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10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49篇
  63篇
综合类   74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oil tillage systems, crop rotations and short time cover crops on soil losses and runoff
Soil and water losses were carried out from 1979 to 1986 on a pseudogley-parabrownearth of the farm Ihinger Hof throughout the growth period of green maize and sugar-beet, both planted by plough and rotary hoe. From 1983 to 1986 the effect of short time soil cover crops (October—Dezember) were also studied.
The soil losses under rotary ho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comparison to plough, but the differences in runoff between the tillage treatments were not significant. Under sugar-beet the erosion caused by rainfall was less than under maize. From the short time soil cover crops, the legume mixtures were found to have the best influence o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on the maize growth as well. There was no relationship between runoff or rainfall amount and soil losses. The soil losses correlated strongly to EI30-indices, and this means that the USLE equation of W ischmeier and S mith (1965) can be applied in our experimental Farm in Ihinger Hof.  相似文献   
162.
油菜种植耕整地技术装备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耕整地作为油菜种植的首要基本环节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世界主要油菜产区及我国冬、春油菜产区种植概况及特征,分析了国内外油菜种植区耕作体系,系统总结了油菜种植主要耕整地技术及配套装备研究进展,包括种床整理技术、深施肥技术、秸秆还田技术、降附减阻防堵技术和耕整地智能化技术及其配套装备,指出了油菜种植耕整地技术难点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3.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耕地资源及其开发前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耕地资源包括21.97万hm^2耕地和2.56万hm^2后备资源,为以山地灌丛草原土为主的6个土类、11个亚类,适当扩大耕地面积和提高现有耕地的单产,是开发耕地资源的两大途径。扩大耕地2万hm^2,可增加粮食3-7.5万t,而提高粮食单产可使粮食总产达130万t,西藏人均粮食可达500kg以上。  相似文献   
164.
传统的三点悬挂方式过于依赖生产经验,不能适应现代农业机具设计和开发的快速发展,为更好地保证犁耕的作业质量,必须在悬挂方式上进行合理的调整。本文对悬挂犁与拖拉机挂接的方式进行了重新设计,使悬挂犁和拖拉机三点悬挂构成挂接机组,犁的挂接点落在拖拉机的动力中心和犁的阻力中心的连线上,即三点构成一条直线,而将挂接机组上的牵引点做为虚牵引点。同时,结合南疆土壤特性,并利用Mat Lab软件优化了相关参数,最终各性能参数与悬挂犁标准参数更接近,充分证明了悬挂方式改进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5.
耕作土壤由大量的离散颗粒组成,触土部件在作业时与土壤中的硬质颗粒接触造成严重磨损.本文以犁铲为磨损对象,通过EDEM离散元软件建立了铧式犁工作过程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对犁铲磨损进行了数值分析.利用累积接触能量获得犁铲最易磨损的位置,并选取土壤密度、犁铲硬度和铧式犁工作速度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仿真并分析它们对犁铲磨损的影...  相似文献   
166.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蓄持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北京地区农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升农田生产能力,增加作物产量,本项目自2009年开始在北京市延庆县保护性耕作试验田开展农田深松效果研究,对比分析了免耕和免耕+深松2种技术模式对土壤容重、含水率、水分入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免耕处理相比,免耕+深松技术模式0~30 cm图土层内,土壤容重降低了约3.4%,稳定入渗率提高了62.5%,在0~100 cm土层内平均质量含水量增加5.9%,因此深松可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7.
华北平原县域中低产田土壤养分状况及其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华北平原县域中低产田土壤养分状况及变化,以平乡县为例,在2008—2010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数据基础上,结合二次土壤普查结果,采用常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平乡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以来,耕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分别增加了1.3 g/kg、2.5 mg/kg、5.6 mg/kg,有效磷变化不大,2008年和2010年全县耕层土壤有效磷分别为10.0 mg/kg、10.8 mg/kg。较二次土壤普查结果,2010年全县耕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铁、锰、铜、锌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以有效锰、锌增加最多,增长率分别达到218.6%和527.3%,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铁、铜分别增加了4.4 g/kg、0.9 mg/kg、3.5 mg/kg、1.3 mg/kg、0.34 mg/kg,速效钾降低了50.4 mg/kg。本地区自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至2010年,耕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但有效磷变化不大。较二次土壤普查结果2010年全县耕层土壤除速效钾外,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铁、锰、铜、锌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以有效锰、锌增加最多。  相似文献   
168.
农村现有的拖拉机基本上都是中小功率的,与作业阻力较大的全方位深松机不相匹配。为此,设计了一种与中小功率拖拉机相配套的深松整地机。详细阐述深松机关键部件深松铲的刀头和翼铲受力情况和设计思路,分析计算深松机牵引阻力,旨在为机具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9.
针对在甘蔗地使用的凿式深松犁,对比分析了在相同受力条件下,圆弧式和立柱式两种犁体的静力学特性;同时对圆弧式深松犁在不同悬挂位置进行了静力学仿真。运用SolidWoks软件从以上两个方面研究深松犁的强度特性,分析发现圆弧式结构强度较好,螺栓孔的位置较低时犁体受力较小,这为进一步完善甘蔗地使用的深松机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0.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大田条件下设置T1(浅灭茬后直接播种)、T2(苗带深松后镇压)、T3(行间深松且苗带镇压)、T4(苗带行间全部深松)4种耕作方式,探明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玉米根系空间分布、养分累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2和T3处理的土壤三相比及土壤含水量均优于T1处理。与T1处理相比,T2和T3处理的根系总干重、总根长和总根表面积增幅分别为10.6%~55.7%、32.6%~43.6%、23.1%~38.9%,各土层间的根系分布更加合理化,提高了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能力。T2和T3处理显著增加了子粒干重和子粒养分含量,增幅均在15.0%以上(P<0.05)。综上,苗带深松后镇压和行间深松且苗带镇压两种耕作方式均有利于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和养分的积累,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的液相和气相比例,进而促进玉米根系的生长发育及其对更深层次土壤养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