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8篇
林业   119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83篇
  96篇
综合类   425篇
农作物   56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94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4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辽宁省环颈雉种群密度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瑞 《野生动物》2009,30(4):201-202,228
2005年4-6月,作者在辽宁省实验林场、灯塔市铧子林场和建平县罗福沟乡对环颈雉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调查方法采用样带法。辽宁省实验林场环颈雉种群密度为2.0只/km^2,灯塔市铧子林场种群密度为3.2只/km^2,建平县罗福沟乡种群密度为6.8只/km^2。造成环颈雉种群密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生境质量、猎捕压力和天敌数量。辽宁省调查地区的环颈雉种群密度明显低于其他省市和欧美地区,应采取加强宣传教育,保护栖息环境等措施。  相似文献   
962.
辽宁省海蜇进出口贸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蜇(Rhopilema sp.)是我国沿海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之一。辽宁省的海蜇捕捞、加工业比较发达,是我国海蜇进出口贸易最频繁的省份,海蜇已成为辽宁省的重要水产品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与海外的人员交流增加,交流区域扩大,海蜇食用文化也在海外得到了扩展,国际市场上海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辽宁省在海蜇进出口贸易方面发展迅速,2000—2005年,海蜇累计进出口总量约1.5×10^4t,进出口总额约5400万美元,这与其他大宗水产品比较虽说数量不大,但从单价来看海蜇的出口价格属于较高水平。[编者按]  相似文献   
963.
以枯草芽孢杆菌为主的主要用于促进鱼类消化生长的微生态制剂I、多种混合微生物主要用于调节水质的微生态制剂II,或是两者混合使用的方法,比较研究了黑龙江省及辽宁省池塘养殖的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和草鱼(Ctenophyargodon idellus)的增重率、饲料系数...  相似文献   
964.
内蒙古绒山羊与辽宁绒山羊皮肤毛囊周期性变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对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和辽宁绒山羊皮肤及毛囊的组织学周期性变化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表皮生发层细胞从3月份开始活动并向下延伸,此时毛囊也开始重建,绒山羊毛囊8-9月份进入兴盛期,12月份进入退行期,2-3月份为休止期。它们进入兴盛期和持续的时间不同,初级毛囊除毛球宽外,其它各性状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均大于辽宁绒山羊,而次级毛囊各性状辽宁绒山羊都大于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在大多数月份二者差异显著。毛囊深、密度、S/P、毛球宽和生长期是影响产绒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965.
1961—2010年辽宁省初霜日期变化规律及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0年辽宁省52个代表站逐日地面气温资料,采用周期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揭示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辽宁省初霜日期的周期性、趋势性、突变性等特征。结果表明:辽宁省平均初霜日期地域性明显,大部分初霜日期是在10月的第2候,北部和西部地区出现较早,大连地区出现较晚。初霜日期出现最早的是朝阳地区的建平站,日期为9月18日,出现最晚的是大连地区的长海站,平均出现日期是10月29日。辽宁省初霜日期呈现显著的推迟趋势。  相似文献   
966.
辽宁朝阳红山文化时期的石刀以半月形直背弧刃石刀和梭形石刀为主;到了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除了沿用半月形石刀和梭形石刀外,又出现了长方形、三棱形和异形石刀,石刀种类趋于多样化,这个时期半月形石刀不见红山文化时期的直背弧刃石刀,而被弧背直刃半月形石刀所代替;到了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仅见半月形石刀,而且样式增多:既包括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弧背直刃式,又出现了弧背凸弧刃或弧背斜刃石刀新类型,唯独不见红山时期的直背弧刃石刀。半月形石刀使用时间从红山文化时期一直到夏家店上层文化,使用时间延续2000多年;另,半月形石刀、长方形石刀出现时间可能早到距今8000年的查海——兴隆洼文化时期。  相似文献   
967.
