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42篇
林业   27篇
农学   52篇
基础科学   174篇
  280篇
综合类   208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王万茂先生的土地规划思想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其绿图规划理念,奠定了我国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模式转变的思想基础;用规划悖论点拨规划迷津,厘清了土地规划的若干认识。其次,其提出的“三规(多规)”之间 “是协调关系不是替代关系”之观点,是规划理念上的一次拨乱反正;基于我国“总体规划越位,详细规划缺位”的现实,完善了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再次,其多维土地利用规划理念,阐明了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的内在机制;提出的多维土地利用规划目标,推动了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由单目标向多目标转变。  相似文献   
42.
种基盘的基质吸水保水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基盘造林法是一种局部改善植物生长环境的播种技术,为了使其更好的应用于华北土石山区播种造林,本研究在种基盘基质配方中添加了复合海藻肥(SCF)和土壤防蚀剂(SED),并对不同用量组合下的15种配方进行了吸水试验和蒸发试验。结果表明,这2种添加物能有效改善基盘的保水性能,其中SCF对基质饱和含水量、吸水速率和蒸发失水比的影响均显著,并且用量为0.75 g.m-2时,吸水速率和饱和含水量最大、蒸发失水比最小,保水性能较好;SED对基质饱和含水量和吸水速率的影响不显著,对蒸发失水比的影响显著,并且用量为4 g时蒸发失水比最小,抑制蒸发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3.
44.
地膜覆盖对蒸腾蒸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2000年农田膜覆盖的试验,结果表明该项技术具有明显的保墒作用,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的湿度和土壤储水量,还对农田的土壤温度和空气湿度有明显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作物蒸腾和土壤的蒸发,促进了农田水分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5.
点源入渗与蒸发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盆栽条件下 ,低水量滴灌入渗及蒸发过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结果表明 ,入渗过程中 ,当灌水速度为 0 .5L·h-1,灌水量为 0 .5、1.0、1.5L时 ,土壤表面湿润半径分别为 13、15、16cm ,湿润深度分别为 15、17、2 0cm。在灌水中心附近 ,土壤水分分布较边缘集中 ;盐分随水向四周扩散 ,最后积聚在干、湿土体交界处。低灌水速度情况下 ,盐分最高积聚区离湿润锋 2cm左右。蒸发过程中 ,表土层 2cm范围内土壤水分变化较剧烈 ,土壤水分逐渐集中在湿润土体中心 ;盐分表聚性逐渐减弱 ,土体边缘盐分变化量较土体中心大 ;蒸发前后 ,蒸发水量 6 6 8g ,表层 2cm范围盐分增加 7.17g。  相似文献   
46.
集雨灌溉工程是对降雨进行收集、汇流,存储和进行节水灌溉的微型水利工程,主要解决农业生产缺水性问题.通过国内外集雨灌溉利用的研究和实践,较详细地阐述了集雨灌溉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集水工程集雨面防渗材料的研究、蓄水工程中蓄水设施的防渗,水分蒸发处理,喷灌、滴灌、渗灌等灌溉技术.文章分析了目前集雨灌溉工程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7.
蒸发是西南喀斯特地区薄层土壤水分损失的主要途径,浅层土壤水分的存蓄对喀斯特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态恢复至关重要。以西南喀斯特森林碳酸盐岩红土为研究对象,基于室内蒸渗试验设置4个苔藓生物量(0,0.32,0.64,0.95 kg/m~2)和3个松针生物量(0,0.32,0.64 kg/m~2)共12种处理,分析森林近地表层覆盖对碳酸盐岩红土蒸发过程及表层温度时空分布的影响规律,并对比3种蒸发模型(Black、Rose、空气动力学蒸发模型)在喀斯特森林碳酸盐岩红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苔藓和松针覆盖显著降低累积蒸发量和蒸发速率(P0.05),接种苔藓0.95 kg/m~2和覆盖松针0.64 kg/m~2处理比裸土累积蒸发量小36.9%;苔藓和松针导致土壤含水量显著增加(P0.05);苔藓和松针增加了表层土壤的平均温度,松针对土壤温度的提升作用强于苔藓;Black、Rose和空气动力学模型均能较好地模拟碳酸盐岩红土蒸发过程,Black蒸发模型的拟合精度高于Rose和空气动力学蒸发模型。研究结果能为西南喀斯特地区的水量平衡分析提供理论支撑并加强对喀斯特森林地表水文过程的认知。  相似文献   
48.
基于氧同位素的玉米农田蒸散发估算和区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田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的估算和区分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中的重要研究内容,是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基础。该研究分析了土壤水、蒸发水汽、蒸腾水汽和大气背景混合水汽氧同位素组成分布特征,并采用2种同位素的方法对玉米农田蒸散发进行估算和区分:1)结合Keeling plot和Craig-Gordon模型的同位素方法(Iso-CG);2)基于土壤水同位素守恒和水量平衡的方法(Iso-WB)。结果表明,在玉米生育期内Iso-WB方法与Iso-CG方法所计算的玉米蒸腾比例分别为0.64~0.91和0.52~0.91,平均值分别为0.80和0.78。玉米蒸散发总量在前期、中期和后期均值分别为3.95、5.30和4.98 mm/d。通过比较参数并与前人研究结果对比分析,表明采用Iso-CG方法估算区分ET相对精确,采用Iso-WB方法计算蒸散发要求的测量精度相对较高,计算误差较大。该研究成果不仅为玉米农田制定灌溉制度及提高用水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对深入探索氧同位素水文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9.
GFDL-ESM2M气候模式下京津冀地区未来潜在蒸散量时空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探究未来潜在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该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基于美国GFDL提供的GFDL-ESM2M全球气候模式,得到京津冀地区92个格点2000-2050年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太阳总辐射、平均相对湿度和近地面平均风速,应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京津冀地区未来92个格点的逐日潜在蒸散量(ET0),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未来年ET0总体呈增加趋势,RCP8.5情景下ET0上升速度最快,且随着时间推移增幅越来越大。夏季ET0增长速度最快,其次为春季、秋季与冬季,意味着未来ET0季节差异将愈加明显,可能出现更为严重的季节性干旱。ET0空间分布呈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递减趋势,其中中部地区增速最快,增长趋势由中部向南北递减。不同气候情景下平均气温均呈逐年上升趋势,风速、太阳总辐射略微上升,而相对湿度下降。ET0与太阳总辐射的相关系数最大,呈由东北向西南递增趋势,其次为最高气温,呈由西北向东南递增趋势。ET0与相对湿度变化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绝对值呈东北向西南递增趋势,ET0与风速相关度不明显。该研究可为农业需水预测与灌溉管理、科学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50.
植保无人机旋翼风场模型与雾滴运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近几年,植保无人机施药技术在中国获得广泛应用,并逐渐发展为国内主要植保技术之一。但由于对植保无人机施药技术基础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相关机理尚不明晰,且植保无人机作业平台的稳定性依然有待提高,导致国内植保无人机施药效果不够理想。深入研究植保无人机施药技术的基础理论,理论结合试验结果共同指导植保无人机田间施药是提高其施药效果的经典方法。该研究综述了植保无人机旋翼风场分布特性、雾滴与无人机旋翼风场交互机理、雾滴沉降与飘移机理、雾滴与叶片表面的交互机理及雾滴分散和蒸发特性等植保无人机施药技术基础理论及其模型构建情况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结合其基础理论与模型构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给出植保无人机施药技术的未来发展建议,以期为植保无人机施药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