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348篇 |
免费 | 1720篇 |
国内免费 | 126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583篇 |
农学 | 680篇 |
基础科学 | 699篇 |
6148篇 | |
综合类 | 6205篇 |
农作物 | 189篇 |
水产渔业 | 110篇 |
畜牧兽医 | 490篇 |
园艺 | 235篇 |
植物保护 | 99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437篇 |
2023年 | 473篇 |
2022年 | 543篇 |
2021年 | 463篇 |
2020年 | 542篇 |
2019年 | 629篇 |
2018年 | 477篇 |
2017年 | 769篇 |
2016年 | 868篇 |
2015年 | 678篇 |
2014年 | 863篇 |
2013年 | 981篇 |
2012年 | 1261篇 |
2011年 | 1151篇 |
2010年 | 907篇 |
2009年 | 896篇 |
2008年 | 779篇 |
2007年 | 865篇 |
2006年 | 733篇 |
2005年 | 556篇 |
2004年 | 435篇 |
2003年 | 365篇 |
2002年 | 254篇 |
2001年 | 256篇 |
2000年 | 177篇 |
1999年 | 160篇 |
1998年 | 143篇 |
1997年 | 98篇 |
1996年 | 91篇 |
1995年 | 80篇 |
1994年 | 98篇 |
1993年 | 72篇 |
1992年 | 56篇 |
1991年 | 55篇 |
1990年 | 50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6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对棉花生产的投资,应注意在一定生产条件下的投资适合度,以取得最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真。确定投资适合度的主要依据,应是综合考虑使用价值量、价值量及充分利用生产资源三个因素。确定投资适合度的方法,是根据统计资料,首先确定投资选择区间,再根据经济效益指标确定投资适合度,即找出投资效果最好的投资水平。当时平原县的棉花生产,每亩投入生产成本140元~180元之间投资效果最好,这是该县的棉花生产者及其领导者应掌握的投资适合度。 相似文献
52.
53.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四川省南溪区农地流转微观主体意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农地流转,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和Logistic方法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实证分析了农地流转农户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主事者性别、年龄、职业、家庭劳动力人数、非农收入比、家中有无干部、社保参保率以及流转交易时间成本与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具有显著相关关系。要促进农地流转,首先应弱化土地对农民的保障功能,同时要完善政府职责,建立流转平台。 相似文献
54.
耕地资源空间集聚度评价及影响因素——以江苏省睢宁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空间集聚是农地整治目标之一,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要求,现有研究大多是从景观格局视角用多指标对耕地空间集聚进行评价,为了探寻耕地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本文提出一种单指标评价法。首先综合考虑耕地图斑的位置、形状、面积,定义了耕地图斑的空间集聚度公式,并用程序代码求取每一图斑的集聚度大小;其次以不同图斑的集聚度为因变量,选择相关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进行计量分析;最后以江苏省睢宁县为例做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设定半径指数为2 000 m时,2013年睢宁县耕地空间集聚平均值是0.567 7,总体水平较高,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生产;坡度、高程、人均GDP、人均耕地、与城市距离、路网密度、基本农田建设对耕地空间集聚水平都有显著影响,且坡度与基本农田建设对耕地集聚的作用弹性较大,而城市距离对空间集聚的作用弹性最小。论文提出的耕地空间集聚度评价方法可为基本农田划定及农地整治提供相关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5.
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长株潭城市群耕地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摘要:耕地是一种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的重要资源,它的数量、质量和生态状况关乎一个地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本论文运用长株潭城市群耕地利用历史数据,采取层次分析、障碍度分析等研究方法,以两型社会建设理论为依据,在定性描述耕地资源安全内涵的基础上,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长株潭城市群耕地资源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和障碍度诊断。研究的主要结论是:(1)耕地资源安全具有系统性特征,其内涵涵盖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2)研究区耕地安全总体及数量、质量和生态状况差异显著,1990-2007年间长株潭城市群耕地安全的总体状况趋于变坏,安全评估得分值从1990年的2.125降到2007年的0.158,表明该地区耕地资源安全存在制约因素;(3)通过障碍因素分析发现,研究区不同时段障碍因素不同,1990-1995年,耕地安全的障碍因素是城市化和经济的过快发展;1996-2002年,障碍因子则转变为地均粮食单产、地均经济产出等过低,而2003-2007年,则表现为环境污染排放等耕地的生态压力因素加大。 相似文献
56.
