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9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74篇
林业   21篇
农学   82篇
基础科学   27篇
  754篇
综合类   484篇
农作物   73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48篇
园艺   36篇
植物保护   3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针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稻麦轮作区常年浅耕与不合理施肥导致的土壤犁底层增厚与土壤板结的问题,研究深耕(打破部分犁底层)与施肥方式对稻田土壤容重、土壤紧实度、土壤水分渗漏量、氮素淋溶量及氮素形态的影响,阐明稻田氮素淋溶量与耕作、施肥方式的响应机制,为稻田合理耕层构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基于2015年安徽省舒城县设置两种耕作方式(旋耕12 cm、深翻20 cm)、3种等氮量施肥方式(仅施化肥处理T1、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T2、有机与无机肥配施处理T3)的田间定位试验,2019—2020年监测土壤容重与紧实度以及稻季水分渗漏与氮素淋溶量。(2)通过原状土柱模拟试验,研究深翻30 cm(打破犁底层)对稻田水分渗漏量的影响。【结果】(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深翻20 cm较旋耕12 cm降低了耕层土壤容重与紧实度,但没有显著增加水稻生育期的水分渗漏量,仅在分蘖期增加7.4%,孕穗期之后无显著影响。(2)土柱试验结果显示,深翻30 cm(打破犁底层)水分渗漏量较旋耕12 cm和深翻20 cm显著增加,淹水时分别增加19.0%与11.0%,非淹水时分别增加23.0%与21.5%。(3)田...  相似文献   
12.
机械活化醋酸酯淀粉包膜缓释尿素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浇铸法制备醋酸酯淀粉膜,研究了取代度、铸膜液溶剂种类、铸膜液质量体积分数和铸膜液温度对膜性能的影响.采用物理法制备包膜尿素,以淋溶法对包膜尿素的释放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机械活化玉米醋酸酯淀粉成膜性能好.是良好的缓释包膜剂;包膜尿素淋溶9次后尿素总溶出率为53.74%.比普通尿素总溶出率降低43.44个百分点.说明用机械活化醋酸酯淀粉包膜尿素后,对尿素态氯释放有明显的缓释放作用.  相似文献   
13.
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大豆生育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84年起,在沈阳农业大学棕壤上没有氮化肥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内可促进株高、茎粗、根系等地上部及地下部的生长,氯对大豆氮、磷养分的吸收无明显影响,对钾的吸收有 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用5种常用叶面肥对桑叶产量的影响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667 m2产叶量依次为:0.3-0.5%的磷酸二氢钾[KH2PO4]>0.5-0.7%的尿素[CO(NH2)2]水溶液>0.3-0.5%的硫酸铵[(NH4)2SO4]>0.4-0.6%的硫酸钾[K2SO4]>0.5-0.8%的过磷酸钙[Ca(H2PO4)2]。据此认为,桑园施用叶面肥应首选0.3-0.5%的磷酸二氢钾[KH2PO4]和0.5-0.7%的尿素[CO(NH2)2]水溶液。考虑到生产成本及工作之便,生产上推荐使用0.5-0.7%的尿素[CO(NH2)2]水溶液。  相似文献   
15.
 对云南省通海县蔬菜种植制度、肥料结构、施肥水平、农药使用和杂草防除情况进行调查,结合蔬菜地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的分析,探讨通海蔬菜生产存在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长期施氮肥对黄棕壤微生物生物性状的影响及其调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黄棕壤小麦-甘薯轮作的长期定位试验,探究不同施氮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含量和酶活性的变化及其潜在调控因子,为科学施氮提高土壤质量和改善土壤生态功能提供依据。试验选取始于2011年4个施氮处理:不施肥(CK)、不施氮肥(PK)、施化学氮肥(NPK)和化学氮肥配施有机肥(NPKM),调查两季作物收获后土壤MBC和MBN含量、酶活性及微生物碳氮利用效率的变化,并通过冗余分析(RDA)和结构方程模型(SEM)明确调控弱酸性黄棕壤中MBC和MBN变化的潜在因素。小麦和甘薯两季的结果表明:施氮肥降低了土壤MBC、MBN含量和蔗糖酶(SSC)、脲酶(SUE)活性,与NPK处理相比, NPKM处理增加了MBC、MBN含量和SSC、SUE活性。长期施用氮肥提高了土壤有机碳(SOC)和土壤养分[全氮(TN)和矿质态氮(MN)]含量,但施氮肥显著降低土壤p H以及微生物的碳氮利用效率。与小麦季相比,甘薯季土壤SOC和MN含量有所下降,而MBN含量和SSC活性有所升高。RDA和SEM结果表明,氮肥的施用强化了MBC与MBN、SSC与MBC以及SUE与MBC之间的关联性;不同施氮处理下土壤p H、有机碳、氮含量以及微生物的碳氮利用效率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土壤MBC、MBN含量和SSC、SUE活性,其中p H是调控土壤MBC变化的直接因素,而土壤SSC和SUE活性与MBC、MBN含量相互影响。长期施用氮肥降低了黄棕壤MBC、MBN含量和酶活性,化学氮肥配施有机肥有利于缓解生物性状的下降,土壤p H是影响MBC变化的主要因素,小麦-甘薯轮作中土壤微生物强烈的碳代谢过程利于增加MBN。  相似文献   
17.
