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25篇
  免费   494篇
  国内免费   1106篇
林业   1730篇
农学   821篇
基础科学   2323篇
  2537篇
综合类   3716篇
农作物   675篇
水产渔业   241篇
畜牧兽医   629篇
园艺   173篇
植物保护   280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198篇
  2022年   314篇
  2021年   366篇
  2020年   355篇
  2019年   402篇
  2018年   252篇
  2017年   513篇
  2016年   526篇
  2015年   441篇
  2014年   536篇
  2013年   612篇
  2012年   848篇
  2011年   741篇
  2010年   564篇
  2009年   628篇
  2008年   623篇
  2007年   1067篇
  2006年   842篇
  2005年   652篇
  2004年   566篇
  2003年   460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对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迫切需要,围绕如何提高学生利用网络的能力,增强业务素质这一主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2.
马涛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35):134-138
研究裂解温度对污泥生物质炭基础理化性质的影响,为安全、合理、高效处置污泥提供理论依据。将干燥污泥分别在200、300、500、700℃下进行热裂解处理(SBC200、SBC300、SBC500、SBC700),获得污泥生物质炭,测定其基础理化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制备的污泥生物质炭表面颗粒结构完好,孔径范围均集中在10~50 μm,其中低温生物质炭SBC200表面较光滑,最可几孔径和中值孔径最大,分别为20.1 μm和14.8 μm,高温生物质炭SBC700表面较粗糙,比表面积最大,为5.98 m2/g。随裂解温度的提高,污泥生物质炭的产率、含水量、电导率、挥发分、阳离子交换量显著下降,全碳、氧、全氮、氢含量、有效磷和铵态氮均逐渐降低,pH和灰分含量显著增加。将污泥制备成生物质炭,是安全处置污泥的有效途径,低温制得的污泥生物质炭具有更大的提高土壤肥力的潜力,而高温制得的生物质炭在改良土壤酸性的应用上具有更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63.
以钦州市钦南区菠萝山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刀取土烘干法及混合土样法对不同区域(东南、西南、西北)土壤的理化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采样区域(东南、西南、西北)土壤含水量和物理性粘粒(<0.01 mm)差异显著,东南朝向含水量及粘粒含量最高,其次是西南朝向,西北朝向最低;不同采样区域(东南、西南、西北)土壤容重、孔隙度及 pH 值差异不显著。通过该研究表明,山体的不同方向对土壤发育及水土保持有显著影响,人为干扰影响山体土壤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4.
饲草作物是指为增加土壤肥力,防止土壤侵蚀,累积和保护土层,增加土壤养分和含水率以及提高土壤质量而种植的植物。饲草作物为农田土壤提供了诸多益处,其还有助于增加和维持土壤中的微生物多样性。本文对多种饲草作物对土壤特性的作用,如土壤含水量、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土壤碳固存、土壤硝态氮淋失、土壤水分和土壤健康等进行综述。饲草作物的选择通常取决于其自身对土壤的作用,其他考虑因素还包括天气条件,播种时间,是否为豆科植物以及杀灭饲草作物的时间和方法。研究表明,饲草作物也可用于减缓气候变化,抑制作物中的杂草,增加可交换的营养物质如Mg2+和K+,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另外,覆盖作物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杀灭覆盖作物的方法,其可能成为病原体的寄主,饲草作物的再生性以及短期收益不明显。尽管有一些局限,饲草作物仍被认为可以明显改善土壤整体健康状况,为主栽作物提供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5.
Sorghum was germinated for different time (12, 24, 36 and 48 h)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25, 30 and 35 °C) and the changes in their nutritional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germinated sorghum flour were assessed and compared with native sorghum flour. Germination inversely affects the crude protein, fat, fibre and ash content. A decrease in water absorption and swelling power and increase in oil absorption capacity was observed due to enzymatic starch modification as the germination duration progressed. Germination of sorghum increased the gel consistency while paste clarity was decreased as compared to native flour. Proteins were modified by action of enzymes during higher germination time and temperature conditions, which results in significantly higher protein solubility of germinated sorghum flour, which also result in enhancing the foaming and emulsifying properties of the flour. Lowest % synersis value and least gelation concentrations were observed in native sorghum has, which increased during germination and were highest in sorghum germinated for 48 h at 35 °C. Germination in overall can be used as low cost natural bio-processing techniqu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modified flour with enhanced function properties without chemical modific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66.
The thermal, paste an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brown flours from four Indica rice subspecies with different amylose content were examined using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Brabender Viscometer and rheometer. Peak, final and setback viscosities (p < 0.05)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amylose content from Brabender micro Visco-Amylo-Graph (MVA), but the phase transition temperatures of brown rice flour from DSC (p < 0.05)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amylose content. Rheological properties were determined by steady shear, small amplitude oscillatory shear (SAOS) and thixotropic experiments. SAOS results showed a gel-like viscoelastic behavior with G′ higher than G″. Steady-shea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rown rice flour exhibited a non-Newtonian shear-thinning behavior and the flow curves can be well described by the Herschel-Bulkley model. The upward-downward rheograms showed that brown rice flour gel, except IR-1, had a hysteresis loop, indicating a strong thixotropic behavior.  相似文献   
67.
青土湖水面形成区土壤颗粒组成与化学特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青土湖输水作为石羊河流域治理的一项关键措施,对保护湖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距青土湖水面边缘东南方向0-450 m的10个样点中分3层取0-60 cm土样,测定土壤粒径的质量百分比与全氮、全磷、全钾和电导率,分析青土湖水面形成后土壤颗粒组成与化学特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离水面边缘距离的增加,土壤颗粒与化学特性呈有规律的增减变化,土壤粘粉粒组成与其全磷、全钾之间存在正线性相关。青土湖水面形成加剧了距水面边缘0-150 m处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土壤细粒及养分出现富集,分别在距水面边缘100-150 m和300 m处达到最大值。因此,土壤养分与土壤细物质的良好相关性表明,土壤粘粉粒变化可作为反映该区域土壤性状变化和评价衡量水面形成后土壤恢复程度的定量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8.
机器人技术基础是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森林工程专业的选修课,是机械、电子、控制、检测、通信和计算机相关知识的有机融合。笔者结合森林工程专业的办学定位,分析该课程在森林工程教学中的作用和现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学习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机器人技术基础的课程改革办法。这些改革办法的实施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适应了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提高了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9.
总结了花椰菜的单球质量、成熟期、株高株展、花球品质等主要性状的遗传规律以及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得出结论:花椰菜主要性状遗传规律以及性状相关性研究对育种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必须注重与田间调查相结合,只有将遗传规律与田间调查有机结合才能提高育种效率,提高育种水平。  相似文献   
70.
结合机械类专业实践课程特点,针对传统教学过程中在教材、教师、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结合生产实际的"车间实境课堂"教学法,主张将车间实际场景融入到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的紧密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进而有效提升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