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2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265篇
林业   297篇
农学   235篇
基础科学   351篇
  565篇
综合类   1133篇
农作物   76篇
水产渔业   180篇
畜牧兽医   232篇
园艺   90篇
植物保护   13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35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1.
基于变频恒压控制下的喷微灌单元设计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机电泵加压进行喷微灌过程中,机电泵通常是利用工频电源(50 H z)作恒速运行,无法调节泵的运行特性与管网实际变化的运行状况相适应。在分析变频恒压控制系统原理的基础上,针对喷微灌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喷微灌系统的单元设计法,对喷微灌系统压力进行分单元、分级控制,极大的提高了灌水均匀度,能够实现适时适量的科学灌水要求,同时具有显著的节水节能效益。  相似文献   
112.
黄土高原沙尘暴时空分布格局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沙尘暴的时空分布格局和变化趋势,主要的工作包括利用黄土高原地区253个旗县市气象站20世纪50年代至1984年沙尘暴的多年平均值做空间插值,结合遥感影像,分析了沙尘暴的空间分布格局,呈现出从西北向东南先增多后减少,北多南少的分布。利用1961-2000年沙尘暴记录分析了沙尘暴年内的季节分布,发现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春季,尤其是4月。最后,对40 a间沙尘暴进行了趋势分析,发现该区沙尘暴有明显的减少趋势,在1984年发生了明显转折,这种减少趋势在空间上不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3.
Soil respiration is a large component of global carbon fluxes, so it is important to explore how this carbon flux varies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carbon inputs from plants. As part of a long-term study on the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effects of aboveground litterfall denial, root trenching and tree-stem girdling, we measured soil respiration for three years in plots where those treatments were applied singly and in combination. Tree-stem girdling terminates the flow of carbohydrates from canopy, but allows the roots to continue water and nutrient uptake. After carbon storage below the stem girdles is depleted, the girdled trees die. Root trenching immediately terminates root exudates as well as water and nutrient uptake. Excluding aboveground litterfall removes soil carbon inputs, but allows normal root functions to continue. We found that removing aboveground litterfall and the humus layer reduced soil respiration by more than the C input from litter, a respiration priming effect. When this treatment was combined with stem girdling, root trenching or those treatments in combination, the change in soil respiration was indistinguishable from the loss of litterfall C inputs. This suggests that litterfall priming occurs only when normal root processes persist. Soil respi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emperature in all treatment combinations, and to soil water content in all treatments except stem girdling alone, and girdling plus trenching. Aboveground litterfall was a significant predictor of soil respiration in control, stem-girdled, trenched and stem-girdled plus trenching treatments. Stem girdling significantly reduced soil respiration as a single factor, but root trenching did not.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in addition to temperature, aboveground carbon inputs exert strong controls on forest soil respiration.  相似文献   
114.
半湿润区农田风蚀物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两种观测手段对半湿润区农田风蚀物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半湿润区农田风蚀强度较弱,风蚀物颗粒较细,主要由极细沙和粉沙组成.风蚀物含量垂向分布遵循幂函数递减规律.反映了以悬移质为主的风沙流结构特征.农田地表特征、风速和粒级等因索均对风沙流结构具有显著影响.农田风蚀强度大小影响风蚀物在近地表的分布规律.风速增大使相对输沙量在近地表增加,上层减少.风蚀物粒级越大,则输沙量沿垂直方向递减的幅度愈大.随着高度增加,风蚀物各粒级含量中砂级组分含量减少,粉砂及粘土组分含量增加,风蚀物粒径变细,粒径范围不断收窄.最大粒径和平均粒径沿垂直方向的变化都服从指数函数递减规律.  相似文献   
115.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基于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工艺的现状与问题的分析,对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模式进行了实地调研,选取广州市增城区某村的厌氧+人工湿地工艺、珠海市斗门区某村的土地渗滤工艺、中山市横栏镇某村的MBR工艺和佛山市顺德区某村的A~2O工艺,进行定点检测,分析4种工艺对生活污水COD、NH_4~+-N、TN和TP的处理情况,探讨4种工艺的运行效果及其成因。结果表明,4种工艺总体上污染指标进水浓度波动较大,存在明显的峰值特征,去除率日变化系数较大,大部分污染指标的日均去除率低于60%。4种工艺的COD处理效果基本达标,但是氮磷超标较多,A~2O工艺和厌氧+人工湿地工艺的出水NH_4~+-N、TN和TP浓度未达到国家一级B标准,MBR工艺出水TP浓度未达到国家一级B标准,其原因与C/N过低、处理设施运行维护不善等有关。研究表明,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使用中应加强处理设施维护管理,提高生活污水氮磷处理效率和长期持效性。  相似文献   
116.
