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4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92篇
林业   118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60篇
  309篇
综合类   369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216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9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1988-2018年哈密绿洲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近30 a来哈密绿洲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驱动力进行分析,为该地区绿洲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借鉴。[方法] 以1988,1998,2008及2018年4期影像为基础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了基于AFRISWIR2指数提取的植被覆盖度,利用动态度指数与植被覆盖度转移矩阵分析哈密绿洲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再通过地理探测器对8个影响因子进行探测,探寻哈密绿洲植被覆盖度的驱动因子。[结果] 近30 a来哈密绿洲面积从1988年的214 km2增长到2018年的632.1 km2,增幅达195%,但绿洲内植被覆盖度等级却较低,同时哈密绿洲面积主要扩展的区域在西北部和东南部区域;哈密绿洲的发展阶段可分为3个阶段:1988-1998年为低强度稳定期,1998-2008年为极度扩张期,2008-2018年为高强度稳定期。[结论]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是造成哈密绿洲植被覆盖度变化的直接原因,同时在近30 a内,人为因素对哈密绿洲植被覆盖状况的影响远高于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62.
为研究羽毛生物降解液(FBL)在缓解盐胁迫作用上应用,以小白菜为实验材料,采用盐土盆栽法,分析含不同游离氨基酸浓度(0、0.1、0.2、0.4、0.8 g/L)的FBL对盐胁迫(0.4%NaCl)下小白菜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处理下,与不浇施FBL处理相比,浇施FBL后小白菜地上部鲜重显著提高,与无盐处理差异不显著,游离氨基酸浓度为0.4 g/L时生长指标最佳。施加FBL显著降低了叶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显著提高;脯氨酸(Pro)浓度随着FBL中游离氨基酸浓度增加显著升高。施加FBL后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升高。综上,外源施加FBL可以提高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缓解盐胁迫对小白菜的伤害,最适宜的游离氨基酸浓度为0.4 g/L。实验结果可为次生盐渍化的土壤和盐碱地小白菜生产和种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3.
从动物本身、营养及环境、饲养管理等方面分析啄羽及其成因,总结出啄羽是一种行为转向的规律。凡能引导鸡啄食的物体或环境措施都能有效降低啄羽,而营养方面只要在NRC标准内都不会额外增加鸡的啄羽(色氨酸除外)。啄羽的最终解决需要各方面专家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4.
草地植被盖度的近距离遥感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盖度或者覆盖度是植物群落结构的一个重要数量指标。通常的目视估测植物群落盖度方法不仅精度低,而且因人而异。本研究采用近距离遥感方法测定草地植物群落盖度,该方法主要包括数据获取、图像处理、像元数量提取和盖度计算4个部分。精度评价表明,该方法测定的绿色植被盖度误差很小,与目视估测方法比较,它具有客观、一致和精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65.
66.
早园竹早出高产留种竹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早园竹早出高产留种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配方施肥(每年分别在11~12月、2~3月、5~6月、9月、11月施肥,每公顷共施尿素1500~1800kg,氯化钾375~450kg,钙镁磷肥300~375kg,有机畜肥45000~60000kg),同时以竹叶、砻糠、竹叶稻草,砻糠稻草4种材料覆盖早竹地,与试验前相比,产量和产值分别增长240.12%和15.2倍,投入与产出比为1:9.55,最高达1:16.18,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67.
通过对沱江上游深丘地区不同立地土壤抗蚀性、渗透性与其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土壤物理性状各因素及草本盖度、林分类型、郁闭度单独及综合对土壤抗蚀性、渗透性产生的影响,找出了不同立地条件下影响土壤抗蚀性、渗透性的主导因素,并结合当地情况初步探讨了成因,以期为土壤改良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研究发现:1)该地区人为干扰严重,整体上土壤砂性较重,土壤物理结构较差,不利于保水保肥;2)该区影响土壤抗蚀性和渗透性的主导因素为林分类型和林下植被盖度,其中混交林提高土壤抗蚀性和渗透性,改良土壤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8.
69.
秸秆覆盖率是保护性耕作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针对田间秸秆形态各异、细碎秸秆难以识别的难题,基于机器视觉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K-means和彩色空间距离灰度化方法相结合的田间秸秆覆盖率检测算法。采用彩色空间距离方法对秸秆图像进行预处理,基于K-means算法实现秸秆和土壤背景的分类识别,使用数学形态学腐蚀和膨胀方法对识别后的图像进行处理,降低细碎秸秆对覆盖率的影响,最后计算秸秆图像的覆盖率。2022年10月,通过田间试验对北京小汤山国家精准农业研究示范基地采集的220幅玉米秸秆图像进行了算法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对低秸秆覆盖率(0~30%)图像,识别准确率达到90%;对中等秸秆覆盖率(30%~60%)图像,识别准确率达到88%;对高秸秆覆盖率(60%以上)图像,识别准确率达到86%;整体秸秆覆盖率分等定级准确度达到98.18%。本研究设计的基于K-means和彩色空间距离灰度化方法相结合的田间秸秆覆盖率检测算法为保护性耕作评价提供了快速检测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70.
The uptake of four (14)C-labelled non-ionised compounds, the methyl carbamoyloxime insecticide/nematicide oxamyl and three model phenylureas, from solution by rooted stems of the aquatic plant parrot feather [Myriophyllum aquaticum (Vell.) Verdc], together with translocation to the emergent shoots, was measured over periods of 24 and 48 h. Uptake into the submerged tissues of roots and stem base could be ascribed to two processes: movement into the aqueous phase of cells and then partitioning onto the plant solids. This latter process was related to lipophilicity (as measured by the l-octanol/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 K(ow)) and gave rise to high uptake rates of the most lipophilic compounds. Translocation to shoots was passive and was optimal at log K(ow) approximately 1.8, at which the efficiency of translocation of compound was about 40% of that of water. This optimum log K(ow) was identical to that observed previously in barley, although the translocation efficiency was somewhat less in parrot feather. Solvation parameters were applied to model uptake and translocation of a set of ten compounds by barley with the particular objective of understanding why translocation efficiency is lower at log K(ow) > 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