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7篇
农学   56篇
基础科学   19篇
  37篇
综合类   162篇
农作物   19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481.
以氮、磷、钾和几种主要微量元素进行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养分对亚麻纤维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配合施肥以A2B2、A3B1等组合的效果较好,总纤维产量达到3000kg/hm^2以上,而长纤维产量也超过了1600kg/hm^2;其纤维品质方面也较佳。  相似文献   
482.
分离和克隆了亚麻纤维素合成酶基因(CesA)及其类蛋白D基因家族(CSLD)的部分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纤维素合成酶类蛋白(CSL)作为一种重要的膜蛋白与纤维素合成酶具有相似的蛋白结构,都含有D,D,D,QXXRW保守区。利用其它物种中Ces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采用RT-PCR方法扩增基因片段,经多次重复测序,获得了6个CesA基因片段和5个CSL基因片段。应用ClustalW和NCBI数据库对获得的基因片段进行序列分析,它们分别属于CesA基因家族和CSLD基因家族,6个CesA基因片段之间核酸和蛋白的相似性分别在67%~88%和71%~98%之间,5个CSLD基因片段之间核酸和蛋白的相似性分别在68%~83%和76%~94%之间。推测LusiCesA1与LusiCesA3,LusiCesA4与LusiCesA5及LusiCSLD1与LusiCSLD2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483.
【目的】评价胡麻高代品系在不同试点的适应性、高产性及稳定性,筛选出适应性强的优良高代胡麻品系,为胡麻新品种鉴定及推广工作的完善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2017-2018年在甘肃兰州、景泰、榆中、清水、定西、张掖、白银、平凉、镇原9个试点种植甘肃省区域试验的12个胡麻高代品系,收获后测产,采用联合方差分析和Genstat GGE双标图模型对产量性状适应性、高产性和稳定性及试点鉴别力和代表性进行分析。【结果】参试的12个胡麻品系产量在基因型、环境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产量性状适应性结果显示,对兰州和景泰适应性最强的品系是99012-3(G10);对榆中、清水、定西、平凉和镇原适应性最强的品系是10287(G4);对张掖、白银适应性最强的品系是988-1(G11)。试点间相关性结果显示,榆中、平凉、镇原之间存在着密切正相关关系,兰州、景泰、定西、张掖、白银之间存在密切正相关关系。高产性和稳定性结果显示,参试胡麻品系中高产不稳产的品种有200617-8(G7)、09162(G8)、99012-3(G10)和0523-2-1-3(G12),低产稳产的品种有0354(G1)、1S×980369(G2)、9894-4(G3)、陇亚13号(G5,对照)、0818-6-13(G6)和1S×QS3(G9),不稳定且低产品种是988-1(G11),高产稳产品种有10287(G4)。试点鉴别力和代表性结果显示,景泰和兰州试点对12个胡麻高代品系最具鉴别力和代表性。【结论】GGE能够直观显示胡麻多点多年高代品系试验结果,客观评价品种的适应性、丰产和稳产性及试点的代表性和鉴别力。  相似文献   
484.
485.
魏国 《中国麻业》2019,(2):89-96
开展亚麻文献及亚麻学科研究现状与前沿领域分析,对于把握该学科的整体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文献计量学,通过对Scopus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的检索,分析了国内外亚麻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引用、热点及核心作者与研究机构等数据,分析发现:1998~2018年亚麻文献稳步增长,相关研究持续深化,但引用率低、高被引文献占比低;涉及亚麻研究的国家有104个,但文献来源和核心作者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好的主产国;中国亚麻文献量大,但缺少世界级核心作者和高影响力文献;复合材料和医疗保健是全球亚麻研究的热点和趋势;农业和生物科学领域发文量大,但缺少高影响力文献。故建议应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对我国亚麻研究核心团队给予长期稳定支持,培育重大成果和领军人才,逐步提升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486.
