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91篇
  免费   948篇
  国内免费   1085篇
林业   2884篇
农学   772篇
基础科学   612篇
  3394篇
综合类   5925篇
农作物   389篇
水产渔业   865篇
畜牧兽医   1185篇
园艺   265篇
植物保护   1133篇
  2024年   155篇
  2023年   401篇
  2022年   480篇
  2021年   577篇
  2020年   589篇
  2019年   711篇
  2018年   374篇
  2017年   606篇
  2016年   741篇
  2015年   581篇
  2014年   850篇
  2013年   902篇
  2012年   1185篇
  2011年   1191篇
  2010年   867篇
  2009年   923篇
  2008年   847篇
  2007年   949篇
  2006年   789篇
  2005年   666篇
  2004年   523篇
  2003年   457篇
  2002年   377篇
  2001年   295篇
  2000年   274篇
  1999年   170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5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1.
2000-2050年中国草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预测分析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分析了中国草地资源的面积变化动态和生产力现状及主要问题,探讨了未来50年中国草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增长的主要途径和措施。在此基础上预测分析了至2010年、2030年和2050年中国草地资源生产能力的增长趋势和潜力空间及其地域分布状况,并简要论述了中国草地畜牧业在未来50年国民经济发展、西部开发和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中所应具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92.
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养殖工作的重要性变得更为突出,其中以生态放养鸡的饲养管理工作最为重要。但是在生态放养鸡的饲养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却发现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来自于人为及自然等2个方面,导致生态放养鸡的饲养管理技术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养殖者应对生态放养鸡饲养管理工作的开展予以全面化重视,只有确保相关的技术要点得到实现,才能提升生态鸡的养殖水平。  相似文献   
93.
生态足迹时间序列趋势外推分析的一种新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数学生态学的有关理论与方法,结合生态足迹的概念,提出了一种生态足迹时间序列的新的趋势外推分析方法;并以甘肃省河西绿洲农业区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态足迹进行了趋势外推分析的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本研究中的趋势外推分析方法在生态足迹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应用能够取得较好的结果;但模型本身的不足使其在实际数据存在短期剧烈波动时,拟合的结果与实际值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本研究提出的包含随机影响的趋势外推分析方法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原有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不足,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较高的指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4.
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特有家畜之一,不同的草地类型形成了不同的生活生态型,并针对牦牛乳的品质和开发潜力,提出了用黑白花奶牛冻精与母牦牛杂交提高牦牛的产乳性能,特别是采用野牦牛冻精改良母牦牛生产性能的途径.草地乳用牦牛生态系统的建立,一是要遵循牦牛逐水草而牧季节转场的习性;二是为牦牛过冬贮备充足的饲草料;三是建棚圈、实现冷季家畜的舍饲和持续增膘;四是把野牦牛的保护纳入家牦牛生产的范围,使这一系统更富有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95.
中国草地资源经营的历史发展与当前任务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许鹏 《草地学报》2005,13(Z1):1-3,9
回顾近40年中国草地资源经营发展历程,分析了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当前任务:1.要明确工作总则,围绕生态与小康两大目标,思考与部署草地资源经营工作;确立草地生态置换理论与对策;组建草原生态建设与草原牧业发展综合治理工程.2.要做好退牧还草工程,主要是把握实质做出实效;做好统筹规划、加强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做好实施方案;提高科技含量,做好基础工作,特别是治理区水、草、林、土资源本底重估与优化配置,草牧产业发展要点,以及牧民定居点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96.
茶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园生态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之一,茶树及其间作植物与环境既有矛盾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两者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生物体必须与它的环境条件相适应才能生存和发展这一基本原理,无论自然生态系统或茶园生态系统都是一致的。人们认识到,茶园生态系统不仅向人类提供茶叶、其他的一些副产品,如水果、蔬菜、药材和家禽、家畜等,更重要的是它也维持了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即涵养水源、改良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减轻自然灾害、调节气候、净化环境、孕育和保存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以及具有观赏园林价值、展示传统文化、旅游休憩等社会功能。文中论述了茶园的生态服务功能、经济服务功能、社会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97.
滩羊土——草——畜系统中的微量元素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景泰滩羊典型产区草地土壤中含有Be、Pb、Ti、Ba、Mn、Ga、Cr、Ni、V、Cu、Zr、Co、Sr、Y、Yb等15种微量元素。草地混合牧草吸其中的13种,其中Yb显著减少,缺少了Be和Co。羊毛中微量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变化很大并且复杂。滩羊成年母羊毛中只含Pb、Ti、Mn、Cu等4种元素,而二毛期即1月龄羔羊毛中含有Ba、Pb、Ti、Mn、Cr、Ni、Cu、Zr、Ag、Zn、Sr、Mo和Y  相似文献   
98.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经济学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可持续发展观念产生的背景及内涵,以及生态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并对生态经济学与传统生态学及传统经济学作了比较。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介绍了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相似文献   
99.
以三江平原试验区为背景,采用植物生态场技术开展次生林效应带生态功能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蒙古栎林6m效应带产生斑块效应,8m效应带出现边缘效应;4m,6m和8m带的光能利用与风流动模式与效应带的分布方位关系密切,根据光能利用效率总结出蒙古栎林效应带依照8 m带→6m带→4m带逐步演化。  相似文献   
100.
In Central Europe, various plant species including large-grain legumes and their mixtures are grown as catch crops, particularly between grains harvested early and subsequent summer crops.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question of how soil structure in the topsoil is influenced when catch cropping with large-grain legumes (experimental factor A: without catch crop, with catch crop) under different ploughless tillage conditions during catch crop seeding (experimental factor B: deep tillage/25–30 cm, shallow tillage/8–10 cm). Five one-year trials were performed using standard machinery at various sites in Germany. Soil core samples extracted from the topsoil in the spring after catch crop cultivation served to identify air capacity,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and precompression stress. The above-ground and below-ground biomass yields of the catch crops were also determined at most of the sites. In addition, the soil compaction risk for the working steps in the experiments was calculated using the REPRO model.The dry matter yield of the catch crops varied considerably between the individual trial sites and years. In particular, high levels of dry matter were able to form in the case of early seeding and a sufficient supply of precipitation. The soil structure was only rarely affected positively by catch crop cultivation, and catch crops did not contribute in the short term to loosening already compacted topsoils. In contrast, mechanical soil stresses caused by driving over the ground and additional working steps used in cultivating catch crops often led to lower air capacity in these treatments.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soil compaction risks calculated using the REPRO model, which were higher in the treatments with catch cropping. Catch crop cultivation also only resulted in improved mechanical stability at one location. The positive effect of deep ploughless tillage on air capacity and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however, became more clearly evident regardless of catch crop cultivation. In order for catch crop cultivation with large-grain legumes to be able to have a favourable impact on soil structure, it is therefore important that cultivating them does not result in any new soil compaction. In the conditions evaluated, deep tillage was more effective at loosening compacted topsoil than growing catch cro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