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4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56篇
林业   126篇
农学   72篇
基础科学   43篇
  371篇
综合类   590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106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3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基于AquaCrop模型的大豆灌溉制度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巧娟  何虹  李亮  张超  蔡焕杰 《中国农业科学》2022,55(17):3365-3379
【目的】 探究AquaCrop模型在关中地区的适用性,寻求大豆在不同降水年型下最适宜的灌溉制度。【方法】 用田间试验实测数据对该模型进行校正,并用校准后的模型模拟1961—2019年内所有3种不同降水年型14种灌溉制度下的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 AquaCrop模型模拟田间产量最高处理的冠层覆盖度的决定系数(R 2)、均方根误差(RMSE)、标准均方根误差(NRMSE)及Nash效率系数(EF)分别为0.96、7.15%、11.03%和0.94;模拟值与实测值生物量的决定系数(R 2)、均方根误差(RMSE)、标准均方根误差(NRMSE)及Nash效率系数(EF)分别为0.99、526.04 kg·hm-2、14.45%和0.97;最终产量模拟的决定系数(R 2)、均方根误差(RMSE)、标准均方根误差(NRMSE)及Nash效率系数(EF)分别为0.97、49.98 kg·hm-2、1.74%和0.82,各处理的冠层覆盖度和生物量实测值与模拟值的R 2均大于0.95,说明AquaCrop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关中地区大豆的生长发育动态与产量。结合模型模拟结果可知,大豆作物需水量平均值为398.2 mm,各个生育时期的需水量差异较大,分枝期需水量为127.8 mm,开花-结荚期需水量为212.6 mm,鼓粒期的需水量为57.7 mm。结合对3种不同降水年型进行不同灌溉制度模拟后发现,大豆开花-结荚期为需水关键期,该生育时期水分供应情况影响大豆的最终产量。在湿润年可以不灌水;平水年和干旱年仅在开花-结荚期分别灌溉45和70 mm可实现最高产量(2 699、2 486 kg·hm-2)和最大水分利用效率(0.74、0.7 kg·m-3)。【结论】 该地区大豆灌溉制度,应以不同降水年型分布情况为基础对大豆灌溉制度进行选择,可保证大豆具有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可作为关中地区大豆灌溉制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2.
为了解箬叶竹不同地理种源的形态差异,探讨其亲缘关系,将来自广西6个地方的箬叶竹引种至南宁市集中培育,成林后观察其形态特征以及出笋物候。结果发现,不同地理种源的箬叶竹之间存在着差异,其中贵港中里、金秀长垌的箬叶竹笋箨颜色均带有明显的紫色,出笋时间一致,形态相似;南丹山口、融水香粉、金秀忠良的箬叶竹的笋箨形态一致,均为绿色,略带紫色,亲缘关系较近;武鸣太平的箬叶竹箨鞘背面生疣基刺毛,形态相对独特,与其他5个种源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993.
欠发达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调查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冷向民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7):1302-1304
结合对江苏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家庭的实证调查,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实证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对养老保险的认知程度不高,经济承受能力较低,缺乏财政补贴支持以及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等因素都影响了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意愿。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他们对社会养老保险的认知程度是建立和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条件,然而关键还在于制定农村养老保险法和明确政府的职责。  相似文献   
994.
Soil‐quality assessment provides a tool for evaluating the sustainability of alternative soil‐management practices.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s of the long‐term use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on soil quality is essential for sustaining soil productivity. The cumulative effect of a 17‐y‐old chemical‐fertilizer application on integrated soil quality was investigated in the surface (0–15 cm) and subsurface (15–30 cm) soils of a soy–broomcorn–millet cropping system with an experiment design of two factors with three levels for each factor. The treatments were N0P0, N0P1, N0P2, N1P0, N1P1 (local farmer' fertilization strategy), N1P2, N2P0, N2P1, N2P2, and a control NF. The objectives were to describe and quantify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applications of chemical fertilizer through soil‐quality index (SQI) and attempt to offer an efficient and appropriate nutrient‐supply strategy for the local region. Following 17 y of chemical fertilization, the SQI increased markedly in the studied soil layers, and soil chemical indicators changed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physical properties. The soil‐quality indicators in the surface soil layer were more variable and sensitive to fertilizer application than the subsurface layer. The indicators that sensitively responded to long‐term fertilization could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 soil‐fertility indicators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total P, and available N), soil‐texture indicators (clay, silt), and soil‐structure indicators (bulk density, mean weight diameter [MWD]). The simplified indicators (SOM, sand, available N, bulk density, and total P in the surface soil and SOM, MWD, and silt content in the subsurface soil) preferably reflected the status of the integrated soil quality as influenced by continuous fertilization. Among the fertilized treatments, the combined‐fertilizer treatments maintained a higher SQI than the single‐fertilizer treatments in the surface and subsurface soils. The N1P2 treatment maintained the highest SQI in both soil layers, followed by N1P1 treatment. However, for the slope cropland, given the relative costs, soil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traditional treatment of N1P1 may be the optimal fertilizer treatment in the local region.  相似文献   
995.
