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4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58篇
林业   25篇
农学   100篇
基础科学   48篇
  88篇
综合类   507篇
农作物   24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9篇
园艺   57篇
植物保护   10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香蕉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及胚性细胞悬浮系的建立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分别以3个香蕉品种的多芽体茎尖和5个香蕉品种的未成熟雄花为外植体,诱导产生胚性愈伤组织.结果分别从2个基因组类型为AAA的品种的多芽体茎尖和未成熟雄花获得了胚性愈伤组织,而未能从基因组类型为AAB或ABB的香蕉品种中获得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受基因组类型、品种和培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以上述4个品种的胚性愈伤组织为起始材料成功建立了胚性细胞悬浮系,不同香蕉品种,从其胚性愈伤组织建立胚性细胞悬浮系的难易程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92.
针对我国香蕉秸秆粉碎还田作业过程中香蕉秸秆粉碎质量差,秸秆缠绕堵塞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双定刀滑切防缠式香蕉秸秆粉碎还田机。基于滑切定理,解析了粉碎刀随轴转动过程中的动态滑切角和粉碎定刀滑切角的相对作用原理,以等速螺线设计L形粉碎定刀刀刃曲线,确定了粉碎刀结构参数;对香蕉秸秆缠绕粉碎刀辊进行受力分析,设计防缠绕板并确定装配数量与结构参数;以装置前进速度、粉碎刀辊转速、防缠绕板高度为试验因素,以香蕉秸秆粉碎合格率、抛撒不均匀度和香蕉秸秆缠绕数量为评价指标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建立因素与指标的响应面数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最优参数组合为作业机前进速度1.5 m/s、防缠绕板高度41.6 mm、粉碎刀辊转速1 800 r/min,此时香蕉秸秆粉碎合格率为93.8%,香蕉秸秆缠绕数量为26,香蕉秸秆抛撒不均匀度为12.1%。以最优组合进行田间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双定刀滑切防缠式香蕉秸秆粉碎还田机整机防缠性能优越,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93.
由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 )引起的香蕉棒孢霉叶斑病是香蕉产区的主要叶斑病之一。为了筛选到对该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杀菌剂,该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用7种杀菌剂对香蕉多主棒孢菌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效果较好的是丙环唑,EC50值为4.2470 ug/mL,其次为多抗霉素和苯甲﹒丙环唑,EC50值分别为4.7223和5.9986 ug/mL。根据毒力测定结果认为,这3种杀菌剂对香蕉棒孢霉叶斑病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可在生产中试验应用。  相似文献   
994.
探寻更加适合香蕉组培苗生长的光源方案,为香蕉组培育苗提供参考。本研究以‘巴西蕉’香蕉组培生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6种不同的LED光质处理对香蕉组培苗的形态、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ED红蓝组合光中,红光: 蓝光 =4(4R1B)处理的香蕉组培苗较荧光灯对照处理生长更健壮、根系更发达;在4R1B的基础上添加23%的绿光(8R2B3G)后单株鲜重较单纯的红蓝光处理显著提高,有效促进了香蕉组培苗的壮苗,且更有利于提高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PIabs、TR0/CS0和ETo/CS0的值,同时该处理在所有处理中香蕉组培苗的株高最高、叶面积和生物量最大。综上所述,红光:蓝光:绿光=8: 2: 3(L4处理)的光质条件下香蕉组培苗的PSⅡ光反应能力最强,生长最旺盛,最适合香蕉组培苗的生长。研究结果不仅为香蕉组培育苗提供了最佳光源配方,且将为后续降低香蕉工厂化组培育苗成本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95.
进行了嘧菌酯与三唑类农药复配制剂防治香蕉叶斑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施药两次后,75%禾技(嘧菌酯 戊唑醇)水分散粒剂稀释3000倍液,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效为90.0%,显著高于对照药剂12.5%氟环唑悬浮剂 和25%丙环唑乳油稀释1000倍液的防效;而30%福递(嘧菌酯 苯醚甲环唑)悬浮剂稀释1500倍液的防效为83.4%;与对照药剂的防效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6.