湖北省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近2年湖北省农村土地流转数据,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湖北省农村土地流转现状,指出了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湖北省农村土地流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Summary Measurements of soil respiration were made at a number of soil-covered reclaimed coal-mine spoil sites. Many chemical and physical soil factors likely to affect the respiration were also measured. A combination of principal component, cluster,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es was used to indicate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ese were found to be water-holding capacity and organic matter content. In some cases soil pH was also a controlling factor. 相似文献
58.
喀斯特山区坡面土壤水分变异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为探明土地利用方式、地形、微地貌等环境因子对喀斯特山区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的影响,应用植被数量生态学中的去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方法(DCCA)在一典型坡面上研究了表层(0~15 cm)土壤水分变异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数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取样时段内坡面土壤质量含水率均值介于21.36%~32.58%之间,季节变化明显,均呈现中等变异特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一致,均呈明显的“四峰型”波动,土壤平均含水率以自然植被最高,撂荒地和坡耕地次之,人工林最低。DCCA的排序结果显示,土层深度、有机碳含量、土地利用方式和裸岩率对坡地土壤水分变异及其季节变化的影响最为显著,土壤体积质量和坡度的影响次之,坡位和海拔的影响最小。鉴于喀斯特坡面地形及微地貌的复杂性,后续研究还需要加大采样间隔和密度,并综合考虑坡向、坡面曲率、汇水分布面积等因素对土壤水分变异的影响,并结合各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状况,探讨适应喀斯特坡地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的农业工程措施和生态重建模式。 相似文献
59.
典型区域土地生态状况精细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土地生态状况进行精细评估可为城乡规划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焦作市山阳区为研究对象,基于ArcGIS软件,对山阳区43个行政村单元进行了土地生态状况评估。以土地生态状况自然基础性指标、结构性指标、土地污染退化状况、生态建设与保护综合效应指标及区域性指标5个方面为准则层,选取了10个评估指标、27个元指标构建了山阳区的土地生态状况评估指标体系。采用极差法标准化,熵值法定权重,计算生态状况的综合评估分值,并根据分值大小将山阳区划分为5个区域。结果显示:山阳区生态状况优和良的土地占了总面积的40.5%,主要分布在北部海拔较低,地势平坦的区域;生态状况较差的地区位于北部海拔相对较高的山地丘陵地带,有煤矿开采活动,污染退化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60.
Information on crop acreage is important for formulating national food polices and economic planning.Spatial sampling,a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sampling methods and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technology,provides an efficient way to estimate crop acreage at the regional scale.Traditional sampling methods require that the sampling units should be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but in practice there is often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mong crop acreage contained in the sampling units.In this study,using Dehui County in Jilin Province,China,as the study area,we used a thematic crop map derived from Systeme Probatoire d’Observation de la Terre(SPOT-5)imagery,cultivated land plots and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ata to explore 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characteristics among maize and rice acreage included in sampling units of different sizes,and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tratification criteria on the level of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of the two crop acreages within the sampling units.Moran’s I,a global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index,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mong the two crop acreages in this stud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though 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level among maize and rice acreages within the sampling units generally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ampling unit size,there was still a significant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mong the two crop acreages included in the sampling units(Moran’s I varied from 0.49 to 0.89),irrespective of the sampling unit size.When the sampling unit size was less than3 000 m,the stratification design that used crop planting intensity(CPI)as the stratification criterion,with a stratum number of 5 and a stratum interval of 20%decreased 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level to almost zero for the maize and rice area included in sampling units within each stratum.Therefore,the traditional sampling methods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two crop acreages.Compared with CPI,there was still a strong spatial correlation among the two crop acreages included in the sampling units belonging to each stratum when cultivated land fragmentation and ground slope were used as stratification criterion.As far as the selection of stratification criteria and sampling unit size is concerned,this study provides a basis for formulating a reasonable spatial sampling scheme to estimate crop acreag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