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51篇 |
免费 | 401篇 |
国内免费 | 47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100篇 |
农学 | 377篇 |
基础科学 | 204篇 |
1619篇 | |
综合类 | 4384篇 |
农作物 | 240篇 |
水产渔业 | 94篇 |
畜牧兽医 | 257篇 |
园艺 | 75篇 |
植物保护 | 47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3篇 |
2023年 | 206篇 |
2022年 | 305篇 |
2021年 | 248篇 |
2020年 | 213篇 |
2019年 | 284篇 |
2018年 | 193篇 |
2017年 | 326篇 |
2016年 | 444篇 |
2015年 | 398篇 |
2014年 | 579篇 |
2013年 | 555篇 |
2012年 | 709篇 |
2011年 | 807篇 |
2010年 | 643篇 |
2009年 | 554篇 |
2008年 | 411篇 |
2007年 | 388篇 |
2006年 | 311篇 |
2005年 | 215篇 |
2004年 | 165篇 |
2003年 | 114篇 |
2002年 | 89篇 |
2001年 | 76篇 |
2000年 | 73篇 |
1999年 | 68篇 |
1998年 | 55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72篇 |
1995年 | 40篇 |
1994年 | 41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91.
辽宁省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针对当前污灌区土壤污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模糊识别模型评价土壤综合环境质量,并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改进,用以计量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采用建立的方法对辽宁省污灌区土壤环境质量和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Cd是辽宁省污灌区首要重金属污染物,而Hg、Pb、Ni污染较为普遍;重金属的来源主要是灌溉污水和农田施肥;以工业废水为灌溉用水的灌区污染情况比以河水为灌溉用水的灌区污染严重;污灌区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大小依次为:Cd>Pb>Ni>Hg>Cu>Cr>As,而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从大到小则依次为:Cd>Hg>Pb>Cu>Ni>As>Cr。总体来看,辽宁省污灌区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且具有较为明显的复合型污染特点,其潜在生态风险超出警戒水平,各灌区应根据各自污染特点和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92.
以1986,1996,2011年的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基于GIS和遥感技术的景观指数分析法研究皖西退耕还林重点地区--金寨县的森林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内在驱动机制。结果表明,25 a间,金寨县林地面积持续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其他景观类型面积的增减幅度不同。1986-1996年,斑块密度、分形维数、香农均匀度等指标发生负向变化,景观异质性速度加快,景观格局复杂化和破碎化形势严峻;1996-2011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各项指标发生正向变化,景观格局破碎化形势得到有效遏制,景观格局向规则化和均衡化转变,景观结构明显优化。自然地理环境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是该县森林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形成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893.
陕西省延川县孙家塬经济林土壤水分和水分平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陕西省延川县孙家塬枣树林和苹果林4m深度土层水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对土壤水分有效性、土壤干层及其水循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枣树林地含水量平均为10.6%,还有4.5%的土壤水资源可以利用。苹果林地4m深度范围内平均含水量为7.4%,2.0—4.0m深度范围内土壤水资源基本耗尽。苹果林地土壤含水量自上向下呈现高—低—高分层变化特点,枣树林地土壤水分剖面垂向分层不明显。枣树林地和苹果林地土壤水分基本都呈难效水状态,但枣树林土壤水分接近中效水,土壤水分对苹果林生长具有严重的抑制作用,对枣树林的生长基本没有抑制作用。枣树林地2.0—4.0m深度范围仅有轻度干层发育,苹果林地土层2.0—4.0m深度范围有轻度干层、中度干层和重度干层发育。苹果林地和枣树林地土壤干层切断了深层水分与上层的联系。水循环主要表现为地表水循环,基本不存在地下水循环,形成了土壤—植物—大气的水分循环模式,属于异常水分循环类型。干层长期发展会导致该区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和地下水资源减少。该区土壤水分条件更适于发展枣树经济林。 相似文献
894.
基于DEM的甘肃省地貌形态特征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微观尺度上的地貌分类指标,为甘肃省的水土流失、地质灾害防治以及农业规划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甘肃省DEM数据,通过窗口递增分析、均值变点分析、叠加分析、水系盒维数检验等方法,得到甘肃省地貌形态特征分类试验的最佳分析窗口以及甘肃省地貌形态特征分类结果。[结果](1)利用均值变点分析得到甘肃省DEM分类试验的最佳分析窗口为29×29。(2)根据分类指标体系,结合地表起伏度、地表切割度、地形位置指数(TPI)因子将甘肃省地貌形态分为13类。[结论]提取研究区内5个小流域对得到的甘肃省地貌形态特征分类结果进行了检验,分类结果符合实际情况。构建的甘肃省地貌形态特征的分类指标体系实现了甘肃省地貌形态特征分类试验。 相似文献
895.
896.
O. I. Oladel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 Food Information》2013,14(1):91-101
A simple random sampling technique was used to select 20% of the extension officers in North West Province, South Africa. Data on knowledge levels and perceived effect of climate change on extension delivery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using frequency counts, percentages,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wide range of knowledge levels exists on climate change issues related to causes, effect, vulnerability, and mitigation and that extension officers will have to address new skill requirements for farmers, the need for specialized extension services, and changing and diversified livelihoods. The results have several implications for training and educating extension officers on climate change issues. 相似文献
897.
安徽省作物养分供需分析及化肥减施潜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农田养分管理模式是现阶段中国发展绿色农业的必由之路,因而开展有机、无机养分和作物养分需求的比较研究对促进养分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施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采用文献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评估了安徽省16市2010—2016年主要有机肥(包括秸秆、粪便、绿肥和饼肥)的养分资源,明晰了安徽省农业生产中有机、无机养分投入现状,并根据农业种植结构开展了有机、无机养分和作物养分需求的差异和关系研究,最后探索了安徽省的化肥减施潜力。结果表明:安徽省2010—2016年平均有机肥养分资源为287.70万t,N、P_2O_5和K_2O分别为104.49万t、39.60万t和143.61万t,可基本满足作物的养分需求;但有机肥的当季利用率低,N、P_2O_5和K_2O的当季利用率分别为21.44%、19.91%和52.61%,有机肥N、P_2O_5和K_2O实际还田量仅占作物养分需求的20.74%、25.38%和63.61%,占农田养分总投入的比重分别为11.87%、10.27%和51.35%。全省N、P_2O_5、K_2O养分实际投入量(包括有机肥和化肥)是作物养分需求的1.75倍、2.47倍和1.24倍,有7个市的N和13个市的P_2O_5养分施用量超过作物需求的2倍,存在较高的环境污染风险。通过控制农业总养分输入,安徽省的化肥减施潜力为35.12%,N、P_2O和K_2O的减施潜力分别为21.28%、23.97%和78.61%。提高有机肥的当季利用率和发展冬季绿肥资源可进一步促进化肥减施。本研究可为安徽省化肥零增长和农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898.
以海南省为例,基于生态足迹模型,计算海南省2012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分析其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关系,力求为处理海南省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分析表明:海南省2012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574 7 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153 6 hm2,生态足迹是其生态承载力的1.37倍左右。对区域生态供需平衡关系进行分析,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指数处于1.1~1.5区间,存在赤字问题,生态承载状况超载,并提出了海南省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99.
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