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0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336篇
林业   769篇
农学   303篇
基础科学   343篇
  444篇
综合类   1742篇
农作物   227篇
水产渔业   182篇
畜牧兽医   399篇
园艺   124篇
植物保护   189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94篇
  2011年   330篇
  2010年   274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292篇
  2007年   278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江西省稻瘟病菌的致病性分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应用30个水稻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或单基因系及7个中国鉴别寄主,于水稻苗期接种,测定2006-2008年从江西省水稻产区分离的195个稻瘟病单孢菌株的致病性.结果表明,江西省稻瘟病菌以广谱致病性的菌株为主,将致病率按PF<30%、30%≤PF<50%、50%≤PF<70%和PF≥70%4区段划分,各区段菌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0、8.72%、31.28%和60.00%;病菌群体对所测定的30个抗瘟基因均表现出毒性,毒力频率为17.95%~100%,表现出较低毒力频率的水稻抗瘟基因是pi-z~t、PI-1(1)、PI-z~5和Pi-k,其毒力频率分别为17.95%、26.67%、27.46%和29.23%.此外,江西省稻瘟病菌含6群40个生理小种,在稻瘟病流行的2006年,主要的优势小种为ZB_(13)和ZA_1;在稻瘟病发生较轻的2007年和2008年,优势小种均为ZB_(15)和ZB_(13).进一步分析表明,同一优势小种内的不同菌株存在明显的致病性分化,28个ZB_(13)菌株对30个抗瘟基因的致病率为50.00%~96.67%,26个ZB_(15)菌株的致病率为46.67%-86.67%.对ZB_(13)与ZB_(15)菌株的聚类分析发现,毒力频率相近的菌株致病相似性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952.
为探究投喂频率对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幼鱼生长、生理指标及肝脏hsp70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设5个投喂频率,分别为1、2、3、4和5次/d (分别简称为F1、F2、F3、F4和F5),每个处理组设3个平行,每缸养殖30尾鱼[(6.47±0.56) g]。实验期间,水温为17℃~ 26℃,盐度为30~31,pH为6.8~7.6,溶解氧≥5 mg/L,养殖周期为30 d。结果表明,不同投喂频率对绿鳍马面鲀幼鱼的生长、体成分、消化酶和抗氧化酶活性均有影响。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绿鳍马面鲀幼鱼的摄食和生长均呈上升趋势,F5组数值最大,摄食率为3.95%,增重率为347.19%,特定生长率为5.07%/d,增重率为F1组的2倍多。F1组的肥满度为1.79,显著低于其他4组(P<0.05);肝体比逐渐升高,F4和F5组的肝体比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增加投喂频率,鱼体的粗蛋白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F2组最高,为59.82%;粗脂肪含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F5组最高,为31.23%。胰蛋白酶活性随投喂频率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F3组活性最低,为37.48 U/μg prot;脂肪酶活性逐渐升高,F5组最高,为2.67 U/g prot;淀粉酶活性不受投喂频率的影响(P>0.05)。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最高均在F5组,分别为14.71 U/mg prot、250.32 U/mg prot和2.73 nmol/mg。肝脏中hsp7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不受投喂频率的影响(P>0.05)。基于绿鳍马面鲀幼鱼的生长性能和生理效应的综合考虑,其最适投喂频率为3次/d。  相似文献   
953.
为了提高奶牛冷冻胚胎移植受胎率,笔者对移植季节、加入胚胎细胞团、胚胎发育阶段、移植技术水平等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7、9、12月移植,受胎率分别为50.9%、38.4%、57.9%,7、12月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9月份差异极显著(P〈0.01);移植时加入胚胎细胞团与对照组的受胎率分别为52%、69.23%,差异极显著(P〈0.01);胚胎发育阶段不同,受胎率不同,桑葚胚、早期囊胚、囊胚、扩张囊胚的受胎率分别是56.25%、58.82%、0、0,桑葚胚和囊胚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桑葚胚、囊胚与早期囊胚、扩张囊胚差异极显著(P〈0.01);技术水平对受胎率的影响,高水平和一般水平的移植受胎率分别是52.86%、17.86%,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954.
