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2篇
  免费   305篇
  国内免费   314篇
林业   771篇
农学   510篇
基础科学   217篇
  554篇
综合类   2248篇
农作物   399篇
水产渔业   159篇
畜牧兽医   363篇
园艺   343篇
植物保护   277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186篇
  2022年   279篇
  2021年   271篇
  2020年   228篇
  2019年   254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245篇
  2015年   219篇
  2014年   336篇
  2013年   314篇
  2012年   446篇
  2011年   446篇
  2010年   321篇
  2009年   315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261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由头孢藻引起的藻斑病在世界各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很多植物物种上均有报道。弄清寄生橡胶树叶上寄生藻的种类、为害症状以及不同橡胶树品系和环境对寄生藻发生为害的影响,为橡胶树藻斑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田间调查、观察其为害特性症状;采集藻斑病标本,切片显微观察寄生藻在宿主组织内和表面的寄生习性;提取寄生藻的DNA,分析比对其核糖体小亚基基因序列。结合寄生藻的形态和核糖体小亚基(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将本研究发现的橡胶树藻类叶斑病原物鉴定为茂盛头孢藻,这是首次在我国大陆橡胶树上发现由该寄生藻引起的橡胶树叶斑病。结果表明,种植于不同坡向、相同品系的橡胶树受害程度不一样,种植在阴坡的病害级别要高于阳坡的;同一株橡胶树上层树冠叶受害最轻,下层树冠叶受害最重;相比较而言橡胶树品系云研272较为抗病。  相似文献   
982.
[目的]改善国家标准中测定孔雀石绿及隐色孔雀石绿的HPLC。[方法]在国家标准HPLC测定水产品中孔雀石绿(MG)及隐色孔雀石绿(LMG)残留量的基础上,适当优化测定方法,并探讨测定过程应注意的问题。[结果]从HPLC色谱图可以看出,MG和LMG达到了较好的分离。从标准曲线来看,MG和LMG都达到了较好的线性关系。从加标回收曲线来看,加标的MG和LMG也都达到了较好的线性关系。水产品肌肉组织中MGL、MG的检测限为2.0μg/kg。[结论]改善后的HPLC方法简便,精密度高,且没有使用剧毒试剂,适用于水产品中MG及LMG残留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983.
崔琳琳  李永坤  张群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529-9531,9539
[目的]研究不同气调包装的新鲜池沼公鱼在冷藏下的保鲜品质.[方法]通过对池沼公鱼的感官性状、液汁损失率、挥发性盐基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和pH等指标的检测来比较不同气调包装方式对池沼公鱼在冷藏期间(0±1)℃保鲜品质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气调包装可通过抑制产品中细菌的增加,防止腐败变质,从而有效延长产品的货架期.[结论]研究可为延长冷藏池沼公鱼货架期的气调保鲜工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84.
通过2a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渭北旱塬地区夏闲期插播并翻压不同豆科绿肥(长武怀豆、大豆和绿豆)以及小麦生长季不同施氮量(0,108,135,162 kg/hm2)对麦田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以期为提高旱地土壤质量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1)种植豆科绿肥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活性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增加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对土壤速效钾含量没有显著影响;(2)绿豆还田量高于长武怀豆和大豆,然而土壤培肥效果逊于长武怀豆和大豆;(3)夏闲期种植绿肥明显消耗了土壤水分,导致绿肥翻压前、小麦播前直至收获后,0-200 cm土壤贮水量显著低于休闲处理,但耗水量与休闲没有明显差异,由于小麦产量显著增加,因此豆科绿肥显著提高了水分生产效率;(4)与不施氮相比,小麦生长季施用氮肥能显著增加土壤水分生产效率,却对土壤各肥力性状的影响均不显著.夏闲期种植并翻压豆科绿肥是旱地培肥土壤、提高水分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85.
高尔夫果岭常用的草坪草种类及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高尔夫果岭常用的草坪草种类及其特征,包括狗牙根系列、海滨雀稗系列及匍匐翦股颖系列等;同时,对我国果岭草坪草发展前景进行了初步探讨,目的是让人们对果岭草坪草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以便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986.
