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18篇
  免费   1143篇
  国内免费   1816篇
林业   3052篇
农学   1387篇
基础科学   2723篇
  2302篇
综合类   8022篇
农作物   981篇
水产渔业   357篇
畜牧兽医   1693篇
园艺   576篇
植物保护   3584篇
  2024年   180篇
  2023年   403篇
  2022年   650篇
  2021年   785篇
  2020年   797篇
  2019年   878篇
  2018年   484篇
  2017年   681篇
  2016年   943篇
  2015年   768篇
  2014年   1242篇
  2013年   1178篇
  2012年   1580篇
  2011年   1584篇
  2010年   1150篇
  2009年   1271篇
  2008年   1037篇
  2007年   1234篇
  2006年   1118篇
  2005年   856篇
  2004年   811篇
  2003年   738篇
  2002年   579篇
  2001年   587篇
  2000年   461篇
  1999年   403篇
  1998年   330篇
  1997年   329篇
  1996年   258篇
  1995年   257篇
  1994年   214篇
  1993年   179篇
  1992年   177篇
  1991年   141篇
  1990年   135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夏季斑枯病是危害冷季型草坪草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草坪质量,目前我国仍未有登记药剂防治夏季斑枯病。本研究结合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检验,分析比较了嘧菌酯、稻瘟灵、丙环唑和甲基硫菌灵4种杀菌剂对夏季斑枯病菌的抑制效果,评估了药剂的田间防病效果。结果表明,丙环唑对供试的夏季斑枯病菌3株靶标菌抑制效果最佳,EC50为0.09~0.16 μg/mL;嘧菌酯次之,EC50为0.14~0.28 μg/mL;稻瘟灵和甲基硫菌灵抑制效果再次之。4种杀菌剂对夏季斑枯病害均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其中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制剂用量800 g/hm2防控效果最佳,第4次药后17 d可达99.09%;25%丙环唑乳油制剂用量2 000 g/hm2防控效果次之,第4次药后17 d为93.14%。  相似文献   
62.
63.
甜菜夜蛾性信息素组分的鉴定及其田间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气相色谱仪(GC)及气质联用仪(GC-MS)等技术对我国甜菜夜蛾性信息素组分的鉴定结果表明,雌蛾性信息素腺体中含有4种组分,分别为Z9,E12-14:Ac(A)、Z9-14:OH(B)、Z9-14:Ac(C)和Z9,E12-14:OH(D);田间和室内种群各组分的比例(A:B:C:D)分别为47:18:18:17和43:18:23:16,比例及滴度在两种群间未有显著差异;雄蛾田间引诱测定表明,组分A、B显示性信息素活性。几种不同配比的硅橡胶塞诱芯在田间均显示极高的诱蛾活性,以9:1的AB二元诱芯(剂量100μg)最高,其诱蛾量与黑光灯相当,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表明该诱芯可替代黑光灯用于甜菜夜蛾的种群测报。利用性诱捕器进行田间种群监测显示,1999年浙江省慈溪市的甜菜夜蛾共发生6代,以第4、5代发生量最高。  相似文献   
64.
4种药剂对豇豆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好地防治豇豆根结线虫病,对4种杀线虫剂进行了田间防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药剂均对豇豆根结线虫有一定的防效,能控制土壤中2龄幼虫的数量和抑制根结的形成,其中10%噻唑膦颗粒剂对豇豆根结线虫的防效最好,具有低残留、持效期长等优点,可作为防治豇豆根结线虫的首选药剂; 其次为5%阿维菌素颗粒剂。同时供试的4种药剂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均对豇豆安全,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10%噻唑膦颗粒剂和5%阿维菌素颗粒剂来防治豇豆根结线虫病。  相似文献   
65.
本文研究了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 XL-6无菌发酵液在自然状态下的抑菌活性及对茄子幼苗的防病促生效果。结果表明,菌株XL-6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物质可耐70℃高温,在pH 5~8其抑菌活性保持稳定;该抑菌活性物质不受紫外线、蛋白酶K和胰蛋白酶的影响,在4℃条件下贮藏28 d仍可保持良好的抑菌活性。采用不同浓度的发酵液处理茄子幼苗均可提高茄苗对青枯病的抗性,其中,施用40倍发酵液显著降低茄子青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并显著提高PAL和PPO酶活性,对盆栽茄子的防治效果达64.78%。同时,40倍发酵液显著提高茄子种子发芽率、鲜重、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较病原菌菌体处理和无菌水处理,茄苗干重增幅分别达15.81%和27.95%,对茄苗的促生效果显著。说明适宜浓度的拮抗菌XL-6发酵液兼具防治茄子青枯病和促进植株生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66.
