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35篇
  免费   299篇
  国内免费   1734篇
林业   253篇
农学   431篇
基础科学   3801篇
  2676篇
综合类   2777篇
农作物   397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184篇
园艺   193篇
植物保护   826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197篇
  2022年   312篇
  2021年   350篇
  2020年   331篇
  2019年   444篇
  2018年   351篇
  2017年   499篇
  2016年   685篇
  2015年   463篇
  2014年   477篇
  2013年   566篇
  2012年   799篇
  2011年   766篇
  2010年   689篇
  2009年   609篇
  2008年   505篇
  2007年   523篇
  2006年   454篇
  2005年   460篇
  2004年   307篇
  2003年   297篇
  2002年   191篇
  2001年   186篇
  2000年   179篇
  1999年   154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王宇 《节水灌溉》2012,(3):36-39
为探寻烤烟节水灌溉优化模式,采用避雨控水试验研究9种灌溉模式对烤烟不同生育期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伸根期灌溉控制下限为60%田持能显著提高该期烤烟净光合速率,并能显著促进烤烟旺长期净光合速率提高;成熟期灌溉控制下限为60%田持较70%田持更有利于提高该期烤烟净光合速率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推断"伸根期-旺长期-成熟期"灌溉下限为"60%-70%-60%"田持的灌溉模式在9种模式中为提高烤烟全生育期净光合速率的最优模式。  相似文献   
72.
周冬梅 《现代农业科学》2009,(5):252-252,264
主要介绍如何节约农业灌溉用水及提高用水效率的几种措施。  相似文献   
73.
不同灌溉和施肥方式对杂交稻生长和根际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杂交稻中优218不同灌溉方式和氮肥管理下水稻生长和根际环境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好气灌溉条件下各施肥处理产量均高于传统灌溉处理,产量比淹水灌溉增产10.5%~11.3%,主要表现在每穗粒数增加而提高产量。好气灌溉与淹水灌溉比较各生育期地上部干物重和叶面积指数均增加,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提高,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增加有机肥降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和提高放线菌数量,在好气灌溉条件下施相同氮素有机肥放线菌数多于化肥。  相似文献   
74.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稳步发展,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发展瓯柑种植面积和提高产量,改善瓯柑品质,是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也是我国新形势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趋势,并带动山区农民共同致富,利国又利民。本文就温州地区发展山园瓯柑节水喷灌机械配套节本增效技术进行叙述,对于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5.
当前,智能灌溉控制系统多采用定时控制,即到达开启时间,设备工作,达到灌溉时长,设备停止,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动化灌溉,但由于作物在不同生长时期的需水量不同,灌溉控制系统难以生成与作物需求一致的灌溉方案。我国温室智能灌溉技术起步较晚,还没有大范围应用,而已经采用智能灌溉的地区,其控制方式及控制策略也不同。本文以智能灌溉控制系统为出发点,阐述了温室智能灌溉控制系统的组成、问题等,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76.
以薄板冲压为例,在冲压成形缩条情况下,根据希尔理论利用有限元法分析成形件的表面状态,得出了计算有的条件和方法,为薄板在冲压成形时产生表面不规则变形的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7.
为优化红壤丘陵区水稻生产的水分管理模式,以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长期田间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模拟分析了江南红壤丘陵区4种不同灌溉模式对稻田的土壤环境及系统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环境方面,雨养稻田与模拟节水灌溉相比,水稻生育期白天平均土壤温度高0.3~0.5℃;长期淹灌红壤稻田土壤体积质量相对较低,土壤蓄水能力较强,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累积和氮素质量分数的提高,淹灌表层(0~20 cm)土壤全氮质量分数较雨养和湿灌分别高10.8%和8.8%,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分别高7.0%和6.1%。由于江南丘陵区降雨资源丰富,早稻期间雨量充沛,处理间早稻产量差异主要来自不同灌溉模式下土壤环境尤其是土壤养分条件的改变;晚稻期间,水分则成为水稻产量提高的限制因子,雨养区晚稻产量显著低于其他灌溉处理。相对于其他水分管理模式,红壤双季稻田淹水灌溉模式能够获得更高的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78.
在实验基础上 ,分析论述了微灌地膜的节水效果和增温保墒效应。试验结果表明 ,微灌地膜可比地面灌溉节水 61 % ,增加地温 3℃~ 6℃ ,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提高 3 0 %~ 40 % ,综合效应明显。可供微灌地膜或膜下微灌的进一步研究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79.
黄健  季枫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0):152-157
为了解气候变化对棉花生长的影响,在2011—2012 年,通过2 个温室进行增温和灌溉量变化的试验(一个温室用红外灯管增温,另一个不增温),每个温室设田间灌溉量的0.7 倍、0.85 倍、1 倍、1.15 倍、1.3 倍5 个灌溉水平,研究增温和灌溉量对产量、生物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生长季平均温度增加1~3.5℃有利于产量的增加,生长季、花期和铃期温度升高1℃,产量分别增加200.694、225.732、109.838 kg/hm2,而蕾期温度升高1℃却会降低产量162.814 kg/hm2。生长季和蕾期增温1℃会分别降低生物量1079.2、1179.8 kg/hm2,降低产量和干物质的水分利用效率3.4215、2.8098 kg/(hm2·mm)。灌溉倍数每增加1 倍,产量和生物量分别增加734.51、2242.3 kg/hm2。但增温会增加水分的消耗量,这对于处于干旱区的新疆来说是不利的。随着气候变暖,棉花耗水增大,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80.
Abstract

A pot cultur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morphous iron-(hydr)oxide (Am-FeOH) amendments on arsenic (As) availability and its uptake by rice (Oryza sativa L. cv. BR28) irrigated with As-contaminated water. A rhizobag system was established using 3.5 L plastic pots, each containing one central compartment for plant growth, a middle compartment and an outside compartment. Three levels of laboratory-synthesized Am-FeOH (0, 0.1 and 0.5% w/w) were used to amend samples of the As-free sandy loam paddy soil placed into each compartment of the rhizobag system. The soils were submerged with a solution containing 5 mg L?1 As(V). Two-week-old rice seedlings were planted in the central compartments and cultured for 9 weeks under greenhouse conditions. The addition of 0.1% Am-FeOH to the soil irrigated with As-contaminated water improved plant growth, reduced the As concentration in the plants and enhanced Fe-plaque formation on the root surfaces. Analysis of soil solution samples collected during the experiment revealed higher pH levels and lower redox potentials in the soils amended with Am-FeOH at the onset of soil submergence, but later the soil solution collected from the 0.1% Am-FeOH treatment was slightly acidic and more oxidized than the solution from the 0% treatment. This indicated active functioning of the roots in the soil treated with 0.1% Am-FeOH. The concentrations of As(III) in the soil solution collected from the central compar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by the Am-FeOH amendments, whereas in the soil treated with 0% Fe, As(III) accumulated in the rhizosphere, particularly during the late-cultivation period. The improvement in plant growth and reduction in As uptake by plants growing in the Am-FeOH treated soil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reduction of available As in the soil solution, mainly as a result of the binding of As to the Fe-plaque on the root surfa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