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244篇 |
免费 | 1384篇 |
国内免费 | 324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169篇 |
农学 | 4663篇 |
基础科学 | 1330篇 |
5404篇 | |
综合类 | 13802篇 |
农作物 | 3428篇 |
水产渔业 | 707篇 |
畜牧兽医 | 2464篇 |
园艺 | 958篇 |
植物保护 | 19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6篇 |
2023年 | 693篇 |
2022年 | 1133篇 |
2021年 | 1392篇 |
2020年 | 1430篇 |
2019年 | 1434篇 |
2018年 | 1089篇 |
2017年 | 1647篇 |
2016年 | 1868篇 |
2015年 | 1494篇 |
2014年 | 1856篇 |
2013年 | 2078篇 |
2012年 | 2424篇 |
2011年 | 2317篇 |
2010年 | 1755篇 |
2009年 | 1611篇 |
2008年 | 1353篇 |
2007年 | 1402篇 |
2006年 | 1186篇 |
2005年 | 1026篇 |
2004年 | 756篇 |
2003年 | 689篇 |
2002年 | 490篇 |
2001年 | 532篇 |
2000年 | 472篇 |
1999年 | 428篇 |
1998年 | 376篇 |
1997年 | 337篇 |
1996年 | 320篇 |
1995年 | 323篇 |
1994年 | 243篇 |
1993年 | 268篇 |
1992年 | 228篇 |
1991年 | 202篇 |
1990年 | 173篇 |
1989年 | 150篇 |
1988年 | 115篇 |
1987年 | 103篇 |
1986年 | 66篇 |
1985年 | 29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22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17篇 |
1978年 | 15篇 |
1977年 | 13篇 |
1976年 | 10篇 |
1962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试验旨在比较2017年内蒙古地区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与主要奶业国体细胞数标准,对比奶罐奶和散卖奶体细胞数,同时分析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与产奶量及乳成分间相关性,旨在为生鲜乳质量安全评定及控制提供参考依据。试验于2017年采集内蒙古地区9个盟市673批次生鲜乳样品,采用Foss Mickro-FT120乳成分分析仪测定生鲜乳中乳脂肪、乳蛋白、非脂乳固体、乳糖、总固体含量,同时采用丹麦Chemomete SCC-100体细胞仪进行体细胞计数。结果表明:1) 2017年内蒙古地区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为37. 7×10~4个/mL,低于欧盟(40. 0×10~4个/mL)、新西兰(40.0×10~4个/mL)、加拿大(50.0×10~4个/mL)和美国(75.0×10~4个/mL)的生鲜乳中体细胞限定值。2)家庭散养模式散卖奶中的体细胞数(55.8×10~4个/mL)显著高于规模化牧场奶罐奶中的体细胞数(37.7×10~4个/mL)(P<0.05)。3)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与产奶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190;与乳脂肪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乳蛋白、乳糖、非脂乳固体及总固体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149、-0.295、-0.283、-0.115。由此可见,内蒙古地区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管控较好,达到甚至超过了欧美主要奶业国标准。家庭式散养方式生产的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低于规模化养殖方式。生鲜乳中体细胞数增高会导致产奶量下降及乳品质的改变。 相似文献
82.
三种豆科作物与玉米间作对玉米生产力和种间竞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的种间配置是间作系统中作物获取高产,种间相互作用发挥优势的关键。本研究设置蚕豆/玉米(M/F)、大豆/玉米(M/S)和豌豆/玉米(M/P) 3种豆科作物与玉米间作模式,以及相应单作种植,通过测定单间作条件下作物产量、生物量,明确3种豆科作物与玉米间作对间作玉米生产力和间作作物种间资源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间作模式均具有间作优势,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两年平均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38 (M/F)、1.19 (M/S)、1.26 (M/P);两年结果均是M/S中玉米产量最高,至收获期,与大豆间作的玉米产量可达单作玉米产量的93.6% (2017)和71.2% (2018);M/S中玉米的穗粒数显著高于M/F和M/P中;地上部生物量及采样期平均生长速率均表现为M/S>M/P>M/F;共生期内大豆相对于玉米的资源竞争力(Asm)随共生期推进逐渐降低,而蚕豆相对于玉米的竞争力(Afm)和豌豆相对于玉米的竞争力(Apm)逐渐升高;玉米单独生长时期3种间作模式玉米的补偿效应(CE)无显著差异,各间作模式两年平均CE值均小于1;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甘肃河西走廊灌区玉米与大豆间作是保证间作玉米稳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3.
