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23篇 |
免费 | 244篇 |
国内免费 | 31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93篇 |
农学 | 735篇 |
基础科学 | 133篇 |
761篇 | |
综合类 | 1935篇 |
农作物 | 358篇 |
水产渔业 | 188篇 |
畜牧兽医 | 389篇 |
园艺 | 204篇 |
植物保护 | 48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4篇 |
2023年 | 102篇 |
2022年 | 188篇 |
2021年 | 195篇 |
2020年 | 203篇 |
2019年 | 191篇 |
2018年 | 146篇 |
2017年 | 186篇 |
2016年 | 263篇 |
2015年 | 205篇 |
2014年 | 252篇 |
2013年 | 271篇 |
2012年 | 326篇 |
2011年 | 309篇 |
2010年 | 242篇 |
2009年 | 237篇 |
2008年 | 203篇 |
2007年 | 219篇 |
2006年 | 207篇 |
2005年 | 175篇 |
2004年 | 122篇 |
2003年 | 134篇 |
2002年 | 89篇 |
2001年 | 78篇 |
2000年 | 78篇 |
1999年 | 70篇 |
1998年 | 48篇 |
1997年 | 68篇 |
1996年 | 57篇 |
1995年 | 68篇 |
1994年 | 45篇 |
1993年 | 57篇 |
1992年 | 53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37篇 |
1989年 | 36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12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9篇 |
1976年 | 4篇 |
1963年 | 1篇 |
1955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鸡粪对芸豆土壤有机碳氧化稳定性与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鸡粪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对芸豆/玉米轮作土壤有机碳氧化稳定性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通过2009—2014年大田试验,研究了N100(尿素提供100%的氮)、M10N90(鸡粪和尿素分别提供10%和90%的氮)、M30N70(鸡粪和尿素分别提供30%和70%的氮)和M50N50(鸡粪和尿素各提供50%的氮)等不同施肥处理对芸豆/玉米轮作土壤有机碳(TOC)、微生物量碳(MBC)、易氧化碳(ROC)含量及有机碳氧化稳定性与碳库管理指数(CPMI)的影响。结果表明,M_(10)N_(90)、M30N70和M50N50处理的TOC含量分别比N100处理提高5.21%、12.74%和19.87%;M_(30)N_(70)处理的MBC、ROC含量和CPMI均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ROC含量分别较N100、M10N90和M50N50处理提高54.03%、16.50%和10.43%,CPMI分别提高75.10、30.75和27.94;但M30N70处理的有机碳氧化稳定系数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并较N100处理下降35.95%。此外,该处理能显著提高芸豆产量,明显改善品质,且影响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处理。相关性分析表明,芸豆产量、维生素C含量与MBC、ROC、有机碳氧化稳定系数和CPMI之间有极显著或显著的相关性,各指标间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综合分析认为,在芸豆/玉米轮作种植中配施鸡粪措施有利于提高土壤质量,增强土壤供肥性能,并促进芸豆的高产优质生长,其中鸡粪氮与尿素氮以3∶7比例搭配的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2.
本研究建立了黑水虻产品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测定方法,对黑水虻幼虫粉中AFB1的提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使用甲醇-水溶液(8:2,体积比),添加7%氯化钠对黑水虻幼虫粉中AFB1进行提取,免疫亲和柱净化,甲醇-乙酸铵(10 mmol/L)水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检测,7.0 min出峰。结果表明:AFB1在1~20μg/kg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幼虫粉回收率为83.1%~118.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6%~10%;虫粪回收率为76.6%~114.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3%;检出限(LOD,S/N≥3)为0.01μg/kg,定量限(LOQ,S/N≥10)为0.05μg/kg。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以用于黑水虻幼虫粉和虫粪产品中AFB1的检测。 相似文献
93.
马尾松与黑松种源核型和模糊聚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马尾松与黑松种间和种源间的核型分析和模糊聚类,分析了这两种松树及它们种源的核型变异情况、进化途径,为马尾松与黑松的细胞学分类、遗传育种及系统进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4.
红茶发酵中pH调控对多酚氧化酶活性及茶黄素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悬浮发酵模拟试验研究了酸处理调控红碎茶发酵.结果表明,发酵系统pH值与茶黄素(TF)和茶红素(TR)呈极显著负相关(r=-0.967,p〈0.001;r=-0.864,p〈0.005),而与茶褐素(TB)呈极显著正相关(r=+0.826,p〈0.005);TF形成主要受二羟基多酚氧化酶(DPPO)与三羟基多酚氧化酶(TPPO)相对活性影响;酸处理可促进PP向TF的有效转化,TF转化率比对照提高71.2%.通过综合分析研究,提出了红茶发酵中pH调控提高TF含量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5.