宁夏稻瘟病菌群体分布及小种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2006年对宁夏稻瘟病菌群体分布及优势小种的毒力研究,分别采用了3套鉴别品种,即用7个中国统一的鉴别品种、12个日本清泽鉴别品种、33个菲律宾国际水稻所已知单基因系,分析近几年宁夏生理小种的种类和优势小种。经测定宁夏有3群9个中国小种,ZA1,ZC17,ZC7小种为优势小种;根据稻瘟病菌与日本12个已知抗病基因品种互作亲和性的结果,区分为18个毒性类型,其中637小种出现频率最高,分布广且毒力频率高,成为宁夏的优势小种。该小种的毒力谱很广,能侵染除Pi-z,Pi-ta,Pi-b基因外的大多数已知抗性基因,中国小种ZC17及637小种是目前宁夏水稻生产上值得密切关注的小种之一。  相似文献   
955.
针对现有的所有权转移协议,大多只涉及到单个标签的所有权转移过程,普遍存在隐私数据泄露、所有权转移过程不稳定等问题,该文在轻量级加密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共享所有权转移协议(TSOTP,TTP model shared ownership transfer protocol),采用基于可信第三方(TTP,trusted third party)的对称加密机制,在完成初始标签认证后,通过TTP授权认证,使用对称加密算法,产生群组对称密钥,新所有者利用共享群组密钥对标签身份进行认证,然后为标签分配新的密钥,从而最终获得授权,读取标签中包含的药材敏感数据。TSOTP协议能够提高标签在所有权转移过程中的稳定性,很好地实现所有权在共享用户之间的安全转移,保证标签的数据安全,减少隐私数据泄露、Dos攻击、重放攻击等风险,提高前向与后向安全性,同时可以避免所有权重复转移,简化了标签认证计算量。经过试验证明,TSOTP协议与群组所有权转移协议(GOT,group ownership transfer)协议相比,标签数据库认证消耗时间节省57%,标签计算量消耗时间节省38%,能够成功阻止重放攻击和异步攻击等,具备较好的稳定性和认证效率,可以满足中药材质量溯源系统的研究需要,研究结果为建立中药材质量溯源系统的标签安全机制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56.
[目的] 当前研究主要关注非喀斯特地区长时间尺度频率研究,对喀斯特不同降雨等级下的水化学采样频率研究不足,喀斯特小流域不同降雨等级水化学的最优采样频率尚不明确。[方法] 利用黔中高原典型喀斯特小流域在2022年6月至2023年7月不同降雨等级(大暴雨、大雨、中雨)间隔1 h的高频电导率(EC)数据,重采样为2~15 h的低频数据后,结合多种评价指标和突变点理论,确定喀斯特小流域不同降雨等级下水化学的最优采样频率。[结果] (1)喀斯特小流域受地质背景影响,水化学响应降雨呈现暴涨暴落特征,低频采样误差损失量大;(2)I60(最大60 min降雨强度)、前期无雨天数和降雨量通过影响水文过程,进而改变水化学变化特征,最终影响采样频率;(3)大暴雨等级下建议选择4 h频率为宜,大雨等级下建议5 h频率,中雨等级下当I60>10 mm/h时建议5 h采样频率,I60较小时(I60<10 mm/h)最优采样频率为6 h。[结论] 研究结果为喀斯特小流域水化学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7.