Crop yield is primarily seed-filling-limited in production system under field conditions.This study was aimed to determine whether seed filling traits of oil flax(Linum usitatissimum L.)could be controlled by phosphorus(P),nitrogen(N),and phosphorus and nitrogen(NP)supply.Effects on seed filling traits were investigated in 2 years including capsule diameter,capsule height,capsule dry matter(DM),seed DM per capsule,pericarp DM per capsule,protein content and oil content.DM translocation from pericarps to seed,translocation efficiency,and contribution of photoassimilates during seed filling period were also detected.In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cultivar'Longyaza 1'was grown under P(33 kg P/ha),N(75 kg N/ha),and NP(33 kg P/ha and 75 kg N/ha)along with a zerofertilizer(CK)treatment in 2013 and 2014.Results suggested that DM translocation efficiency and contribution efficiency increased to different extent due to P,N or NP application.At 42 DAA(days after anthesis),seed DM per capsule reached the greatest,while protein content and pericarp DM obtained the least level.However,the highest oil content was detected at 35 DAA.A significant positive linear relationship was observed between seed DM,capsule DM and DM translocation in both years.Protein content showed inconsistent relation with oil content.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ppropriate N and P management could be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increase oil flax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487.
亚麻耐盐碱品种筛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亚麻耐盐碱性的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得到深入研究,对200个亚麻品种(系)进行了盐碱胁迫条件下的萌发试验研究,结果表明:NaCl与Na2CO3等比混合液浓度为4 000 mg.L-1时对亚麻萌发筛选最为适宜,在此浓度下,筛选出了11份耐盐碱性较强的品种(系),其中品系7000ha-1较耐盐碱胁迫,发芽率为31%,8份耐盐碱性较弱的品种(系),其中原05-10没有萌发。  相似文献   
488.
在对亚麻炭疽病病原菌敏感药剂进行室内筛选的基础上,选择效果较好的退菌特、多菌灵、代森锰锌、波尔多液、甲基托布津5种药剂作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对亚麻炭疽病防效最好的药剂是退菌特,用药剂按种子重0.3%拌种,防病效果可达85.1%,可使亚麻原茎增产15.4%,种子增产25.1%,长麻率增加12.6%;其次是多菌灵,防病效果达到81.8%。  相似文献   
489.
研究了首次打顶时间为现蕾当天、现蕾后第5天、第10天、第15天、第20天(第2次打顶时间在首次打顶后7 d,共打顶2次)5个处理对亚麻抗倒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现蕾当天到现蕾后20 d,随打顶时间推移,田间倒伏率相应增加,从4.5%上升到26.5%,麻株直立株率从90.5%减少到65.5%;株高和工艺长度从70.5 cm增加到80.5 cm,而茎粗从0.262 cm减少到0.240 cm;原茎产量除现蕾后5和10 d打顶处理减幅(4.45%~5.64%)不明显外,其他处理较对照均显著减少;打顶处理后亚麻纤维品质都有所改善,单纤维强力增强19.72%~34.25%,纤维分裂度增长2.24%~5.88%;从田间倒伏和产量品质综合考虑,亚麻生育后期以现蕾后5~10d打顶较理想.  相似文献   
490.
[目的]采用室内盆栽接菌和田间人工病圃2种方式开展不同亚麻品种对枯萎病抗病性试验,以科学快速地评价亚麻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水平.[方法]采用室内盆栽接菌和人工病圃2种方式进行亚麻品种对枯萎病的抗病性试验.[结果]SU,TX-3、MARYLIN、法C等4个品种的P值均在60;以上,达中度抗病;TX -13、TX-14、法A、FANY等4个品种的P值在30;-60;,为中度感病.亚麻品种对枯萎病的抗病性在室内盆栽接菌试验与田间人工病圃试验中的表现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室内接菌抗病性试验与田间病圃抗性试验相比具有试验时间短、受环境因素制约较小等优点,可以作为品种资源抗性的初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