普通菜豆籽粒大小与形状的QTL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菜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用豆类作物之一,其籽粒大小和形状与产量及外观品质密切相关。本研究以来自安第斯基因库的大粒品种龙270709和来自中美基因库的小粒品种F5910配置杂交组合,获得的F2分离群体分别在哈尔滨大田与北京昌平温室种植,对百粒重、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和长厚比6个籽粒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QTL定位。相关性分析表明,百粒重与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长厚比5个衡量籽粒大小和形状的性状均显著正相关。利用基于完备区间作图方法的Ici Mapping 4.1进行QTL定位,哈尔滨环境下定位到38个与百粒重、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长厚比相关的QTL,表型贡献率介于2.39%~17.37%之间,分布在除第1染色体外的其余10条染色体上;北京昌平环境下定位到21个上述性状的QTL,表型贡献率介于5.92%~22.53%之间,分布在第1、第3、第6、第7、第8、第9和第11染色体上。其中,百粒重QTLSW7与SW7’,SW6.1与SW6’,粒长QTLSL6.1与SL6.1’,粒厚QTLSH11与SH11’在2个环境下的标记区间重叠或者重合,SW7、SW6.1、SL6.1、SW6’和SL6.1’的表型贡献率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96.
基于厘米级高分辨率无人机影像,应用面向对象方法(Object-Based Image Analysis, OBIA)对吉林省伊通县椽子沟流域的横坡改垄、地埂植物带、生态恢复乔木林、生态恢复草地等水土保持措施进行自动精准识别。应用超绿指数(Excess Green Index,ExG)、超红指数(Excess Red Index,ExR)、归一化差异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Index,NDI)等光谱指数,形状的主方向、形状指数等形状特征,均值(Mean)、方差(Variance)、对比度(Contrast)等纹理特征进行措施的特征提取。结果表明:研究区水土保持措施识别的总体精度可达91.24%,Kappa系数为0.87;对垄台、垄沟等线性水土保持措施总体精度可达72.33%,Kappa系数为0.63。基于厘米级无人机影像,应用面向对象方法基本可实现对黑土区水土保持措施的精准识别,也可对垄台垄沟等线性措施进行自动识别,研究结果可为水土保持措施实施范围及完好程度的动态监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7.
为了高效开发利用小黑豆资源,提高小黑豆产量,在山西隰县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行株距(密度)对小黑豆产量及相关性状变异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40 cm的平均产量优于行距60 cm的平均产量;不同行株距配置(密度)中,R40P30(8.34万株/hm2)处理的籽粒产量、单株籽粒产量、单株荚数和结荚高度4个性状均优于其他处理,R60P15(11.12万株/hm2)处理的百粒重性状优于其他处理,株高性状以R60P25(6.67万株/hm2)处理最高不,同行株距配置(密度)对有效分枝性状不存在影响;不同行株距配置(密度)处理对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影响序列为产量>结荚高度>单株籽粒产量>百粒重>单株荚数>有效分枝>株高。该项研究为进一步提高小黑豆产量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8.
为探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小麦蚕豆间作对蚕豆根瘤形成及氮素吸收累积的影响,明确氮肥施用与豆科作物结瘤固氮、氮素吸收累积和产量的关系,通过2年田间试验,分析了N0、N1、N2和N3 4个施氮水平(蚕豆:0、45、90、135kg/hm2;小麦:0、90、180、270kg/hm2)下,单作、间作蚕豆各关键生育期根瘤鲜重、氮素吸收关键参数、地上部氮素累积量和产量的特征。结果表明,N0、N1和N2水平下,间作蚕豆根瘤鲜重比单作分别提高40.9%、27.2%和34.1%;高氮(N3)水平下,单作、间作蚕豆根瘤鲜重无显著差异。与单作相比,4个施氮水平下间作蚕豆的最大氮素累积量(A)和最大氮素吸收速率(Rmax)降幅分别为8.01%~13.93%和10.27%~12.98%,表明氮素吸收累积特点与根瘤鲜重相反。在蚕豆营养生长阶段(出苗后90d内),单作、间作蚕豆氮素累积量无差异;进入结荚期后(出苗90d后),间作显著降低了蚕豆的氮素累积量。同时,蚕豆产量也受施氮量和种植模式的调控,与单作相比,4个施氮水平下,间作降低蚕豆产量平均达20.66%。整体而言,在N1水平下,蚕豆根瘤鲜重和产量达最大值,随着施氮量增加,蚕豆根瘤鲜重、氮素累积量和产量均随之降低,间作促进根瘤形成的优势减弱甚至消失。因此,间作体系中蚕豆氮肥的运筹与间作优势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
100.
采用人工盆栽控水试验,对21份绿豆种质资源进行抗旱期综合评价,鉴选绿豆品种抗旱性指标体系。结果表明,与绿豆抗旱性相关的10个指标经主成分分析被分为3个主成分,其中茎高、茎粗、结荚数、叶面积、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与绿豆抗旱性密切相关。采用聚类分析,并结合绿豆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将21份绿豆品种分成:强抗旱品种为‘良丰1号’、‘HX04037’和‘榆绿1号’,中抗旱性品种为‘嫩绿1号’、‘兴绿1号’、‘天山大明绿’、‘西绿1号’、‘绿宝绿豆’、‘赤绿3号’、‘白绿1号’、‘中绿1号’、‘晋绿1号’、‘八宝绿豆’、‘中绿6号’、‘鑫绿1号’和‘HX04050’,弱抗旱性品种为‘冀北12-1号’、‘绿珍珠2号’、‘ZKY-2’、‘白绿522’和‘邯绿8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