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42篇
林业   27篇
农学   52篇
基础科学   174篇
  280篇
综合类   208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风速和秸秆覆盖对土壤水分蒸发影响的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风速(静风、0.5、1.5m/s)和秸秆覆盖量(0、4 120、8240kg/hm2)对土壤水分蒸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水分蒸发受风速和秸秆覆盖的明显影响,当土壤含水量大于田间持水量的70%、覆盖量一定时(0、4120 kg/hm2)时,风速0 m/8与1.5 m/s之间的土壤日...  相似文献   
62.
鄂尔多斯高原近48a降水及蒸发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鄂尔多斯高原1961-2008年降水和蒸发时间序列分析表明,研究区降水量和蒸发量总体特征是皆向减少趋势发展,但降水在各年代都呈下降趋势,而蒸发在波动中向减少趋势发展。以Morlet小波函数为工具,分析得出研究区内降水和蒸发都存在多时间尺度特征,其中降水在8-9年和14-16年的时间尺度下正负交替震荡特征最明显,而蒸...  相似文献   
63.
秸秆覆盖对盐渍化土壤水盐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不同秸秆覆盖量下盐渍化土壤蒸发量、不同生育期各土层的含水率及含盐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后,盐渍化土壤蒸发量比对照低,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蒸发量逐渐减少,当秸秆覆盖量为0.75 kg/m2(C2)时,日蒸发量减少幅度平缓,趋于稳定.与对照相比,秸秆覆盖量为1.05 kg/m2(C1),0.75 kg...  相似文献   
64.
覆盖免耕土壤棵间蒸发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以翻耕、铁茬等常规耕作为对照,采用Micro-1ysimeter对覆盖免耕夏玉米田的土壤棵间蒸发进行了较为系统地研究。同翻耕、铁茬等相比,免耕有效地减少土壤棵间蒸发,免耕土壤日蒸发量最低,铁茬其次,翻耕最高;从阶段土壤棵间蒸发量变化看,翻耕的蒸发量较高,前期与免耕和铁茬差异较大,后期差异减小,免耕最低;从蒸发占蒸散的比例看,翻耕蒸发比例高,免耕比例最低。免耕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蒸发量,增加作物蒸腾耗水。  相似文献   
65.
本文在简介彭曼修正式之后,依长武塬区的水面蒸发量(经过校正的E601蒸发量实测值),对其进行了检验,结果是比较满意的。对偏差产生的原因,暖平流的影响以及蒸发力的计算,文章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6.
不同行距对冬小麦麦田蒸发、蒸散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为了研究不同行距对冬小麦田棵间蒸发、蒸散和产量的影响,于2002~2003年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实验站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行距处理对棵间蒸发的影响在不同的冬小麦生育时期表现不同,在4月份呈现显著性差异,在12月-3月之间,处理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在其它时期7.5 cm的行距处理与30 cm行距的处理呈显著性差异,15cm的处理与它们均没有明显的差异;在整个生育期内,7.5 cm的行距处理比15 cm和30 cm的行距处理分别减少棵间蒸发13.26和29.04 mm,蒸散量减少22.76 mm和51.88 mm;7.5 cm的行距处理比15 cm和30 cm的行距处理分别提高产量水分利用效率0.11 kg/m3和0.23 kg/m3。  相似文献   
67.
不同有机材料覆盖对土壤保水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有机材料覆盖对土壤水分蒸发量、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并筛选出保水效果最佳的材料。[方法]以木片、树皮及经过堆腐的园林废弃物为研究对象,进行模拟蒸发及桶装控制试验。[结果]不同粒径的园林废弃物覆盖均能降低土壤水分日蒸发量,日蒸发量从大到小依次为CK,3~5 cm粒径(M_3)、0~1 cm粒径(M_1)、1~3 cm粒径(M_2)。在连续蒸发14 d后,M_2,M_1,M_3和CK的土壤水分累积蒸发量分别为193.0,269.5,304.0和1 037.0 g,与CK相比,分别减少了81.4%,74.0%,70.7%;不同有机材料覆盖均能提高土壤含水量。除了雨季之外,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从高到低依次表现为:木片覆盖(M_4)树皮覆盖(M_5)1~3 cm粒径园林废弃物覆盖(M_2)CK。土壤含水量的年变化整体呈现出双峰趋势,一年中4—5月含水量较低,6—8月含水量较高,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M_4,M_5,M_2和CK的0—40 cm土层土壤年平均含水量分别为32.9%,30.3%,27.4%,26.8%。[结论]木片为保水效果最好的有机材料,其次是树皮和园林废弃物。  相似文献   
68.
冬灌对越冬期土壤水分状况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土壤水动力学、地表能量平衡、空气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越冬期土壤冻融条件下土壤—大气连续体的水热传输模型,包括冻融条件下土壤水热迁移子模型、地气间水热交换子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模拟了北京地区冬灌对越冬期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从理论上得到了冬灌具有贮水作用的结论,并分析了合理的冬灌定额。  相似文献   
69.
种植行距对冬小麦田土壤蒸发与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田土壤蒸发不参与作物的生理和生产过程,属非生产性无效耗水。本研究采用Micro-lysimeters(MLS)对不同种植行距的麦田土壤蒸发测定结果表明,土壤蒸发随种植行距的增加而增大,窄行距种植的小麦冠层盖度较大,有利于抑制土壤蒸发。整个生育期7.5cm、15.0cm和30.0cm行距土壤蒸发分别为89.1mm、104.2mm和121.9mm,以15cm为对照,7.5cm行距麦田对土壤蒸发的抑制率为14.5%,而30cm行距麦田土壤蒸发增加17.0%。  相似文献   
70.
[目的]寻求合理的膜间土壤盐分累积控制方法,为指导盐碱地田间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覆秸秆,铺砂,喷施高分子化合物PAM,压实等方式对膜间裸地进行处理,对比分析各种处理措施的功效。[结果](1)各处理都能不同程度的减小膜间的水分蒸发量,起到保水作用。其中,在试验期间,覆秸秆的蒸发量为0.11cm,铺砂子蒸发量为0.34cm,喷施PAM为0.59cm,压实为1.55cm,而对照为2.32cm。(2)各处理都能提高膜间和覆膜窄行的土壤含水量。在覆膜窄行深度为10cm处,覆秸秆的土壤含水量相对降低率为47%,铺砂土的壤含水量为45%,施PAM的土壤含水量为56%,压实的土壤含水量为64%,对照为土壤含水量77%。(3)减小盐分在作物根层的积累。在覆膜窄行深度为10cm处,覆秸秆的相对脱盐率为3%,铺砂的相对脱盐率为2%,施用PAM的相对脱盐率为0%,压实的相对脱盐率为-16%,而对照的相对脱盐率为-28%。[结论]采用膜间处理能够减小水分散失和盐分在根层的积累,其中覆秸秆的功效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