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2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195篇
林业   128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597篇
  663篇
综合类   750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219篇
畜牧兽医   47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310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221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通过对滦河上游闪电河子流域水文地质实体辨识、含水层概念模型选择、边界条件确定、以及初始水头、含水层底板高程和水文地质参数空间变异性分析,采用可视模块化的三维有限差模型(VISUAL MODFLOW)对闪电河子流域地下水资源的开采潜力进行了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基于地质统计学插值、估值理论,对于MOD-FLOW减小误差和简化参数的调节试算过程提出了新的计算思路,从而保证了模拟计算的精度。  相似文献   
942.
水库温排水增温模拟及其对富营养化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排水导致的水库增温及衍生富营养化是水库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以承纳温排水的北方某浅水水库为例,利用MIKE21模型构建平面二维水温模拟模型,针对可能出现的调水量和气温极端情况,设定4个情景,分别模拟不同情景下水库水温时空分布规律,对温升带来的富营养化及水华爆发风险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1)受温排水口位置、温排水流向及水深共同影响,水库水温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分布规律;(2)气温对水库水温的影响较水深更为强烈,取水口1处水域年均温升最大,取水口1和取水口2处水域温升波动较大;(3)调水量和气温等条件变化会导致水华爆发风险变化:除取水口2附近水域外,相对于情景1,情景2和情景3高风险发生时间提前一个月;情景4增温幅度较大,导致东支和取水口1附近高风险延续时段比情景1短一个月。  相似文献   
943.
生活垃圾渗滤液对堆填区周边土壤铵态氮吸附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试验方法,研究了生活垃圾渗滤液对垃圾堆填区周边土壤铵态氮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垃圾渗滤液进入土壤后,大量共存离子的竞争吸附减弱了土壤胶体对铵态氮的吸附能力,而且高浓度铵态氮的存在抑制了土壤的硝化作用,从而使大量的铵态氮未能被土壤胶体吸附转化就随渗滤液继续迁移地下水中,最终导敛地下水严重的铵态氮污染。  相似文献   
944.
某市X供水井群四氯化碳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X供水井群位于某市南郊水源地的北区,日供水量约5×104m3,是该市的主要供水水源,2000年11月发现该供水井群受到四氯化碳污染。3年多的监测资料表明,污染初期井水中四氯化碳含量迅速上升,强排抽水治理期间除个别时段井水中四氯化碳浓度显著升高外,井水中四氯化碳含量明显下降,目前四氯化碳含量相对较低,在30~130μg·L-1内波动,但仍大大高于国家饮用水标准。地下水流场控制着四氯化碳污染的扩散,X井群井水中四氯化碳含量随地下水位的上升而下降。自由相的四氯化碳是一种DNAPL,沿着深部或含水层底板运移,在含水层底部的部分自由相四氯化碳不断转化为溶解相并在浓度梯度下向上扩散,因此井孔越深井水中四氯化碳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945.
松华坝库区土壤氮磷累积特征与流失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松华坝水库库区土壤的N,P累积特征。结果表明,(1)整个库区土壤(0—20 cm)全氮含量平均值为1.79 g/kg;NH4—N含量平均值为13.55 mg/kg;NO3—N含量平均值为7.29 mg/kg。全氮含量依次为:粮田>果园>菜地;NH4—N含量依次为:果园>粮田>菜地;NO3—N含量依次为:果园>菜地>粮田。(2)整个库区土壤(0—20 cm)全磷平均值为1.60 g/kg;速效磷含量平均值为10.36 mg/kg。全磷含量依次为:粮田>果园>菜地;速效磷含量依次为:菜地>粮田>果园。(3)入库河流的全N含量最初为Ⅱ类水,但是在入库口全N含量为Ⅴ类水。入库河流的全P含量最初为Ⅱ类水,全P含量最高为Ⅲ类水,入库口水质全P下降为Ⅲ类水。  相似文献   
946.
水利移民对安置区水土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利工程建设往往造成大量的移民,并因此在安置区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科学的水土流失评估不仅应包括施工建设期由于大量的土方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量,运行期安置区内由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也应是主要的水土流失评估内容。文章根据土地-人口-经济的耦合作用,建立土地生态系统模型,对江西DW水利工程移民安置区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全面估测,并提出了控制安置区水土流失的措施,如开发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和生态农业模式等。  相似文献   
947.
详细介绍了土地利用变化图绘制的一般过程,认为图例的设计和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现状图的代数叠加运算是整个编制过程的关键,制作过程中应本着简单实用、形象答意和美观大方的原则进行。实例选取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库周1993年和2000年TM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编制出建库前后土地利用变化图,计算出土地覆被变化转移矩阵,并对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48.
三峡水库成库初期丰水期水环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2003年9月8~15日三峡水库成库后,利用航测的方法对三峡水库11个点位的部分水环境化学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金属及非金属离子浓度比成库前普遍增高。阳离子以钙为主,阴离子以硫酸根为主;重金属中Pb、Cd含量高,各点位平均值仅能达到V类水质标准(GB3838—2002),其余重金属浓度均优于Ⅱ级标准。调查区域营养盐浓度较高,其中TN各监测点均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成库后叶绿素a含量增加显著,变化范围在1.58~7.35mg/m^3,平均浓度为4.69mg/m^3,但水库区域水体总体上处于中营养水平。利用系统聚类方法,水环境化学指标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49.
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以及曲周县统计资料和地下水资料,分析了近2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作为盐渍化改造区以农业为主的曲周县,土地利用变化速度不快且土地用途转移主要是耕地转变为农村居民点和城镇用地;耕地灌溉率、复种指数、耕地灌溉面积、粮食产量不断提高;粮食和蔬菜产量对地下水资源的高度依赖性,是引起地下水埋深变化的主要原因;依据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区划分标准,曲周县浅层地下水开采区是基本平衡区,深层开采区属于中度超采区。为实现盐渍化改造区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调整种植业结构,适当降低土地利用集约度,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相似文献   
950.
洋河水库底泥污染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通过对洋河水库表层底泥中的重金属元素及营养盐的分析,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和地积累指数两种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对表层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同时采用有机指数法对表层底泥的肥力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洋河水库的重金属污染主要以汞元素为主,并依据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将水库分为2个生态风险功能区:西河口和东河口轻污染区、引水口和水库中心中等污染区。底泥有机指数相当高,整个库区都处于Ⅲ级,水库平均有机指数高达0.244,水库底泥肥力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