不同释放期控释肥和水氮用量对冬小麦产量的综合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不同释放期控释肥及其水肥用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优化冬小麦水氮管理措施,采用裂区设计进行田间试验,以灌水量为主处理,施氮量和控释肥类型分别为副处理和次副处理,其中,灌水量设30、60和90 mm;施氮量设0、75、150和225 kg/hm2的施肥梯度;控释肥类型包括释放期分别为60、120 d的聚氨酯包膜尿素(PCU60,PCU120),以普通尿素作为对照(U)。结果表明:灌水量、施氮量、控释肥类型单一因素均对冬小麦有效穗数、千粒质量、干物质质量、籽粒产量有显著影响。各因素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籽粒产量有显著影响。相较于U处理,增加灌水使PCU60产量平均提高308kg/hm2,PCU120产量平均下降270kg/hm2;增施氮肥刚好相反,使PCU60产量平均下降289kg/hm2,PCU120产量平均提高118 kg/hm2。根据所构建3种肥料的水氮生产函数可知,在U处理取得最高理论产量6 823 kg/hm2时的水氮用量下,2种释放期的控释肥PCU120和PCU60可分别获得14.31%和12.08%的增产效果。利用水氮生产函数和频率分析法得到不同控释肥类型获得较高产量的水氮...  相似文献   
958.
为了探究翼型振摆运动时的动态特性以及升力波动形成机制,采用基于浸入边界法的自编求解器,对NACA0012翼型在1 000雷诺数作不同起始攻角、不同振摆频率、不同振摆幅值的俯仰振摆运动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并分析了升力系数的波动特性和其与流场演变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翼型的高频振摆(2.92 Hz)较低频振摆(1.46 Hz)平均升力增加范围在5.2%~17.2%之间,且对于大初始攻角(15°)升力增加更为显著,增加17.2%;翼型振摆过程中升力系数的波动趋势主要受翼型俯仰振摆频率由1.46 Hz增加至2.92 Hz的影响,压力面的流动分离及尾缘处负压梯度回流引起尾缘旋涡卷起后脱落是引起翼型压力波动的主要原因,并且进一步导致了翼型整体升力出现幅值较大、频率高于3 Hz次频的波动。研究结果可为工程中风力机等流体机械翼型颤振引起的流动不稳定性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工程依据。  相似文献   
959.
不同工况下的轴向柱塞泵故障数据存在分布差异,现有的基于特征迁移学习的变工况故障诊断方法大多只通过单个传感器信号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为了利用多传感器信号提高变工况下轴向柱塞泵故障诊断的性能,该研究提出一种耦合分类器子空间嵌入分布自适应(Subspace Embedded Distribution Adaptation with Coupled Classifiers, SEDACC)方法。该方法利用多传感器信号的频谱数据构造主要数据集和辅助数据集,通过子空间对齐(Subspace Alignment, SA)方法将源域和目标域的主要数据投影到公共子空间中,并采用加权条件最大均值差异(Weighted Conditional Maximum Mean Discrepancy, WCMMD)作为度量进行特征分布的适配。同时,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Structural Risk Minimization, SRM)准则在源域标签数据上学习主分类器,根据主分类器对于目标域的预测结果在目标域辅助数据上学习辅助分类器。通过交替和迭代策略不断优化分类器参数,最后对二者进行加权融合得到最终的诊断模型。通过轴向柱塞泵变工况故障诊断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以垂直于端盖的z方向振动信号为主要数据并使用声音信号(或以平行于端盖的x方向的振动信号)作为辅助数据时,SEDACC方法在6种迁移任务中的平均准确率为99.88%(99.46%),高于其他方法。此外,所提方法在目标工况样本稀少的情况下仍具有较高的诊断精度,当目标域和源域样本数比值为0.2时,6种迁移任务的平均准确率达到92.66%。研究结果可为更完备与准确的机械故障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0.
论文采用热风辅助射频干燥和间歇缓苏技术进行了稻谷产后处理。研究了极板间距(100、110、120 mm)、物料温度(50、55、60°C)、风速(0.5、1.5、2.5 m/s)等参数对稻米品质(整精米产量、破碎率、垩白度、长宽比、不良粒率、脂肪酸值和新鲜度)的影响,获得了最优干燥工艺条件为:极板间距110 mm、物料温度60°C、风速2.5 m/s。研究表明,与热风干燥相比,射频加热提高整精米产量、新鲜度,降低破碎率分别高达16.21%、36.48%和26.45%。热风辅助射频干燥和热风干燥样品的黄度、长宽比和脂肪酸值差异不显著(P > 0.05),而前者的垩白度略高于后者。研究结果对于工业规模上应用热风辅助射频干燥技术改善稻米品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