河西地区最大连续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河西地区13个气象站点1960-2011年逐年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反距离加权法、Mann—Kendall检验以及R/S分析法,选取4个极端降水指标,分析了河西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河西地区近52 a最大1d降水量和最大2~3 d连续降水量呈增加趋势,而最大4d连续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但变化都不显著.除最大4d连续降水量未来表现为持续性外,其它不同天数最大连续降水未来变化趋势与过去相反.最大ld降水量和最大2d连续降水量与降水总量有很好的相关性,可见最大1d和最大2d连续降水量对降水总量有很好的指示性.在空间分布上,不同天数最大连续降水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且不同区域的过去和未来变化趋势也不尽相同.研究还发现,在0.05的置信度下,河西地区不同天数最大连续降水发生了明显的突变现象,但突变年份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96.
应用谢高地等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结合敏感度分析,探讨了1996-200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驱动因子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域1996-2008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7062.1671亿元增加到7168.987亿元,共增加106.8139亿元,表明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现持续增加趋势;在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废物处理价值最高,水源涵养价值次之,原材料价值最低,13a间各服务类型的价值总体上均呈增加趋势;新疆在13a间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0.82万元,减幅达19.52%。这表明新疆地区由于人口的增长,环境压力呈持续增大趋势。影响新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人文因子可归纳为经济、人口和城市化水平因子,其中经济因子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正相关,而人口和城市化水平因子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97.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吸附态磷可迁移污染负荷空间分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研究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吸附态磷负荷的空间分布特性、预测坡耕地改造技术在整个库区应用的减污效果,基于地形指数,提出了吸附态污染物入河系数的空间分布式。以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为基础,结合所提出的入河系数分布式,构建了吸附态污染负荷模型,并对模型的模拟效果进行了检验。应用所构建的模型,对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改造技术-"大横坡+小顺坡"和"地埂+植物篱"的减污效果进行了预测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大横坡+小顺坡"和"地埂+植物篱"的紫色土坡耕地耕作模式可分别减少吸附态磷负荷41%和64%。  相似文献   
998.
在参阅大量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从事动物检疫工作十几年的一些浅薄工作经验,主要对当前阿里地区动物产地检疫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有效的对策与建议,以便能够为阿里地区动物产地检疫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系统研究春小麦生长发育特性以及植株氮素吸收规律,阐明不同农艺措施与氮素利用的关系,深入揭示节水条件下氮肥高效利用的生理机制,明确节水灌溉春小麦实现高氮素利用效率的适宜农艺措施,以期达到减少氮肥施用量、提高氮肥利用效率、降低小麦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方法]在前期研究确立的节水灌溉模式基础上,通过4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设计试验,以基本苗数、种肥磷量、施氮量和灌水定额4项主要农艺措施为决策变量,以氮素农学利用效率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内蒙古河套灌区主要农艺措施与春小麦氮素农学利用效率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结果]4项农艺措施对氮素农学利用效率的影响大小顺序为:基本苗数>灌水定额>施氮量>种肥磷量.通过频数寻优,定量化地提出了河套灌区春小麦实现高氮素农学利用效率的农艺措施优化组合方案,即基本苗数控制在678.9万~710.9万株/hm2,种肥磷量(P2O5) 142.4 ~ 158.9 kg/hm2,拔节期追施氮量(纯N)124.5~142.0 kg/hm2,拔节期和抽穗期灌水定额均为903.5 ~951.6m3/hm2,可实现节水春小麦氮素利用率大于10 kg/kg.[结论]该研究可为建立河套灌区春小麦节水省肥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陇东黄土高原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及其权衡协同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陇东黄土高原是中国农耕文明发祥地之一,探究其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及其权衡协同关系对于维持农田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促进耕地保护、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价值。为了厘清其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该研究基于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数据,运用降水贮存量法、通用土壤流失方程、InVEST 等6种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模型,测算2020年农田生态系统供给服务(食物供给)、调节服务(水源涵养、碳固存)、支持服务(土壤保持、生境维持)和文化服务(美学景观)的物理量,并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双变量莫兰指数,分别识别供给服务与其他3类服务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各项服务之间关系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田生态系统食物供给、水源涵养、碳固存、土壤保持服务物质量分别为4.61×106 t、2.45×108 m3、2.94×106 t、6.61×109 t,生境质量服务均值为0.26;供给服务与文化服务均呈“东西高、中北低”的分布格局,调节服务与支持服务则呈“带状”分布格局。2)研究区农田生态系统供给服务与调节、支持、文化服务之间以及食物供给服务与水源涵养、碳固存、土壤保持、生境维持、美学景观服务之间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协同关系。3) 研究区农田生态系统4类服务之间、各项子服务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均具有空间自相关性,空间异质性显著。各项服务之间的协同关系“组团”出现在陇东中北部地区,聚集性较明显;各项服务之间的权衡关系则零散分布,聚集性不明显。因此,应全力维持陇东黄土高原农田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实施分区管理策略,充分发挥农田生态系统各类服务的协同效应,整体提升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特别是食物供给服务),巩固新时代“陇东粮仓”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