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89篇
  免费   320篇
  国内免费   729篇
林业   621篇
农学   865篇
基础科学   490篇
  619篇
综合类   3189篇
农作物   760篇
水产渔业   275篇
畜牧兽医   807篇
园艺   246篇
植物保护   266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230篇
  2021年   284篇
  2020年   291篇
  2019年   337篇
  2018年   207篇
  2017年   332篇
  2016年   368篇
  2015年   294篇
  2014年   411篇
  2013年   384篇
  2012年   576篇
  2011年   529篇
  2010年   389篇
  2009年   397篇
  2008年   364篇
  2007年   382篇
  2006年   320篇
  2005年   303篇
  2004年   229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华西雨屏区5种坡地利用方式产流产沙与养分流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5种坡地利用方式,分别是裸地、农耕地(玉米)、荒草地、巨桉林地Ⅰ与巨桉林地Ⅱ,建立人工径流小区,对2006年6~11月各小区产流产沙及养分流失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5种坡地利用方式产流产沙差异显著(P<0.05),径流深依次是裸地(250.9 mm)>农耕地(232.9 mm)>荒草地(175.4 mm)>巨桉林地Ⅰ(170.5 mm)>巨桉林地Ⅱ(141.3 mm);产沙量大小依次为:农耕地(313.63 t/km2)>裸地(176.80 t/km2)>荒草地(94.45 t/km2)>巨桉林地Ⅰ(90.58 t/km2)>巨桉林地Ⅱ(36.37 t/km2).(2)5种坡地利用方式养分流失差异显著(P<0.05),其流失量大小顺序均为钾素>磷素>氮素.其中,氮素与磷素流失以水溶态为主,平均为96.16%与69.45%;钾素以颗粒态(与泥沙结合态)为主,平均为74.93%.(3)不同坡地产流产沙主要影响因素不同,裸地与农耕地受降雨影响较大,而荒草地与巨桉林地受人为干扰因素较大.(4)调整农事活动、改善经营措施与减少人为干扰对防止坡地产流产沙以及养分流失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2.
选用功率较小的储藏物冷却机与负压通风相结合,对福建漳州地区的粮面压盖稻谷仓进行降温冷却,通过改变粮面压盖方式实现冷却的均匀性和彻底性.累计运行时间112.7 h,降温3.3℃,水分变化为0.1%,达到了保水降温的效果.运行期间的降温单位能耗为0.47 kW·h/℃·t,符合《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技术规程》的规定,结束降温后粮面压盖延缓了粮温复温.  相似文献   
113.
研究在不同温度储藏条件下,优质稻的糊化温度变化.通过分析可知,在储藏6个月的条件下,优质稻糊化温度随时间变化不明显.但是随着储藏时间延长,优质稻糊化温度变化极显著.在低温和准低温储藏条件下,上、中层优质稻糊化温度均低于常温储藏条件下的糊化温度,下层优质稻的糊化温度随储藏温度不同变化不显著,可能是因为下层的粮温变化趋势几乎一致.因此可以得出,采用控温技术可以影响每层粮温,从而影响优质稻的糊化温度.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温度与上层糊化温度呈显著性相关,对中层糊化温度有影响.采用控温可使下层粮温变化趋势接近一致,因此下层优质稻的糊化温度随储藏温度不同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4.
研究了600MPa超高压下,不同浓度的CaCl2介质对马铃薯淀粉结构的影响。应刚偏光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对样品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不管浓度大小如何,CaCl2均可以抑制淀粉的糊化,其偏光十字均保持得较好;低浓度的CaCl2对马铃薯淀粉的结晶结构影响不大,高浓度的CaCl2则由于渗透作用而导致淀粉结晶结构部分发生破坏。  相似文献   
115.
 研究了20个高品质陆地棉品系12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广义遗传力、遗传相关及产量的选择指数。结果表明,单株产量和株铃数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较小,说明继续改良高品质系的产量性状潜力较大。纤维品质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介于79.07%~89.47%之间,产量及产量组分性状中以衣分和铃重最高,广义遗传力分别为89.1%和81.85%,单株皮棉重最低,为55.05%。单株皮棉重与株铃数、株铃数与果枝数成极显著遗传正相关。利用与单株皮棉重遗传相关较强的多个性状构建的选择指数,比单纯选择单株皮棉重的效果好,其中以单株皮棉重、株铃数、果枝数和果节数结合选择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6.
耕播机三点悬挂连接机构有效间距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置式一机三用型耕播机为研究对象,设计三点悬挂连接机构.从分置式耕播机连接机构的设计原则出发,分析了单机连接机构的有效间距.从机组纵向稳定性储备利用系数和爬坡稳定性系数分析了耕整联合作业机组的抗倾翻能力,确定连接机构有效尺寸的最大值为41 cm;通过分析旋耕刀的运动状态、土块的被抛位置和初速度,并对其进行计算和试验,确定连接机构有效尺寸的最小值为19 cm.  相似文献   
117.
广西北流市从1990年起,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仅用几年时间,就使全市的大农业初步形成“三区、八带、九大基地”与种养加、农工商、农科教、内外贸相结合的多产业配套综合经营发展的“双高一优”农业新格局。从1990年到1993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由8.3亿元增长到36.26亿元,增长了3.4倍。农村经济第一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由73.2:26.8调整为55.2:44.8;农产品商品率由49.7%提高到60.5%。1993年粮食年平均公顷产量达到15154.5kg,成为广西第一个“吨粮县(市)”,人均有粮达到420多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210.92元。1992年、1993年均被评为农村经济实力十强县(市)。  相似文献   
118.
小麦高留茬覆盖的生态农业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高留茬覆盖栽培技术具有培肥地力,减少作物棵间蒸发和地表径流,防止土壤侵蚀,增加土壤贮水量,抑制杂草生长,提高产量,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等多种功效,应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9.
Phytoextraction of Cd and Zn with Salix viminalis in field trial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bstract. Use of high biomass crops such as the willow Salix viminalis to extract metals for soil remediation has been proposed as an alternative to the low biomass-producing hyperaccumulating plants. High yields compensate for the moderate heavy-metal concentrations in the shoots of such species. We report the first long-term trials using Salix viminalis to extract heavy metals from two contaminated soils, one calcareous (5 years) and one acidic (2 years). Total metals extracted by the plants were 170 g Cd ha−1 and 13.4 kg Zn ha−1 from the calcareous soil after 5 years, and 47 g Cd ha−1 and 14.5 kg Zn ha−1 from the acidic soil after 2 years; in the first year outputs were negligible. After 2 years, Salix had performed better on the acidic soil because of larger biomass production and higher metal concentrations in shoots. Addition of elemental sulphur to the soil did not yield any additional benefit in the long term, but application of an Fe chelate improved the biomass production. Cd and Zn concentr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leaves than stems, highlighting the necessity to collect leaves as well as shoots. On both soils, concentration in shoots decreased with time, indicating a decrease in extraction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20.
王淑英 《水土保持研究》2003,10(1):127-129,136
提出了黄土高原旱作地区非耕地径流高效利用的基本原则,研究了径流补灌水在果树、温室蔬菜、大田粮食上的补灌效应和效益,认为非耕地径流水应优先用来补灌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其次是大株稀植作物的点浇抗旱保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