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46篇
  免费   1024篇
  国内免费   1941篇
林业   2076篇
农学   1666篇
基础科学   1180篇
  2840篇
综合类   8323篇
农作物   1232篇
水产渔业   1245篇
畜牧兽医   2567篇
园艺   688篇
植物保护   894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311篇
  2022年   550篇
  2021年   667篇
  2020年   661篇
  2019年   788篇
  2018年   477篇
  2017年   879篇
  2016年   1033篇
  2015年   887篇
  2014年   1105篇
  2013年   1176篇
  2012年   1547篇
  2011年   1623篇
  2010年   1272篇
  2009年   1261篇
  2008年   1043篇
  2007年   1186篇
  2006年   986篇
  2005年   774篇
  2004年   605篇
  2003年   535篇
  2002年   392篇
  2001年   375篇
  2000年   311篇
  1999年   308篇
  1998年   272篇
  1997年   235篇
  1996年   201篇
  1995年   215篇
  1994年   191篇
  1993年   188篇
  1992年   143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以毛乌素沙地东南缘优势灌木作为保育植物,选择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幼苗作为目标物种,将其分别种植在开阔地和优势灌木冠层下,连续3 a统计松树幼苗的存活率和主枝生长长度,从而确定毛乌素沙地优势灌木对松树幼苗的定居是否存在保育作用。同时,测量开阔地和灌木冠层下的环境指标,揭示优势灌木保育作用产生的机理。结果表明:1优势灌木冠层下松树幼苗的总存活率显著高于开阔地(P0.05),说明优势灌木可增加松树幼苗的存活率。2在持续3 a的恢复实验期间,优势灌木对松树幼苗定居的保育作用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3优势灌木冠层下松树幼苗的主枝生长良好,并未受到抑制。4优势灌木通过改善微环境,从而对其冠层下松树幼苗的定居产生保育作用,其中改善最为明显的是光照强度和土壤湿度,其次是土壤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总的来说,优势灌木对松树幼苗的定居存在保育作用,保育植物技术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恢复措施,应用在毛乌素沙地东南缘的植被恢复中,从而为该区植被的恢复与生态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2.
[目的]优化通关藤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通过考察通关藤提取工艺中的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出膏率的影响,设计正交试验,以出膏率为评价指标,优选出较为合理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当乙醇浓度为70%、料液比为1∶20、提取时间为90 min、提取次数为2次时,通关藤的出膏率最高.[结论]优选通关藤提取工艺节能高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103.
NaCl胁迫对白蜡种子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盐碱地造林树种选择提供依据,以采自秦皇岛和保定的白蜡种子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胁迫处理,研究了其萌发过程中发芽率、细胞膜透性、保护酶活性、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两地白蜡种子发芽率均呈现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秦皇岛各处理的白蜡种子发芽率分别比对照降低了8.9%、52.6%、56.3%、61.6%、87.9%、91.1%,而保定的白蜡种子分别比对照降低20.2%、56.2%、68.7%、86.5%、89.9%、100.0%;(2)随着浓度的升高,种子的相对电导值、K+、Na+渗透率升高,种子的SOD酶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NaCl胁迫浓度越高,种子所受到的伤害越深;(3)0.20%浓度的NaCl胁迫对白蜡种子萌发影响不大。对于不同种源的白蜡种子,秦皇岛的白蜡种子抗盐性要优于保定的白蜡种子。  相似文献   
104.
为提高大树移植成活率及探索修剪方式与大树移植成活生长的关系,以20a以上生广玉兰为试材,以全冠移植为对照(CK),分别采用剪去1/3枝叶量的轻度修剪(QX)、剪去2/3枝叶量的中度修剪(ZX)和不留枝叶的截干回缩修剪(JX)3种方式修剪后移植,经过3a连续试验观察,研究不同修剪方式对广玉兰大树移植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3种修剪方式极显著提高广玉兰移植后的成活率和新生叶片数、第2年(2013年)和第3年(2014年)的侧梢数、侧梢长度和底径以及第1年(2012年)和第3年(2014年)冠幅生长;与其他2种修剪方式相比,JX显著提高广玉兰移植成活率、第2年(2013年)和第3年(2014年)的侧梢数、顶梢长度、侧梢长度及冠幅生长以及第3年(2014年)的新生叶片数;显著提高第2年(2013年)和第3年(2014年)的侧梢底径。表明截干回缩修剪更有利于广玉兰大树移植的成活和复壮生长。  相似文献   
105.
