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5篇 |
免费 | 171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91篇 |
农学 | 34篇 |
基础科学 | 49篇 |
36篇 | |
综合类 | 466篇 |
农作物 | 2篇 |
水产渔业 | 47篇 |
畜牧兽医 | 34篇 |
园艺 | 13篇 |
植物保护 | 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0篇 |
2024年 | 54篇 |
2023年 | 49篇 |
2022年 | 58篇 |
2021年 | 50篇 |
2020年 | 49篇 |
2019年 | 37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44篇 |
2016年 | 53篇 |
2015年 | 34篇 |
2014年 | 38篇 |
2013年 | 37篇 |
2012年 | 41篇 |
2011年 | 43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为解决乡村发展过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土地利用关系的重构,实现了乡村发展的转型,并从农村经济、社会服务均等化、村庄治理等各个方面对村庄进行了革新.针对农村新型土地利用关系的重构进行了分析与探索,并总结了“村企合一”型村庄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对促进乡村治理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2.
森林认证对林业政策与管理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认证作为一种市场激励手段和\"软政策\"工具,林业政策法规作为一种强制性的\"硬政策\"工具,这两方面在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和加强林业管理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目前,森林认证已发展成为加强林业政策管理的一种新工具,包括促进各方对林业问题和林业政策的讨论、推动国家法规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改进公有林的管理、提高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加强有关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国际政策协商等。文章分析了森林认证与林业法规政策的关系,并对森林认证在推动包括我国在内的林业政策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3.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全面对外开放,银行面临更多更大的挑战。如何有效应对?银行公司治理是个关键。巴塞尔原则和我国有关的法规制度,对银行公司治理有积极作用。但是,公司治理是否有效,还需通过银行的商业实践来验证。优化董事会结构、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并重视利益相关者的作用,是银行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提高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是银行保持长久竞争力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54.
基于公共治理理论,构建包括科技企业、保险公司、政府部门和第三方机构在内的科技保险公共治理框架,设计科技保险实施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考量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科技保险实施效果,结果表明,四直辖市在科技保险保障范围和保障深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5.
基于合法性视角,采用2009~2011年润灵环球公布社会责任评级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选取利益相关者合法性压力的代理变量,对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或政治关联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数较高;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和媒体关注度的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数显著增加;环境敏感型或消费者敏感型行业比其他行业的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指数要高。 相似文献
156.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近年来在推动区际地方政府公共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合作层次不深、合作治理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和信息交流共享平台等问题。笔者通过对国内外同类区域合作治理经验的分析,提出应着力构建区域行政合作复合治理、网络化组织治理和专题项目式府际合作治理模式以及灵活长效的区域行政合作机制对策与建议,以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7.
以河南省陕县矿难事件为例,剖析我国地方政府危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各级政府间缺乏明确的权责体系,重视危机处理,轻视日常状态下危机管理能力的建构,是我国地方政府危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地方政府的关键作用,明确中央政府与各级政府间的权责体系,注重在日常状态下提高政府危机管理的应对能力,建立明确的激励机制,切实转变重视危机处理、轻视危机管理能力建构的错误导向。 相似文献
158.
环境政策的形成和执行是一个多方博弈的过程,中国的环境治理已进入以利益为核心的政策博弈阶段。通过对流域水污染治理政策博弈的动因分析,我们发现政府间利益冲突的显性化,流域功能区划的不完善,流域资源的准公共产品性质以及环境法治有效性的不足等原因造成了在流域治理中的政策博弈。根据政策博弈模型要构建在流域治理中的合作行为,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能,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管,减少信息不对称,推动公众环境参与和提高环境法治执行力。 相似文献
159.
张士安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20,(3):1-4
非企业法人在我国高校、科研院所等领域广泛存在.中央级农业科研单位为加快自身发展举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取得了明显成效.由于这类法人单位的管理没有完备的制度体系作为依据,财务管理方面问题较多.文章从制度层面梳理了该类法人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内部控制、明细财务管理模式等方面提出了... 相似文献
160.
江晓华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0,(2):55-60
环境问题已成为关切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问题,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环境发展问题而非环境保护问题,从认识本体论与社会本体论视角对环境发展困境进行梳理,环境发展困境源于主客体疏离。社区本质是主客体融合,为环境发展创造基础条件,提供动力源并引导环境发展。环境发展的社区治理制度分为两个层面,内涵层面包括社区治理主体、客体、过程、方式等要素,外延层面包括社区参与、社区促进、社区共享、社区监护等具体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