准确高效地预测土壤含水量(SMC)对田间水分管理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在辽西地区自建的3个站点2018-2021年10~40cm的土壤水分自动观测小时数据集,分析研究随机森林(RF)和梯度提升机(GBM)算法在土壤含水量预测方面的适用性,验证不同时间尺度土壤含水量的预测结果。引入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方法表征5类(降水、日照时数、平均相对湿度、风速、平均气温)输入变量对SMC预测结果的影响,并制定区间划分规则识别变量最大贡献阈值区间。研究结果表明:年尺度下,GBM模型和RF模型R2分别为0.982和0.888,气温贡献最大,最大贡献区间是21~23℃;季尺度下,2种模型R2分别为0.935和0.863,日照时数贡献最大,最大贡献区间为2~4h。该研究创新应用SHAP方法于机器学习输入变量贡献度分析,同时验证了2种机器学习算法在土壤含水量预测研究的准确性,可为土壤含水量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68.
针对辽宁省玉米田农药使用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结果表明,当前辽宁省玉米田病虫草害防治以化学农药为主,用量最大的除草剂为莠去津,用量最大的杀虫剂是二嗪磷,用量最大的杀菌剂为福美双。在农药的使用过程中,存在农民对农药科学使用技术认知不足、用药技术落后、抗药性发展等问题。建议采取普及农药科学使用方法和安全使用准则、推广高效高质量施药机械、制定并实施合理的抗性治理对策应对玉米生产中病虫草的抗药性威胁,解决目前春玉米生产中农药不合理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969.
[目的]为了探讨低温冷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期规避辽宁地区低温冷害问题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和正确对低温冷害所造成的产量损失进行评估。[方法]本试验基于TRP-1000D型人工智能气候箱,选取水稻90-35为供试品种,分别于拔节期和抽穗期进行比外界低5℃和低3℃,均持续5d的不同低温冷害处理,以正常栽培管理的试验材料为对照,共5个处理:CK、A1、A2、B1、B2,分析研究拔节期和抽穗期两个不同生育时期不同等级低温冷害处理对水稻的穗部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除A2使得水稻一次枝梗实粒数极显著增加外,A1、A2、B1、B2使得水稻穗长、一次枝梗实粒数、二次枝梗实粒数、二次枝梗数较CK极显著减少(穗长减少5.3%、11.3%、4.0%、2.0%,一次枝梗实粒数减少38.6%、-43.4%、49.9%、32%,二次枝梗实粒数减少57.9%、24.6%、64.5%、63.1%,二次枝梗数减少47.6%、31%、9.7%、35.2%),一次枝梗数较CK显著减少(6.1%、9.6%、2.6%、11.3%);即A2对穗长和二次枝梗数影响最大,对二次枝梗实粒数影响最小,B1对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的负面影响最小,对一次枝梗实粒数、二次枝梗实粒数影响最大,B2对一次枝梗数影响最大、对穗长影响最小。除A2使得产量极显著增加外,A1、A2、B1、B2使得水稻产量、一次枝梗结实率、二次枝梗结实率较CK减少(产量减少29.68%、-33.98%、40.65%、17.92%,一次枝梗结实率减少2.4%、2.3%、42.8%、31.8%,二次枝梗结实率减少3.9%、-0.8%、64.9%、47%);即A2对一次枝梗结实率影响最小,且使得产量极显著增加,B1对产量、一次枝梗结实率、二次枝梗结实率影响最大。[结论]即水稻90-35在拔节期和抽穗期经过比外界低5℃和低3℃的不同低温冷害处理后,其穗部性状、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均受到显著或极显著的负面影响,而拔节期给予水稻适当低温处理,可以增加水稻抗寒性,在之后生育期恢复正常生长环境,水稻能够较快恢复正常生长并且长势更好。  相似文献   
970.
张娜 《蔬菜》2023,(3):43-46
为促进辽宁省肥料高质量发展,回顾了辽宁省肥料产业建国后发展情况,介绍了当前全省化肥、有机肥、生物肥、水溶肥4大类主要产品新型化、多元化、功能化、综合化发展状况,提出了目前肥料行业存在的化肥用量过大、肥料利用率不高、施肥方式落后、新型肥料推广滞后等问题,最后建议应从3方面推动新时期肥料行业发展,包括加强新型肥料产品研发、加强优质菌种选育和加强农业有机废弃物肥料化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