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56篇
  免费   1699篇
  国内免费   3553篇
林业   3595篇
农学   2635篇
基础科学   3833篇
  5249篇
综合类   12191篇
农作物   2004篇
水产渔业   768篇
畜牧兽医   2358篇
园艺   908篇
植物保护   4167篇
  2024年   280篇
  2023年   647篇
  2022年   1094篇
  2021年   1220篇
  2020年   1291篇
  2019年   1492篇
  2018年   973篇
  2017年   1289篇
  2016年   1692篇
  2015年   1321篇
  2014年   1918篇
  2013年   2059篇
  2012年   2415篇
  2011年   2469篇
  2010年   1856篇
  2009年   1883篇
  2008年   1533篇
  2007年   1798篇
  2006年   1574篇
  2005年   1228篇
  2004年   1070篇
  2003年   959篇
  2002年   746篇
  2001年   739篇
  2000年   601篇
  1999年   536篇
  1998年   436篇
  1997年   428篇
  1996年   363篇
  1995年   330篇
  1994年   283篇
  1993年   234篇
  1992年   235篇
  1991年   182篇
  1990年   174篇
  1989年   118篇
  1988年   93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6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The strategic use of closantel, a narrow-spectrum salicylanilide anthelmintic against bloodsucking helminths, and of albendazole, a broad-spectrum benzimidazole anthelmintic, in the control of gastrointestinal nematodes of sheep was investigated on a farm in Nyandarua District in the highlands of Kenya. Thirty Corriedale female lambs aged between 9 and 12 months were assigned to three treatment groups of 10 lambs each. The three groups were set stocked on separate paddocks for 12 months. Lambs in group 1 (strategic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losantel and albendazole at the beginning and towards the end of the long rains (April and June, respectively) and towards the end of the short rains (December). During the intervening dry season, the lambs were treated with albendazole. Lambs in group 2 (suppressive treatment group) were kept worm free by regular deworming with albendazole at 3-weekly intervals for 12 months. The third group of lambs remained untreat ed (control group). Gastrointestinal nematode infections and pasture infectivity were well controlled in the case of the strategic treatment group. This resulted in higher weight gains, wool production, packed cell volume, and serum albumin and protein concentrations compared with the untreated control lambs. These parameters were comparable between the strategic treatment and the suppressive treatment groups of lambs. It was concluded that worm control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epidemiology of the parasites and the sustained anthelmintic action of closantel in combination with broad-spectrum anthelmintics can provide effective control of gastrointestinal nematodes of sheep in the study area.  相似文献   
82.
改革开放以来,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几乎无人质疑,但进口是否促进了经济增长,却存在争论。笔者根据1978—2007年中国的进口和GDP数据,利用协整检验和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对二者关系进行了检验,发现我国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十分稳定且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进口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笔者据此联系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83.
西藏草原毛虫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草原毛虫是西藏草地的主要害虫,它对草地的危害是毁灭性的,导致牧草缺乏,生态环境恶化。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防治方法,采取合理的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草原毛虫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84.
山羊毛囊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别采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山羊毛囊干细胞,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以及克隆形成率来比较2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毛囊干细胞的效率。组织块法获得的细胞第1、3、7代K19阳性率分别为52.0%±1.62%6、8.4%±1.82%、72.0%±2.42%,integrin-β1分别为52.5%±2.12%、66.3%±1.98%、73.0%±2.16%,而消化法获得的细胞第1、3、7代K19阳性率分别为56.2%±3.12%、61.7%±1.17%、64.0%±3.02%,integrin-β1分别为56.0%±1.12%、63.0%±1.12%、68.0%±2.32%;组织块法获得的细胞第1、3、7代克隆形成率分别为18.4%±0.77%、31.3%±0.88%、44.7%±1.03%,而消化法获得细胞第1、3、7代克隆形成率为22.6%±2.30%、26.9%±0.86%、32.8%±1.05%;在同样培养条件下,组织块法获得的细胞可体外传19代,而消化法可传12代。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分离得到毛囊干细胞并进行传代,但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组织块法获得的细胞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克隆形成率以及传代能力均显著高于酶消化法获得的细胞(P<0.01)。  相似文献   
85.