Biological control is an efficient pest control method but there are still limitations that are hindering its wider adoption. Genetic improvement of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s (BCAs) can help to overcome these constraints, but the choice of key attributes for better performance that need to be selected is still an open question.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have been suggested but the harsh reality is that selective breeding of BCAs has received a lot of attention but resulted in very little progress. Identifying the appropriate traits to be prioritized may be the first step to reverse this situation. In our opinion, the best way is to look at the factors limiting the performance of key BCAs, especially generalist predators (pesticide compatibility, prey‐density dependence, non‐suitable crops, and extrem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according to these challenges, to choose the attributes that would allow BCAs to overcome those limitations. The benefits of selection for higher resistance to toxins, whether artificially applied (pesticides) or plant produced (plant defenses); increased fitness when feeding on non‐prey food (supplemented or plant‐derived); and better adaptation to extrem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are discussed. In conclusion, genetic improvement of BCAs can bring about new opportunities to biocontrol industry and users to enhance biocontrol resilience. © 2020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67.
8种杀螨剂对苹果树红蜘蛛田间防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8种不同作用机理杀螨剂防治苹果树红蜘蛛的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三唑锡、炔螨特、哒螨灵、阿维菌素、唑螨酯、螺螨酯、双甲脒、甲氰菊酯均是防治苹果树红蜘蛛的有效药剂,以螺螨酯的总体防效最好。  相似文献   
68.
苹果金纹细蛾的生物学特性及药剂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苹果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在鲁中南地区1年发生5~6代,以蛹在苹果落叶内越冬,翌年3月下旬是开始再现越冬代成虫,4月上旬达盛期。成虫羽化后于次日清晨5:00~6:00开始交配,持续交配1.5~3h,交配后不久在叶片背面产卵,单个散产,平均单雌产卵40余粒。幼虫孵化后直接景入叶片内取食叶肉,并非苞内化蛹。在15~30℃,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  相似文献   
69.
甜菜筒喙象是世界潜在入侵象虫网收录的一种重要象甲科昆虫,主要为害甜菜,以及藜科、苋科和蓼科的一些杂草,国内外未曾见有为害藜麦的报道,2016年7月下旬我们发现该种象虫在北京严重为害藜麦。本文首次报道甜菜筒喙象在藜麦上的发生为害情况,同时介绍了其形态识别特征、生物学特性,给出了防治建议,并提出下一步研究重点,为有效防范甜菜筒喙象的进一步扩散为害,保障我国藜麦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70.
南亚实蝇Zeugodacus tau(Walker)是瓜果蔬菜上重要的检疫性害虫,常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旨在明确其在主要寄主作物(丝瓜、“苦瓜-桂花”系统)上的空间格局,并根据最适理论抽样数制定了采样方案,以便为该虫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于2020年7月和9月分别在立架栽培的丝瓜地和“苦瓜-桂花”系统采用黄板诱捕实蝇类害虫,用非参数两独立样本t测验分析不同生境南亚实蝇雌、雄成虫种群密度的差异显著性,用2个常用的聚集度指标(C和k)和2个回归模型(Taylor幂回归模型和Iwao的m~*-m回归模型)分别分析雌虫、雄虫和“雌虫+雄虫”的空间格局。共诱集实蝇成虫3 542头,“苦瓜-桂花”系统只诱集到南亚实蝇,丝瓜地诱集到4种果实蝇,其中南亚实蝇占97.2%,为优势种。桂花树上的南亚实蝇雌虫种群密度显著高于苦瓜地(Z=-2.932,P=0.003),为后者的1.87倍;丝瓜地样地Ⅱ中的雌虫种群密度显著大于样地Ⅰ(Z=-7.160,P<0.001),为后者的3.13倍。回归分析表明,对雌虫,Taylor的b和Iwao的β与1无显著差异(t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