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97篇 |
免费 | 72篇 |
国内免费 | 21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61篇 |
农学 | 178篇 |
基础科学 | 30篇 |
128篇 | |
综合类 | 832篇 |
农作物 | 296篇 |
畜牧兽医 | 61篇 |
园艺 | 91篇 |
植物保护 | 1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36篇 |
2023年 | 30篇 |
2022年 | 36篇 |
2021年 | 49篇 |
2020年 | 51篇 |
2019年 | 39篇 |
2018年 | 37篇 |
2017年 | 58篇 |
2016年 | 94篇 |
2015年 | 92篇 |
2014年 | 114篇 |
2013年 | 101篇 |
2012年 | 159篇 |
2011年 | 130篇 |
2010年 | 99篇 |
2009年 | 116篇 |
2008年 | 86篇 |
2007年 | 93篇 |
2006年 | 79篇 |
2005年 | 52篇 |
2004年 | 42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大田条件下研究3种种植密度对紧凑型高产玉米品种鲁单818(LD818)根系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LD818在9万株/hm2的群体产量分别比3万、6万株/hm2提高96.10%和10.96%,具有较高的增产潜力.不同种植密度下,LD818单株根系体积、根系体积密度、单株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和根系吸收面积指数(RAI)均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单株根系体积和吸收面积随种植密度的递增呈递减趋势,根系体积密度和RAI呈升高趋势.种植密度递增,LD818个体根系水平方向高密度区(0~6 cm)根系干重比例不断递增,中密度区(7~12cm)和低密度区(13~18cm)不断递减;垂直方向上层高密度区(0~20 cm)、中密度区(21 ~ 40 cm)根系干重比例不断递减,下层(41 ~ 60cm)低密度区和稀密度区(61 ~ 80 cm)递增.LD818单株根系呈“横向紧缩,纵向延伸”的特点,较适应随种植密度递增导致水平方向空间受限制的“拥挤”,可适当减小株距密植. 相似文献
53.
高密度对甘肃黄灌区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4个玉米品种,设置3种密度,于2015-2016年在甘肃中部沿黄灌区种植试验得出:同一品种在不同密度下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存在差异。对宁玉524、辽单588、高玉818、先玉335的各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在密度9.75万、11.25万、12.75万株/hm 2处理下两年测得的数据均值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玉米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出现趋向性变化。表现为玉米的空秆率、倒伏率、株高、穗位高和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茎粗、穗粗、穗长、穗粒数和百粒重随密度增加有所减小。其中空秆率、茎粗、穗粗、穗长、穗粒数和产量差异显著,高种植密度对他们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4.
用五种剂量^60Coγ射线辐射4个大豆稳定品系的风干种子,研究海南繁殖岛加代在大豆辐射育种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海南岛种植M1比北方各上可获得更高的存活率放出现较多的不孕、半不孕植株。北方种植M1的半致死剂量为16KR左右,海南岛种植M1时可加大剂量至20KR。经南方加代后的M2在成熟期、百粒重及蛋白质含量方面比北方M1产生的M2变异幅度更大,出现早熟、大粒、高蛋白质含量植株机率高。 相似文献
55.
以铁杂17号为试验材料,研究种植密度对高粱子粒淀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子粒灌浆过程,高粱子粒中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和总淀粉含量均不断增加,在中等适宜密度条件下,成熟期淀粉含量最高.总淀粉积累速率动态呈先增后降的变化,随密度的增加,积累速率有所下降.中、低密度条件下,子粒直链淀粉积累速率有2个快速积累期,即开花后的28d和42d前后;灌浆初期高密度处理的积累速率大,而随着生育进程的发展,低密度处理的积累速率增大.子粒支链淀粉积累速率在开花后的20d和35d前后比较高,末期积累速率减小.灌浆的中期阶段低密度处理的支链淀粉与直链淀粉的比值比较大,灌浆的前期高密度处理的支链淀粉与直链淀粉的比值比较大. 相似文献
56.
57.
58.
分析了近10a河南省小麦供给的变化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河南省小麦供给的对策建议.小麦供给受国家政策、前期价格、成本及自然条件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且前期价格对小麦种植面积及产量供给的影响尤为突出.因此,河南省小麦生产应充分利用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立足河南省的资源优势,逐步增加小麦的播种面积,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59.
[目的]为了掌握百色烟区合理的种植密度及施肥量,为烤烟生产提供科学指导和应用依据。[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烟株生长、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烤烟生育前期受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影响不大,但腰叶、顶叶成熟的时间随着施氮量的增大而变晚。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烤烟农艺性状的影响较大,在种植密度相同时,随施肥量的增加,烟株株高、茎围、节距、有效叶片数和叶片长度呈递增趋势;减小种植密度有利于顶叶的开片生长及有效叶片数的增加。综合各经济性状及烟叶主要内在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A2B3处理(行株距120 cm×50 cm,施氮量112.5 kg/hm2,氮、磷、钾比例1∶1∶3)能够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烟叶质量。[结论]在百色特定的气候、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烤烟种植密度以行距120 cm,株距50 cm,纯氮用量112.5 kg/hm2(氮、磷、钾比例1∶1∶3)为宜。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小冬瓜新品种"黛宝"生长、开花和产量的影响。[方法]在小冬瓜果实膨大期,采样测量植株生长指标;在果实成熟期,采样测定植株果实性状和产量。[结果]40~80 cm株距对小冬瓜开花节位无显著影响;40 cm株距时,小冬瓜生长势明显弱于其余处理植株;尽管80 cm株距时植株单瓜重和果实纵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但是,结合定植株数,栽培密度为60 cm时折合产量最高。40~50 cm株距时,植株化瓜现象严重,成瓜数少,产量低。[结论]畦宽1.5 m(含沟30 cm),双行种植,搭人字架栽培的条件下,小冬瓜秋季露地栽培的适宜株距为60 c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