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6篇
林业   10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60篇
  62篇
综合类   90篇
农作物   33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5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为了探明不同灌溉方式对干旱区枣树灌溉水量分配、枣树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2009年以阿克苏试验林场成龄枣树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地面灌、滴灌和微喷灌3种灌溉方式下灌溉水的去向、枣树生长、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果实品质。结果表明,与地面灌相比,滴灌及微喷灌有效地减少了田间水的深层渗漏,节水49%,而且对枣树生长影响并不显著。滴灌和微喷灌能够有效促进叶面积指数、叶绿素相对含量的提高,进而提高产量,滴灌增产22%,微喷灌增产16%;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40%和230%;而且显著提高果实横径、单果质量、还原糖含量以及维生素C含量。由此可见,滴灌及微喷灌方式显著提高了枣树的果实品质和产量,研究成果为干旱区林果节水灌溉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42.
保水剂对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土壤水分及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探明保水剂施用后对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水分利用的作用机理,在豫西丘陵旱作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保水剂对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保水、作物的耗水特征、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水剂提高了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0~1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促进了生物量的积累、降低了小麦耗水量、提高了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各处理中,60和90 kg/hm2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及储水量均较其他处理高,而耗水量最低。播种-拔节期,保水剂用量越高干物质积累越显著;拔节-孕穗期及灌浆-收获期,60 kg/hm2处理较对照增加的干物质量最高;而孕穗-灌浆期,30 kg/hm2干物质量增加最为显著。各生育阶段,除孕穗-灌浆期外,60 kg/hm2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均较高。最终,60 kg/hm2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最高,较对照增产47.4%,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0.6 kg/(mm·hm2)。  相似文献   
143.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梯田集水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封科 《水土保持学报》2006,20(5):130-132,161
研究表明,半干旱区梯田平均可拦蓄入渗92.4%的雨水径流及泥沙,正常年份2 m土层有效贮水量比坡地多112~184 mm,可基本满足当地春小麦160.7 mm的亏缺水分的补给;增加土壤水分的高峰期主要在3~5月和7月份,增加量为9.15~46.41 mm,对本区土壤水分的快速补充恢复和缓解5,6月份的“卡脖旱”具有极其显著的作用;建成3年以上的梯田较10°以上的坡地增产幅度可达27.07%~52.78%,水分利用效率也高1.01~3.38 kg/(mm.hm2)。在限量供水条件下,相应的水分利用效率平均达17.9 kg/(mm.hm2),比旱作提高14.42%。因此,是半干旱区聚水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4.
针对黄土台原自然资源特点及农业生产实际,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将“高留茬”、“深松耕”和“起垄覆膜沟播”3项技术有机结合,组成旱地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栽培体系。研究表明,夏闲期采用高留茬、深松耕可以把夏闲期占小麦全生产年度50%的降水最大限度地蓄积并保存于土壤之中,较传统翻耕法多蓄水约76.2 mm,蓄水率达55%以上;在此基础上,种麦时再应用起垄覆膜沟播技术,既可以把夏闲期蓄积到土壤中的水分最大限度地保住,又可把小麦生育期的降水量最大限度地蓄留,从而使旱地小麦的水分条件明显改善,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是黄土台原旱作小麦实现高产、稳产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5.
土壤水分状况对小麦苗期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试验采用一种自制的装置,通过设置一系列的供水吸力水平来精确控制了土壤的含水量,在此基础上采取盆栽的方式对小麦苗期的若干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随着供水吸力的增大,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先上升后下降;地上茎叶总干重和叶面积呈下降趋势,而根干重则呈先上升后平缓下降的趋势;单叶的水分利用效率随着供水吸力的增大呈现总体的下降趋势;供水吸力从10hPa到100hpa,整株的水分利用效率随着吸力的增大而增大;供水吸力从100hpa到190hPa,群体的水分利用效率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146.
不同灌溉方式下冬小麦耗水规律及产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传统平作畦灌和垄作沟灌对冬小麦耗水规律、产量和水分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平作相比,垄作冬小麦降雨利用率提高11.08%~13.19%;同一水分处理,垄作沟灌冬小麦日耗水量明显小于传统平作;2种灌溉方式下,拔节-抽穗期和返青-拔节期耗水量最多,约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50%;日耗水量在抽穗-灌浆期达到峰值;随灌水次数和灌溉量增加,各处理下耗水量显著增加,产量和水分生产率先增加后减少;垄作种植模式节水40%,增产392~776 kg/hm2,水分生产率以灌3水处理下最大(2.08 kg/m3).  相似文献   
147.
