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0篇
林业   65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62篇
  92篇
综合类   192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陈永亮 《林业科学》2012,48(3):51-57
用根垫-冰冻切片法研究不同氮源对石灰性潮土中黑松幼苗根-土界面无机磷形态转化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铵态氮(NH4+-N)处理后幼苗根-土界面pH值较对照处理明显降低,而硝态氮(NO3--N)处理后幼苗根-土界面pH值较对照处理升高,不同氮源引起的幼苗根-土界面pH值变动的幅度取决于氮源的质量分数。铵态氮处理明显降低了幼苗根-土界面Ca2-P,Fe-P和Al-P质量分数,100,200和400mg·kg-1的铵态氮处理后,距根表0~1mm处Ca2-P较土体亏缺率分别为37.1%,45.9%和57.7%,Fe-P较土体亏缺率分别为23.4%,29.1%和38.2%,Al-P较土体亏缺率分别为25.1%,28.0%和33.2%;硝态氮处理增加了幼苗根-土界面Ca2-P,Fe-P和Al-P质量分数,但不显著。铵态氮与硝态氮处理后幼苗根-土界面Ca8-P的亏缺程度较对照分别加大或降低,但不明显。铵态氮与硝态氮处理后幼苗根-土界面Ca10-P和O-P质量分数较对照处理变化很小。铵态氮引起的黑松幼苗根-土界面pH值的降低,促进了幼苗根-土界面处无机磷的形态转化,提高了根-土界面无机磷的生物有效性,显著增加了根系对磷的吸收。  相似文献   
22.
水产养殖生态系统由于其高氮负荷而成为氧化亚氮(N_2O)的潜在释放源,为探究其排放特征,选择福建省九龙江河口养虾塘为研究对象,采用悬浮箱-气相色谱仪法测定其水-气界面N_2O排放通量变化,并结合气象要素和水环境因子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九龙江河口养殖塘水-气界面N_2O排放通量的变化范围和均值分别为0.10~0.64μmol·m~(-2)·h~(-1)和(0.26±0.07)μmol·m~(-2)·h~(-1),均表现为向大气释放N_2O的源。N_2O排放通量随养殖期推迟呈现持续增加,且在白天不同时刻存在显著变化。相关分析表明,N_2O排放通量与养殖水体的温度、溶解性有机碳、NO_2~--N和NO_3~--N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水体盐度和NO_2~--N浓度是影响养虾塘N_2O排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3.
以盐酸为介质,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及火焰原子吸收法,分析了不同时空条件下成都某地稻田水-土界面上土壤锰形态、总锰的含量及表面水、孔隙水中可溶态锰的浓度.结果表明:各形态锰含量随淹水时间、土质和灌溉条件的不同而变化.冬水田A可溶态锰的峰值于4、5、6月均出现在永-土界面下3 ~7 cm处,而水旱轮作田B的蜂值则从4月的7~8 cm上移至5、6月的4~5 cm;2块稻田均出现氧化物结合态锰随着水淹时间延长而显著减少的现象;插秧前氧化物结合态锰含量最高,插秧后残渣态锰含量最高,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锰形态含量很少;2块稻田因灌溉水的酸碱性不同而导致了碳酸盐结合态锰明显不同的变化趋势.2块稻田总锰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499和507μg/g,均未超过我国土壤锰的平均含量,说明该地区未受到锰的污染.  相似文献   
24.
氮在凋落物-土壤界面连续体转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凋落物-土壤界面连续体是森林生态系统的最重要部分,也是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最活跃的场所。土壤氮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广义上可分为转运和转化2个环节,真菌和细菌分别在这2个环节上扮演重要角色。降雨、氮沉降和温度等变化能够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在全球变化加剧背景下,深入了解凋落物-土壤界面连续体内氮的转运和转化过程和机制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凋落物-土壤界面连续体的研究现状,通过应用N示踪、分子生物学测序和N-DNA-SIP分子探针技术,研究氮转运和转化的微生物群落及其过程的可行性,并提出今后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土壤界面连续体的氮循环模式,强调了真菌的转运和细菌的转化过程在氮固持中的贡献,有助于森林生态系统氮固持力和机制系统认知,为开展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和氮排放控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5.
人机界面是用户使用者和计算机交流所需要的互动媒介,是对软件的人机交互、操作逻辑、界面美观的整体设计,是一个不断为用户设计满意视觉效果的过程。它有助于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用户可接受形式之间的转换,是一个复杂的多学科相互交融参与的工程。从人机界面设计的意义、过程和优化等方面研究现代产品中的人机界面,并对现代人机界面设计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6.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机械化水平获得了极大的提高,对于电机及其保护电器的测试一直以来主要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既存在人身安全隐患,同时,也存在测试准确性不高的缺点。所以,实现电机及其保护电器测试的自动化就显得非常重要,也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7.
讨论了运用CMC-80双板机控制成品油库发油计量的原理和实现方法,该控制装置已在实际系统中使用。  相似文献   
28.
通过对加工中心刀具布局及多功能车整体布局的分析,提出了可行的作业头布局方式.结合作业头布局特点,分析了快速接口的设计要求,提出了可行的快速接口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29.
In recent years, many researchers all over the worldhave used inorganic compounds to improve theproperties of wood, for inorganic compounds are cheapand can be obtained easily. Furthermore, they havegood functions and are environmental-friendly if theyare well controlled (Chen Zhilin, 2003). Wood-hybridcomposite is a kind of organic-inorganic hybridmaterial(OIH). OIH means that organicmacromolecule material and inorganic material becomea mixed in molecule level to get excellent capabilities…  相似文献   
30.
In recent years, Eucalyptus globulus planted along field boundaries has come to dominate the central highland landscape of Ethiopia. Although evidence is scanty, there is a perception that this practice adversely affects crop productivity. An on-farm trial was conducted on Pellic Vertisol at Ginchi to determine the production potential of eucalypt boundaries and their effect on the productivity of adjacent crops of tef (Eragrostis tef) and wheat (Triticum sp.). The experiment comprised three stand ages, four field aspects and six distances from the tree-crop interface, using a split-split plot design with three replicates. Wood production rates ranged between 168 kg ha−1 y−1 (four years old) and 2901 kg ha−1 y−1 (twelve years). Thus eucalypt boundaries planted on a hectare of land would satisfy 50 to 75% of the annual biomass energy requirement of a rural household of five persons. Significant depression of tef and wheat yields occurred over the first 12m from the tree line: the reduction was 20 to 73% for tef and 20 to 51% for wheat, equivalent to yield losses of 4.4 to 26% and 4.5 to 10% per hectare respectively. Nevertheless, in financial terms, the tree component adequately compensated for crop yield reduction and even generated additional income. Therefore, eucalypt boundaries have great potential to satisfy the rising demand for wood, without requiring a major change in land use on the highland Vertisols. The greater availability of wood will reduce the demand for dung and crop residues for fuel, and thus may contribute to improved soil management on croplands while relieving the increasing pressure on indigenous forest and woodlan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