[目的]分离鉴定出核桃(Juglans regiaL.)青皮中对植物病原真菌起抑制作用的化合物,并评价其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依次测定核桃青皮乙醇粗提物,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萃取物以及石油醚相分离流分和活性化合物对葡萄蔓枯病菌(Cryptosporella viticola)等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合抑菌活性追踪,采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分离纯化活性组分,核磁共振波谱(NMR)对活性物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核桃青皮乙醇粗提物和3种萃取物以及石油醚萃取相的分离流分,分别对供试的10种、4种和3种植物病原真菌有抑制活性;流分Fr1-4和Fr1-5对葡萄蔓枯病菌(Cryptosporella viticola)、葡萄溃疡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3种病原真菌的抑制率显著高于其他4个流分,流分Fr1-4对葡萄蔓枯病菌的抑制率达70.08%;分别从Fr1-4和Fr1-5鉴定出1个环状二芳基庚烷化合物胡桃素和4,8-二羟基-1-四氢萘酮(胡桃酮);胡桃素对供试的葡萄蔓枯病菌和辣椒疫霉病菌均显示出抑制活性,对其菌丝生长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0.060、0.124 mg/mL.[结论]核桃青皮乙醇粗提物及其石油醚、三氯甲烷萃取物均对供试的植物病原真菌有良好的抑制活性,从中分离获得的胡桃素对葡萄蔓枯病菌有显著抑菌活性,对辣椒疫霉病菌有中等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987.
为研究目前应用于石漠化治理的常绿藤本植物抗寒适应性,以6种2 a生离体枝条为试材,测定不同低温处理叶片的电解质渗出率,可溶性蛋白质和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6种常绿藤本植物叶片的电解质渗出率呈明显的"S"型上升趋势,拟合Logistic方程得出6种常绿藤本植物半致死温度(LT50);随着温度的降低,叶片内MDA含量持续上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活性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络石和皱叶忍冬的CAT活性一直维持较低水平而其他常绿藤本植物显著高于对照,POD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根据隶属函数法,求出隶属函数值,判定6种常绿藤本植物均可在湖南用于石漠化治理,而常春油麻藤和皱叶忍冬在湘北及湘西应用时需谨慎。  相似文献   
988.
黄国勤 《农学学报》2020,36(2):149-154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如何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产业兴旺?这是值得研究的紧迫而现实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乡村产业振兴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认为: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目标;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突出标志;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其次,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的历程进行了简要回顾,并将其划分为4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7年,传统产业缓慢发展;第二阶段:1978~2000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第三阶段:2001~2011年,新型产业不断涌现;第四阶段:2012年至今,乡村产业绿色“转型”。 第三,指出了当前我国乡村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即:产业门类少、生产规模小、产业层次浅、产业链条短、生产效率低、特色产业弱、品牌产业缺、产业环境差、产品质量低和缺乏竞争力。最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产业振兴,要遵循以下6大原则:“三农”并重原则、“三效”并举原则、“三产”融合原则、城乡共进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并采取10项具体措施:(1)制定战略规划;(2)改造传统产业;(3)发展新兴产业;(4)延长产业链条;(5)拓展农业功能;(6)打造产业品牌;(7)优化生态环境;(8)鼓励返乡创业;(9)培养乡村人才;(10)强化组织领导。  相似文献   
989.
在两种紫色土上,对水稻施氮增产显著,红紫棕泥最著;施氮增产顺序为:配施>单施化肥>单施绿肥。杂交中稻吸氮分布百分率:籽实77%,秸杆23%。肥料中残留氮分布百分率:后作小麦利用5%,损失4%,90%左右仍保留在土壤中。  相似文献   
990.
罗锋 《北京农业》2011,(3):125-126
针对城市从"管维合一"到"管维分离"的转变,对"管维分离"模式进行了解析,结合城市现有情况,初步构建了"管维分离"模式,并进一步提出了"管维分离"模式下可适用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