根据高原地区"春乏"期间,牛、羊因胃肠道线虫病引起死亡严重的突出情况,自列项目,在全州范围划为三大区域,以项目区为中心,在牛、羊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高的乡(镇)、村设点,将93330头(只)牛、羊分为三个组,作为高原地区牛、羊胃肠道线虫病防治技术模块,结果3个试验组用药前胃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均为100%,早晨在放牧前投喂赛爱吉夏结、克虫特和丙硫苯咪唑等药物后,7 d粪检EPG,虫卵转阴率和虫卵减少数均为100%。间隔7 d重复驱虫1次,防治效果显著。有计划的用驱虫药丙硫咪唑,克虫特、伊维菌素。在每年春季2~3月,秋季8~9月份进行两次驱虫。可提高牛、羊有机体的免疫力,降低牛、羊胃肠道线虫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轻对养殖业的危害。  相似文献   
86.
几种常见桑树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树是蚕桑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为确保桑树健康成长,促进产业发展,桑树病害的有效识别与及时防控尤为重要。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及非细胞类病毒中均存在能引发桑树传染性病害的病原微生物。其中由真核微生物引起的桑里白粉病与桑椹菌核病,原核微生物引起的桑青枯病与桑疫病是爆发频繁、危害极大的桑树病害。本文就这四种桑树病害的病原、侵染循环、病害识别及防治方法等进行系统梳理,并简要介绍几种非细胞类微生物引起的桑树病害,以期为生产上防治相关病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
为了解风沙流频繁吹袭对樟子松幼苗光合水分代谢的影响,2013年在内蒙古科尔沁沙地研究了0(对照),6,9,12,15和18 m/s 等6个风速处理风沙流(风沙流强度相应为1.00,28.30,63.28,111.82和172.93 g/cm·min)4次吹袭下3龄樟子松幼苗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频繁的风沙流吹袭,可以改变樟子松幼苗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 CO2浓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规律,但对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影响较小;2)随着风沙流强度的增加,其叶片相对含水量、叶面温度和日均光合速率、日均水分利用效率趋于下降,18 m/s 处理和对照相比分别下降4.6%,1.8%,52.6%和56.3%;日均蒸腾速率、日均气孔导度和胞间 CO2浓度趋于增加,18 m/s 处理和对照相比分别增加31.6%,75.0%和30.9%;3)随着风沙流强度的增加,其日最大光合速率和日最大水分利用效率趋于下降,日最大胞间 CO2浓度趋于增加,15 m/s 以下风沙流吹袭其日最大蒸腾速率降低,15 m/s 以上风沙流吹袭其日最大蒸腾速率显著增加;4)在风沙流吹袭下,樟子松光合能力的降低主要源于叶片含水量和叶片温度的下降以及叶片的机械损伤,而蒸腾速率的增加主要源于气孔导度的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88.
几种农药对桑椹小粒性菌核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椹菌核病是果用桑树的重要病害,为高效、安全控制该病对桑果生产的危害,进行了大田农药防治筛选试验。结果表明,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硫磺粉剂500倍液和1 000倍液对桑椹小粒性菌核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桑叶和桑椹无明显药害;70%甲基托布津粉剂1 0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乳油1 500倍和3 000倍液以及40%嘧霉胺粉剂1 000倍液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9.
绵羊转移饲养的效应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在草原-家畜生产系统中牧草生产的季节性,与放牧绵羊对营养需求的相对均匀性之间存在尖锐供求矛盾,依据系统耦合理论,在枯草季来临之际将牧地过量家畜转移到作物栽培区短期育肥出栏或存留饲养,间的耦合可使草地资源有效和家畜稳定生产。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营养成分对增重影响的重要性,蛋白质为最优因素,依次为代谢能,干物质,粗纤维。  相似文献   
90.
通过对动物棘球蚴病(包虫病)流行病学研究和分析,以及防治手段综合比较,找到该病流行规律及防制该病的策略和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