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4篇
  免费   392篇
  国内免费   673篇
林业   636篇
农学   368篇
基础科学   299篇
  1934篇
综合类   2503篇
农作物   245篇
水产渔业   152篇
畜牧兽医   637篇
园艺   84篇
植物保护   571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84篇
  2021年   201篇
  2020年   202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169篇
  2017年   228篇
  2016年   325篇
  2015年   286篇
  2014年   328篇
  2013年   385篇
  2012年   532篇
  2011年   521篇
  2010年   386篇
  2009年   439篇
  2008年   385篇
  2007年   485篇
  2006年   377篇
  2005年   309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中亚热带几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储存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定位研究方法, 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角度, 对比研究了中亚热带区域7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储存功能。结果表明, 次生常绿阔叶林碳、氮储存功能最强, 杉阔混交林碳、氮储存功能比同林龄的杉木纯林强, 而第1代杉木纯林碳、氮储存功能强于连栽杉木纯林。生态系统碳、氮储存功能空间分布基本一致, 土壤层是主要部分, 其次为乔木层, 然后是根系, 林下植被层和凋落层所占比例最小。相关分析表明, 土壤碳、氮储存功能与林下植被生物量、森林凋落物现存量之间都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但与地下部分生物量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2.
荒漠绿洲区临泽小枣及枣农复合系统需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环境下,通过建造2m×2m×2m的封底观测池,利用水量平衡法,研究了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中游绿洲临泽小枣、春小麦、紫花苜蓿单作及临泽小枣/春小麦、临泽小枣/紫花苜蓿间作复合系统的需水规律。结果表明,内部绿洲和边缘绿洲的临泽小枣从根系开始活动到落叶的需水量分别为497.2mm和859.2mm,春小麦从播种到收获需水量分别为447.9mm和809.9mm,紫花苜蓿从返青到霜降需水量分别为583.7mm和945.7mm,临泽小枣/春小麦复合系统需水量分别为647.7mm和1009.7mm,临泽小枣/紫花苜蓿复合系统需水量分别为980.3mm和1342.3mm。边缘绿洲临泽小枣/春小麦复合系统增加的需水量为枣树需水量的17.5%,小麦需水量的24.7%;临泽小枣/紫花苜蓿复合系统增加的需水量为枣树需水量的56.2%,紫花苜蓿需水量的41.9%。内部绿洲临泽小枣春季(4月25日~5月31日)需水量为84.6mm,夏季(6月1日~8月31日)为351.3mm,秋季(9月1日~10月5日)为61.3mm;7月份需水强度最大,为4.8mm·d-1,6月份次之,为4.3mm·d-1,生长期平均需水强度为3.1mm·d-1。临泽小枣灌溉应保证4个关键水,即花前水、果实膨大水、丰果水和越冬水,灌水定额为1200m3·hm-2。  相似文献   
993.
以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以下简称甘南黄河源区)TM遥感影像数据及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据,选用植被覆盖度、水源涵养重要性、土地利用格局、人口密度、农产品提供、动物产品提供等生态因子,用层次分析法(AHP)获得各因子权重,进行分析计算,将甘南黄河源区划分为城镇建设与生态农业经济区、沿黄河水源生态补给区、沿洮河农林生态经济区、畜牧业产品提供与生态旅游区、玛曲畜牧业产品提供区。通过对区域内在联系的分析,阐明不同区域的生态特征和生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区域的发展方向、途径和对策,从而为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依据,对甘南黄河源区区域保护、建设和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4.
黄土高原生态经济区功能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往黄土高原生态经济分区的基础上,定义了生态经济功能定位的概念,确定了黄土高原经济发展的主导性资源,并对其主导性和空间分布进行了系统论述;运用区位商分析法评价了黄土高原18个生态经济区的资源比较优势和产业比较优势,系统归纳总结了黄土高原生态功能极重要的区域及其分布格局;根据生态经济功能定位依据,运用系统分析和综合归纳法,对各生态经济区进行特征描述和功能定位,为区域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论述了莆田市山地果园生态系统自然条件脆弱性特征。剖析了盲目开发种植、低标准建园、粗放管理导致山地果园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讨论了生态果园建设发展方向,提出运用生态学原理,采取生物、农艺、工程等措施建设生态果园的方法,以使莆田市的果树生产向可持续生态果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96.