水肥组合对日光温室黄瓜叶片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在陕北黄土高原具隔水小区的日光温室内,设计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不同水肥组合对结瓜期黄瓜叶片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结瓜期,所有处理黄瓜叶面积逐渐增加,而叶片扩展速率、叶片组织含水率、叶片中游离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黄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均先增加后降低;当土壤含水率一致时,高肥处理(N:600 kg/hm2,P2O5:420 kg/hm2)叶面积、叶片扩展速率、产量和WUE显著高于低肥处理(N:420 kg/hm2,P2O5:294 kg/hm2);低肥处理产量随土壤含水率增加而增加,高肥处理随土壤含水率增加先增加后降低,WUE随土壤含水率增加而降低。中水高肥处理(WmFh)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日变化均高于其他处理。表明,中水高肥处理(田间持水率>75%~90%,施用N:600 kg/hm2,P2O5:420 kg/hm2)黄瓜在结瓜期叶片生长健壮、光合作用强、产量较高,节约了水资源。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氮肥处理对糜子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晋黍9号为材料,研究了普通尿素和缓释尿素对糜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的糜子蛋白质含量都显著大于对照,而淀粉含量都显著小于对照;产量以PN2(普通尿素150 kg·hm-2)最高,增产幅度为28.48%;产量与穗数和单株粒重达到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1和0.62;糜子产量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3,与籽粒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4。本试验条件下,糜子产量的增加主要是通过增加穗数和单株粒重来实现的。以普通肥料N150 kg·hm-2为最适施氮量。研究表明不是所有土壤类型都适合施用缓释尿素,研究区为砂质土,保水保肥能力差,通气性好,施用普通尿素比缓释尿素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氮肥对韭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盆栽法研究了不同氮肥对韭菜生长、叶绿素总量、硝酸盐含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完全使用铵态氮会抑制韭菜的生长,降低产量;随着硫酸铵的浓度增大,硝酸盐含量逐渐减少,但可溶性糖含量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提高硝酸钙浓度,可明显提高维生素C含量和叶绿素的总量,但可溶性蛋白却下降;尿素可明显提高产量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综合比较,当硫酸铵、硝酸钙、尿素浓度分别为0.4%,0.6%,0.6%时,韭菜产量高且硝酸盐含量低,品质好。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Nitrate leaching under newly planted Miscanthus grass was measured for three years. The crop received either no fertilizer-N or an annual spring application of 60 kg or 120 kg N ha-1. During three winters soil water was collected from porous cup probes installed 90 cm deep. Nitrate leaching was calculated from the mean drain flow recorded in two drain gauges multiplied by the mean nitrate-N concentration in the soil water solutions collected. In the first year soil water nitrate concentrations were high on all treatments and N losses were 154, 187 and 228 kg ha-1 respectively on the unfertilized treatment and those that received 60 or 120 kg N ha-1. Leaching losses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years were, in turn, 8, 24 and 87 kg ha-1 and 3, 11 and 30 kg ha-1 for the unfertilized treatment and for the 60 and 120 kg N ha-1 treatments respectively. Leaching losses were closer to those recorded under extensively managed grassland than arable land. The large losses in the first year were probably due to the previous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at the site and excessive inputs of N on the fertilized plots.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year, lower drainage volumes may also have influenced loss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Miscanthus , once established, can lead to low levels of nitrate leaching and improved groundwater quality compared with growing arable cro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