为探究外源抗坏血酸对香蕉果实常温后熟期品质变化的影响,本研究以 ‘巴西’香蕉为材料,用0.5% (质量体积百分比W/V)的抗坏血酸浸泡处理,以清水浸泡为对照,0.03 mm厚聚乙烯打孔薄膜袋包装后,于常温(25±2)℃、相对湿度85%-95%的环境中贮藏。研究结果表明抗坏血酸处理有效抑制香蕉果实常温后熟期呼吸和乙烯释放速率,保持果实的硬度和色度,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的减少,同时有效抑制电导率的上升和丙二醛的积累。可见,抗坏血酸能够有效延缓香蕉的衰老进程,保持香蕉果实品质,抑制采后香蕉果实膜脂过氧化的发生,从而延长香蕉果实贮藏期。  相似文献   
997.
为了明确抗感枯萎病香蕉品种在组织培养性状和耐毒素能力上的差异,本研究对不同抗感病香蕉品种进行了组织培养不同阶段性状的观察及其生根苗耐毒素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在增殖培养阶段,感病品种大丰1号和天宝中杆丛生芽增殖的平均数量分别为7.10个和5.90个,而抗病品种粉杂1号、柴蕉、海南贡蕉和抗枯5号芽增殖的平均数量分别仅1.10个、2.10个、4.00个和3.50个;在芽苗分化阶段,大丰1号和天宝中杆的苗分化率分别为73.03%和70.06%,且显著高于其他4个抗病品种;在生根苗生长阶段,粉杂1号和柴蕉的生根苗根长较长,平均分别可达10.99和11.01 mm,显著长于其他2个感病品种。说明感病品种的芽增殖能力和苗分化能力较强,但在长势上,抗病品种表现为芽体粗大,分化苗和生根苗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此外,生根苗的耐毒素能力测定结果表明,感病品种大丰1号和天宝中杆的病情指数较高,分别为81.90和94.28,而其余抗病品种的病情指数介于2.38~29.05之间,说明抗病品种的生根苗耐毒素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化肥过量使用、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低、农林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制约农业发展。研究有机替代和减量施肥相结合的科学施肥方法,为珠江三角洲香蕉产区化肥减量与土壤培肥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有机替代和减量施肥相结合对香蕉生长、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设置常规施肥(CK)、减施化肥10%+低量有机肥(T1)、减施化肥20%+高量有机肥(T2)、减施化肥10%+低量炭基有机肥(T3)和减施化肥20%+高量炭基有机肥(T4)5个处理,测定各处理对香蕉生长势、产量、叶片营养元素、果实品质及土壤养分和理化性状等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有机替代和减量施肥处理(T1~T4)可以提高土壤的pH和有机质含量,其中对pH的影响在香蕉成熟期更为显著、提高了0.38~0.77;有机质含量则是前期提高更为显著、比对照提升6.62%~56.09%,且随有机物料施加量的增加而提高。香蕉成熟期的土壤大量元素以及钙、镁含量整体高于抽蕾期,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T1~T4处理对香蕉生长、产量、品质以及叶片营养元素方面均有正向效果,其中施加炭基有机肥的T3和T4处理效果更佳,香蕉...  相似文献   
999.
三唑类杀菌剂在香蕉上的残留动态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富力库、敌力脱、应得、三唑酮等4种常用三唑类杀菌剂在广东香蕉园施用后的残留与降解情况。采用气相色谱法氮磷检测器测定富力库、敌力脱、应得、三唑酮在香蕉和土壤中的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富力库、敌力脱、应得、三唑酮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香蕉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6.5、16.9、14.7、1.7天和20.7、26.1、52.5、8.4天。并对其作出安全性评价,指出三唑类杀菌剂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对香蕉无残留污染、对土壤无残留累积。  相似文献   
1000.
Alu sequences are a major repetitive element of the primate genome. To date Alu sequences have seldom been reported in plant genomes. We report here an inter-Alu PCR like genomic profiling in banana using a single primer designed from a human Alu sequence. The different Musa species involved in the complex genome of banana cultivars can thus be discriminated. The use of this technique for monitoring germplasm or genotyping cultivars is discussed.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