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3篇
  8篇
综合类   105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Novel study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ginger (GN) and its nanoparticles (GNNP) on growth, cognition, immunity and prevention of motile Aeromonas septicaemia (MAS) in Cyprinus carpio fingerlings. Fish were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fed diet 1 (control; no additives), diet 2 (0.5 g of GN), 3 (1 g of GN), 4 (0.5 g of GNNP) and 5 (1 g of GNNP) per kg feed for 30 days. In the behavioural test, fish were individually placed in a foraging maze to evaluate their cognition capability and feeding behaviour. At the end of feeding period, fish fed GN and GNNP showed significant better final weight than the controls. GN and GNNP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otal protein, globulin and lysozyme, whereas 1 g GNNP group was the highest. One gram of GN, 0.5 g and 1 g GNNP enhanced cognition capability, while GN and GNNP increased percentage of fish fed in the maze. Brain acetylcholinesterase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an control in 1 g GN group. GNNP succeeded in the prevention of MAS more than GN, because no mortalities and 100% relative percentage survival (RPS) were detected in 1 and 0.5 g GNNP and 1 g GN per kg feed, while fish fed 0.5 g GN showed 20% mortalities and 71.4 RPS.  相似文献   
152.
农民对参与式水资源管理的认知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促进农民充分参与水资源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方法]以甘肃省高台县农户为对象,运用参与式调查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农民对参与式水资源管理的认知和响应。[结果]农民的认知程度对其满意程度和参与意愿路径系数分别为0.18(t=4.08)和0.42(t=7.03),满意程度对参与意愿的路径系数为0.45(t=3.86)。(1)农民的认知程度对其满意程度和参与意愿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满意程度对参与意愿有显著的正面影响;(2)对认知程度影响最显著的外生结构变量为个人因素,观测变量为自信程度和受教育程度;(3)对影响满意程度影响最显著的外生变量为生产状况,观测变量为耕地面积、农业收入比例、家庭人均纯收入;(4)对参与意愿影响最显著的外生变量为家庭特征,观测变量为家庭人均纯收入。[结论]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认知水平;提高水资源管理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和满意程度;建立完善管理制度,为农民参与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3.
施金凤  胡婷  张爱平 《绿色科技》2020,(5):173-176,181
指出了在文化与旅游融合的现实背景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与旅游相结合成为了当前的热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公众未能较好地对其进行传承,使得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认知是发展的基础,节事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文化特性是增进公众对非物质文化认知的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下,从节事活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主体(居民与游客)出发,以运河嘉年华为例,探究了节事活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与形象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节事活动的召开提升了主客双方对非物质文化的认知和形象感知,但居民与游客对非遗认知与非遗形象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居民的整体感知均高于游客。基于以上结论,对如何进一步优化节事活动,提升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及后续传承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4.
耕地资源系统认知的演进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耕地是人类改造和利用地表而形成的最古老和最广泛的人地系统,耕地质量是耕地系统诸要素耦合状态的表达,耕地资源是在一定时间、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耕地开发利用价值的体现。本文厘清了耕地系统、耕地质量、耕地资源认知内涵与演进过程,解析了耕地资源的“自然-人文”构成要素与耦合关系、“水平-垂直”结构特征与形成机理、“生产-生态-生活”功能协同与转换关系、“物质-能量-信息”交换过程与响应机制,以及“经济-生态-社会”服务价值与演变规律,构建了“二维要素-三重功能-多元价值”的耕地资源认知系统,提出了系统认知耕地资源的新思路,解构了耕地资源内部机制与外部价值,以期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及自然资源资产“两统一”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耕地保护与资源利用新格局构建。  相似文献   
155.
现代农村已进入风险社会。进入农村的风险包括生产风险、生活风险和生存风险。农民对生活风险感知最强烈,对生产风险次之,对生存风险感知最深刻。面对风险,农民逐渐形成了依靠自己和体制外资源规避风险的风险应对策略。他们基本不能利用社会保障机制和商业保险来分散面临的各种风险,使他们的应对策略效果受到削弱,如何使他们享受到社会保障制度的福佑,如何使他们积极的利用商业保险来规避风险对国家制度建设和保险公司的商业运作提出了迫切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56.
为探寻提高农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水平的路径,基于湖北省5区1市的416份农户调研数据,采用DEA-BCC模型测算农户的农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水平,并构建农户生计脆弱性、农地价值认知、农地流转影响农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水平的概念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研究区农户的农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水平较低,转入户、转出户以及未流转户的平均水平分别为0.417、0.351、0.310。农户生计脆弱性对农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水平不具有直接效应,农地价值认知对农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水平具有正向直接效应。相对于生计脆弱性低的农户而言,生计脆弱性高的农户由于对农地具有依赖性,反而表现出较高的农地价值认知,进而间接正向影响农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但仅依靠这种基于个人需求角度产生的农地价值认知并不能真正实现农地利用的可持续集约化。农地流转在农地价值认知与农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水平之间具有正向调节效应,促进了认知到行为的转化。研究建议:通过鼓励转入农地、完善农业生产补贴政策,降低缺乏农业资源的农户的生计脆弱性;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非农技能培训,降低生产能力较弱农户的生计脆弱性;完善农地流转价...  相似文献   
157.
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的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和核心。通过论证实践的本质,即主体和客体间能动而现实的双向对象化,揭示其客观现实性、主体能动性、双向创造性、社会历史性等特点,提出了生产(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服务、消费、调整关系4种实践划分形式。阐明了科学的实践观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原则界限,它科学地解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明确提出并论证了人和世界、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的生命泉源。  相似文献   
158.
利用实地调研与网络问卷的方法,访谈了东、中、西部五省728位县域林业管理人员,分析不同区域林业管理人员对森林生态安全状态及安全压力的认知和对保护森林生态安全存在问题及成因的认知。分析结果表明,东、中、西部林业管理人员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动趋势的认知方面,对森林的供给与调节服务功能变化的认知有显著差异(P<0.05),且在森林生态安全的压力来源的最大驱动因素中对不合理利用方式的认知差异显著(P<0.05);关于保护森林生态安全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认知,对森林资源的经营水平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森林生态安全保护体系不完善、公众对森林价值的认知偏差等6个方面是导致保护森林过程中存在问题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59.
突显观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主要表征方法,其核心观点为语言结构信息的选择和安排由信息的突出程度所决定。突显观不仅体现在对事情的描述选词上,也体现于词语内部的构词方式中。在"修饰语+中心概念词"这一构词分类中,汉语常突显"中心词",突显类别上的象似;英语常突显"修饰语",突显特征上的象似。汉英两民族认知方式的差异是造成不同突显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0.
香蕉枯萎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土传病害,对生产危害极大。从研究香蕉种植户对枯萎病的认知特征和防控技术行为入手,可以为科学防控枯萎病提供基础。本研究以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和云南等香蕉主产区的20个县(区)的133份调查资料为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认知程度直接影响香蕉枯萎病防控技术的扩散,防控成本、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技术培训经历和种植经验等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种植户对枯萎病的防控行为;蕉园土壤酸碱度及有机质含量、抗逆品种的选择对枯萎病蔓延有一定的影响。引导和规范种植户修复土壤、重施有机肥、注重土壤酸碱度平衡等生产技术行为,可以抑制或减缓枯萎病的蔓延;拓展香蕉种植户对枯萎病防控技术的认知深度,以“技术的供给与需求相结合”为导向,加大扶持力度,建立起枯萎病统防统治等综合防控体系,可以达到抑制枯萎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