江河源区的生态环境地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客观评价江河源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出了“生态环境地位”的概念,并从区内、青藏高原、黄河与长江流域3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河源区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生态环境是当地生物和居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同时参与青藏高原独特的水文循环及对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影响;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分布受青藏高原的影响,江河源区对黄河流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水量上(48.3%),而对其泥沙及长江流域的水量(1.8%)和泥沙量的输出影响均较小。因此,应正确对待江河源区的生态环境地位,不应夸大局部作用,仍需关注其独特性与变化。  相似文献   
997.
极端干旱区湖岸柽柳径向生长对水环境演变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该文利用黑河下游内蒙古西居延海3道湖岸堤上的湖岸林柽柳树轮年表,研究了柽柳树轮生长对水环境演变的生态响应. 对3个年表进行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达到53.3%,它反映了3道湖岸堤上柽柳轮宽生长对同一环境因子的共同响应;第二主成分的贡献率达到30.7%,它反映了3道湖岸堤上柽柳轮宽生长对第一主成分以外因素的响应. 相关分析表明,第一主成分与生长季节(5—8月)湖泊水位波动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第二主成分与区域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地下水位波动呈微弱负相关关系. 上述结果表明,在地下水位可以满足湖岸柽柳生长条件下,地下水位的变化对柽柳轮宽生长作用占绝对优势.反之,天然降水将对维持柽柳的基本生存具有重要的贡献. 柽柳径向生长的生态响应模式不仅体现在3道湖岸堤的空间尺度上,同样体现在同一样点年表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 通过石羊河、黑河和塔里木河3个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柽柳生态水位对比,认为非地带性植被——柽柳的最大生态水位差异是由于区域降水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998.
三峡库区野果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三峡库区野果植物资源种类进行物种查对、种类鉴别和相关资料查证,得出库区具有野果植物37科70属232种(包括2亚种、25变种、1变型)的初步结论,并结合库区自然环境条件和国家政策法规等对三峡库区野果植物资源进行简要分析,并初步筛选出几种野果植物作进一步水土保持研究。  相似文献   
999.
黄淮海地区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成雪峰 《大豆科学》2011,30(4):585-588,595
对黄淮海地区通过审定的212份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以后育成品种比70年代育成品种分枝和单株荚数分别降低26.04%和1.66%,百粒重和脂肪含量分别增加了23.17%和7.32%。株高、底荚高度和生育日数90年代育成品种最低;主茎节数80年代育成品种最少,比主茎节数最高的70年代育成品种减少18.37%;在黄淮海育成大豆品种中,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所占比例持续增长,但还是以有限结荚习性为主,无限结荚习性大豆所占比例一直在下降;圆形叶的比例逐年增加,而披针叶和椭圆叶比例有所下降。随着年代推进,在分枝数和单株荚数下降的情况下,由于百粒重的增加,单产也随之增加。蛋白质含量以90年代育成品种最高;脂肪含量逐年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GIS的生态脆弱区林地生态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生态脆弱区林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机制,在对广西南丹县典型样地共41个作业区调查基础上,综合考虑与林地生态适宜性密切相关的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因素,利用ARCGIS分析方法对空间数据进行组织与计算,结合AHP方法研究各参评因子权重,并选择适当的隶属函数和模糊算法对南丹县林地生态适宜性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表明:林地生态适宜性各等级比重排序为:III级(45.62%)>IV级(27.84%)>V级(17.61%)>II级(8.93%)>I级(0%),整体隶属度值为3.5413,位于IV级水平;影响因子排序为:坡度>石砾含量>高程>土层厚度>郁闭度>坡向>灌木覆盖度>草本覆盖度。同时,根据研究结果,分析了林地生态适宜性较差的主要原因及生态恢复重建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