杨贤  娄永江  严小军 《核农学报》2016,(11):2180-2188
为了去除鱼粉加工中产生的大量恶臭气体,利用DBD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硫化氢和三甲胺进行去除,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方法,考察了电压、放电频率、处理时间、初始浓度及其交互作用对硫化氢和三甲胺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化所得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电压10.6k V,放电频率8.91KHz,处理时间0.26s,硫化氢初始浓度0.76mg·m-3,三甲胺初始浓度为19.8mg·m-3。此条件下硫化氢和三甲胺的去除率均可达100%,能耗为1.77×10-2KW·h·m-3;同时,验证试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吻合。本研究为DBD技术在鱼粉厂去除恶臭气体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7.
【目的】研究全有机营养液基质袋栽条件下不同品种西瓜产量与品质的差异,筛选适宜全有机营养基质袋式栽培模式的西瓜品种。【方法】以14个西瓜品种(红小玉、苏梦907-099、苏梦RS66-57、小兰、苏梦907-126、苏梦907-032、早佳84-24、苏创5号、苏创4号、苏创907-145、苏创907-124、苏创907-144、苏创907-147、苏梦6号)为研究对象,其中苏梦6号同时用基质袋栽和土壤栽培方式,其他品种用基质袋栽方式,比较不同品种西瓜产量、果形指数、果皮厚度、单果质量等商品性状,中心可溶性固形物、边际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还原糖、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含量等营养风味品质,以及挥发性物质含量、特征香气成分等芳香特性,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提取和分析不同品种西瓜挥发性物质成分,依据相对气味活度值筛选各品种西瓜关键香气成分,采用系统聚类法对西瓜品种进行分类,基于AHP-熵权法结合博弈论原理对不同西瓜品种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在全有机营养液基质袋式栽培条件下,苏创907-147产量最高,达54 125 kg/hm2;苏梦6号果皮最薄,仅4.18 mm;苏梦6号中心可溶性固形物、边际可溶性固形物及维生素C含量最高,分别为13.53%,11.37%,30.06 μg/g;从不同西瓜品种中共检测出114种挥发性物质,苏创907-145和苏创907-147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分别是反,顺-2,6-壬二烯醛和十一醇,其余品种中均以顺-3-壬烯-1-醇相对含量最高;检测到的挥发性化合物包括醇类、醛类、烯类、酮类、烷类、呋喃类、酯类、其他类8大类,苏创907-145中醛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其余品种均以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苏梦RS66-57、小兰和苏创907-145挥发性物质成分较为特殊;苏创907-145中反,顺-2,6-壬二烯醛(黄瓜味)对总体风味贡献最高,早佳84-24、苏创907-144、苏创907-147、苏梦6号(土壤栽培)中顺,顺-3,6-壬二烯醛(瓜味、清香、稍有奶香)对总体风味的贡献最高,其余品种中贡献最高的为顺-3-壬烯-1-醇(清香、动物脂味);苏创907-124香气最浓郁,芳香化合物总含量和关键香气成分总含量分别达到744.03和498.26 mg/kg,且香味独特。利用组合赋权法对不同品种进行综合打分,得分最高的为苏梦6号(基质袋栽方式)。【结论】供试14个西瓜品种中,苏梦6号最适宜进行全有机营养液基质袋式栽培。  相似文献   
118.
北京城市居住区绿地的滞尘效益   总被引:78,自引:2,他引:78  
该文比较分析北京城市居住区3种不同结构类型的绿地(乔灌草型、灌草型和草坪型)的滞尘效益,并且定量估算北京城近郊8区居住区绿地滞尘量.同时认为由乔、灌、草构成合理的绿化结构,能充分利用空间,最大可能地提高绿地上的绿量,具有较好的滞尘效益.  相似文献   
119.
台湾本地种梅树的需冷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台湾本地种梅树需冷量的评估方法是在本所比较桃关键栽培种(Keycultivars)与待评估梅品种间的花期早晚.由此方法评估结果暂定‘万山’及‘胭脂’梅的需冷量为100个低温单位(chilunit,CU),‘大青’、‘房炳雄’及‘桃形’梅约80CU,‘山连’约70CU.目前(1998年)正累积更多调查数据(已调查5a),以“试误法”进行梅树低温需求量电脑模式化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0.
剩余活性污泥生物吸附重金属的动态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模拟污水在自制的活性污泥系统装置中进行不同投配比的回流剩余活性污泥(WAS)至初沉池的动态小试,当污泥的投配比为0.030g/L时,污水中Cu,Zn,Ni3种金属离子在初沉池分别可获得59%,39%和20%的去除率,总系统对污水中Cu,Zn,Ni的去除率比没有WAS回流时分别提高了23%。17%和11%,另外,回流WAS系统也改善了系统对污水中CODcr的去除率,试验结果表明将部分WAS回流至初沉池吸附去除重金属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