谢会成  姜志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372-14373,14394
用Li-cor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并分析了栓皮栎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动态变化和主要影响因子。研究表明,生长盛期,晴天WUE的日变化为一单边下降的曲线,而多云和阴天WUE则为单峰曲线。一年中,影响WUE的因素除了环境条件外,还受植物内部因素的影响。生长初期WUE最高,生长盛期WUE最小,生长末期WUE居中。生长盛期WUE最小,Pn和Tr却均最高,这一时期是树木旺盛生长阶段,但由于蒸腾速率大,需水量也最大,应加强水分管理,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适时灌溉,以促进林木快速生长。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生长季,影响水分利用效率的因子均为温度、饱和蒸汽压差、光照和湿度,只是影响的程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8.
以我国北方12个冬小麦品种(系)和美国德州3个冬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在甘肃陇东黄土高原旱作和拔节期有限补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小麦之间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灌浆期穗下节可溶性糖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论旱作还是有限补灌,不同基因型冬小麦之间产量、WUE、穗下节可溶性糖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随着灌浆过程的进行穗下节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灌浆中后期达到最大。小麦穗下节可溶性糖含量在旱作条件下高于有限补灌。在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生育期降雨较常年减少1/3,属于严重干旱年份,小麦灌浆初期和中期穗下节可溶性糖含量与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无明显相关性,但到灌浆中后期和后期却达到显著相关;小麦拔节期补灌100mm水分后,不同基因型小麦表现出明显的水分补偿或超补偿效应,并且灌浆期穗下节可溶性糖含量与产量、WUE均呈显著正相关,并在灌浆中后期和后期达到极显著相关。因此,旱地冬小麦灌浆中后期和后期穗下节可溶性糖含量可作为筛选高效用水品种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9.
膜上灌对河西绿洲灌区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覆膜常规畦灌为对照,研究了膜上灌对河西绿洲灌区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内膜上灌玉米和对照玉米的耗水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且宽膜膜上灌耗水量比窄膜膜上灌低;膜上灌处理的穗长和穗粗分别比对照高0.77 cm和0.32 cm,穗行数比对照多0.5行,行粒数比对照多2粒,穗粒重增加41.43 g/穗;宽膜膜上灌的穗长和穗粗比窄膜膜上灌的高0.12 cm和0.26 cm,同时,穗行数多0.06行,行粒数多0.85粒,穗粒重增加19.22 g/穗。宽膜和窄膜膜上灌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为2.38 kg/m3和1.95 kg/m3,为对照WUE的1.86倍和1.66倍;产量分别为15 378.55 kg/hm2和12 706.40 kg/hm2,比对照提高40.65%和16.21%。经统计分析,宽膜膜上灌处理的产量较对照和窄膜膜上灌处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由此可见,宽、窄膜膜上灌的效应都比对照好,且宽膜效应好于窄膜膜上灌,适宜在该区推广和应用1.25 m宽膜覆盖膜上灌。  相似文献   
150.
华北平原秸秆覆盖滴灌冬小麦中后期耗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3—2015年华北平原典型区连续两年田间试验,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FAO单作物系数法以及水量平衡法,研究分析了充分滴灌下秸秆覆盖与不覆盖对冬小麦棵间蒸发、耗水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秸秆覆盖显著抑制了日棵间蒸发量及其日变化波动幅度(P0.05),在冬小麦中后期相比不覆盖可减少棵间蒸发30%以上;基于田间冬小麦的气孔阻力系数实测值,采用P-M公式直接计算冬小麦日耗水量具有较高精度,其值与FAO单作物系数法计算值具有较高相关性(R~20.8);秸秆覆盖滴灌减少了7%~15%的灌溉定额,但与不覆盖滴灌相比,冬小麦日耗水量和生育期总耗水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冬小麦4—6月份期间平均日耗水量在4.0~4.5 mm·d~(-1)之间;充分滴灌下秸秆覆盖并没有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