随着探索提高植物整体光合能力相关研究的不断开展,麦类作物穗部器官等植物非叶绿色器官光合潜力挖掘逐渐得到关注。本研究在成都平原秋播美达、贝勒、莫尼卡、摄政王、泰克和甜燕60等6个品种燕麦,设置遮穗、去颖2个试验处理,比较分析了各品种间穗部特征、穗部光合贡献率、颖片光合贡献率和茎光合物质转移率等差异。结果表明,燕麦穗部器官光合贡献率为28.56%~49.05%,其中甜燕60最高;6个品种燕麦的颖片光合贡献率为11.03%~36.88%,茎光合物质转移率为6.65%~35.81%。燕麦穗部器官对籽实增重表现了较高的光合贡献,当燕麦穗部器官光合受到限制时,燕麦单粒种子重和单穗种子数显著降低,尤其是影响双粒小穗数。  相似文献   
106.
成军 《北方水稻》2015,(1):35-36,59
为验证肥料配方的准确性,发挥配方肥料施用的最大效益。通过田间校验,示范对比测土配方施肥的增产效果,进一步验证并完善淮安区的肥料配方,优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07.
我国马铃薯主产区病毒病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我国马铃薯病毒病发生情况,在马铃薯主产区黑龙江、内蒙古、甘肃、云南等马铃薯田采集了具有典型病毒病症状的样品、疑似样品和随机无症样品,试管苗和原原种为随机样品,共649份。应用DASELISA方法筛查6种马铃薯主要病毒:PVX、PVY、PVS、PLRV、PVM和PVA。结果表明:129份样品为阳性,PVY的检出率最高,为9.86%,PVS次之,为6.47%;试管苗PVS检出最多,为32份,原原种PVX检出最多,为10份,大田样品PVY病毒发生比例最高,为54份;有38份样品是由多种病毒复合侵染造成的,大田PVY+PVS复合侵染率最高,为2.93%,PVS+PVY+PLRV次之,为0.98%,试管苗PVS+PVM复合侵染率最高,为4.85%。通过历年的检测结果比较,试管苗中PVS病毒检出率最高,原原种中PVX和PLRV病毒成为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大田样品中PVY检出率一直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索纳米硅肥对苋菜生长的影响。[方法]以硅酸四丁酯为原料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用物理研磨的方式加工硅藻土得到纳米硅藻土。[结果]在盆栽红苋菜上叶面喷施几种硅肥,结果表明,苋菜鲜重和干重明显增加、可溶性糖大幅度提高。在喷施等量硅藻土和纳米硅藻土后,与对照处理相比产量分别提高了11%、31%。对比喷施相同含硅量的纳米硅藻土、纳米二氧化硅后,发现苋菜干物质量分别提高43.4%和14.9%;吸收氮磷钾总量分别提高了36%和20%。[结论]纳米硅藻土肥效较好。试验结果为未来矿石资源的应用提供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09.
本文探索了湟源县30年0℃活动积温的变化特征,一是对年际变化特征、高积温年、低积温年进行特征分析;二是将湟源县1987—2016年的0℃活动积温划分为3个10年际进行分析。详细分析内容为不同尺度下的积温最高值、最低值、平均值、极差和距平差。结果表明,30年0℃活动积温整体呈上升趋势,前期11年(1987—1997年)积温均为负距平;中期8年(1998—2005年)积温小幅震荡,后期11年(2006—2016年)积温均为正距平。30年的0℃活动积温平均值为2209.49℃·d,1987年0℃活动积温为最低值1 953.00℃·d;2013年0℃活动积温为最高值2 496.40℃·d。  相似文献   
110.
甲壳素对连作平邑甜茶生长、光合及抗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苹果连作土盆栽的平邑甜茶幼苗为试材,探讨了0、0.5、1.0和2.5 g·kg-1不同施入量的甲壳素对其光合速率、活性氧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 g·kg-1的甲壳素处理能显著促进幼苗株高、地径,干样质量和根冠比的增加,根冠比为对照的1.51倍;明显提高了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其中光合速率为对照的1.30倍;同时提高了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分别为对照的1.10倍、1.85倍、1.77倍和1.43倍;减少了叶片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和超氧阴离子的积累,分别为对照的73%、62%和34%,降低了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含量。当甲壳素施用量为2.5 g·kg-1时则显著抑制平邑甜茶幼苗生长,降低幼苗叶片光合速率和抗氧化酶活性,并使超氧阴离子和脯氨酸含量明显上升。因此,适宜用量的甲壳素能减轻苹果的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