以甜高粱品种‘新高粱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长期定位施肥方式,研究CK、NK、NP、PK、NPK、M(有机肥)、NPKM、1.5NPKM 8个不同施肥处理对甜高粱生长规律、含糖锤度、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新疆干旱区连作甜高粱生长的最佳施肥方式。结果显示,不同施肥处理对连作甜高粱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秸秆含糖锤度及产量均有影响。在不同施肥处理下甜高粱的株高、茎粗、叶片数、秸秆含糖锤度和叶绿素含量在整个生育阶段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不同施肥处理之间有差异。成熟期不同施肥处理之间的株高、茎粗和茎秆含糖锤度差异较大、叶片数差异不大,其中NPKM施肥处理的株高、茎粗和含糖锤度分别为224.33 cm、21.47 mm、18.41%,均高于其他施肥处理,并比CK极显著增高了13.86%、39.60%、23.47%。施肥有利于秸秆含糖锤度的积累,在抽穗后第28天时达到最高值,此时,NPKM处理达到18.57%,但抽穗期到成熟期不同茎节含糖锤度在不同施肥处理下的积累规律不一致。各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在整个生育期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灌浆期时达到最大值,其中NPKM处理叶绿素达到44.62 SPAD。所有施肥处理的秸秆产量、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均比CK极显著地增加,其中NPKM处理秸秆产量、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分别达到90.80、4.01、94.81 t·hm-2,均高于其他处理。施肥有利于增加甜高粱的产量、含糖锤度及经济效益,利用不同施肥方式来缓解高粱连作障碍的过程中应当注重采取不同的肥料配比。综合来看,有机肥、无机肥混合施用(NPKM)是促进干旱区连作高粱生长发育的最佳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84.
85.
苜蓿花期调控与传粉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苜蓿花期与昆虫活动不遇的问题,通过刈割进行花期调控,以提高初花期及盛花初期的传粉效率,并探讨对种子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刈割后苜蓿的花期明显推迟,传粉效率显著提高,其中访花频次由原来的23次/10m2·d提高到刈割后的180次/10m2·d;在初花期及盛花初期标记的花序结荚率及荚内种子粒数分别由对照的(17.12±2.83)%和(3.94±0.31)粒提高到刈割后的(84.1±1.21)%和(5.31±0.22)粒;整个花期的平均结荚率/花序由刈割前的43.77%增加到刈割后的59.43%;刈割后的苜蓿种子产量与各构成因素的相关性依次为:花序数/枝>荚果数/枝>荚内种子粒数>结荚率/花序>分枝数>单花数/花序.对种子产量与构成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单枝条产量(Y)与花序数/枝(X1)、结荚率/花序(X2)具有真实回归关系Y=-1.735+0.034 X1+0.036 X2(R=0.788).在该地区确定适宜的刈割时间可明显推迟花期,提高种子产量.合理的刈割时间是在花期得到推迟的情况下,使生育期尽可能长. 相似文献
86.
施肥对三江源区高寒草甸草场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东杰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1,41(3):17-19
在三江源区高寒草甸草场进行施肥试验,以确定不同施肥时期、不同施肥量对天然草地牧草产量(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大幅度提高牧草产量,且因施肥量及施肥时期的不同,牧草产量差异大。施肥时间和施肥量间存在着交互作用,两者共同作用于牧草产量。由两年的数据可知,随着施肥时间的逐渐后移,氮肥对牧草的增产作用逐步降低,牧草产量(干重)呈下降趋势;3个不同施肥量处理的牧草产量分别比不施肥的增加138.65%、161.72%和122.51%,施肥量在0~450kg/hm2区间内,牧草产量变化呈抛物线型。通过综合比较分析,三江源区高寒草甸最佳施肥时间是6月10~25日间,最佳施肥量(尿素)为150~300kg/hm2具有较高的牧草产量和低施肥成本。 相似文献
87.
Audiograms estimated from brainstem tone-evoked potentials in dogs from 10 days to 1.5 months of age
Poncelet LC Coppens AG Deltenre PF 《Journal of veterinary internal medicine / American College of Veterinary Internal Medicine》2002,16(6):674-679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build audiograms from thresholds of brainstem tone-evoked potentials in dogs and to evaluate age-related change of the audiogram in puppies. Results were obtained from 9 Beagle puppies 10-47 days of age. Vertex to mastoid brainstem auditory-evoked potentials in response to 5.1-millisecond Hanning-gated sine waves with frequencies octave-spaced from 0.5 to 32 kHz were recorded. Three dogs were examined at 10, 13, 19, 25, and 45 days. Four other dogs were examined at 16 days. Data from 7 dogs between 42 and 47 days of age were pooled to obtain audiogram reference values in 1.5-month-old puppies. The best auditory threshold lowered from above 60 dB sound pressure level (SPL) to values close to 0 dB SPL between 13 and 25 days of age and then stabilized. The audible frequency range widened, including 32 kHz in all tested dogs from the 19th day. In the 7 1.5-month-old puppies, the mean auditory threshold decreased by 11 dB per octave from 0.5 to 2 kHz. The auditory threshold was lowest and held the same value from 2 to 8 kHz. The mean auditory threshold increased by 20 dB per octave from 8 to 32 kHz. Near threshold, click-evoked potentials test only a small part of the audible frequency range in dogs. Use of tone-evoked potentials may become a powerful tool in investigating dogs with possible partial hearing loss, including during the auditory system maturation period. 相似文献
88.
89.
豆科与禾本科绿肥饲草作物混播增肥及改土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四因素单形重心混料设计,对豆科与禾本科绿肥作物混播增肥改土效果及其混播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箭筈豌豆、毛苕子、谷子混播为最佳混播方式,其用种量为箭筈豌豆75.0kg/hm2、毛苕子30kg/hm2、谷子20kg/hm2,在小麦扬花期撒播,鲜草产量可达36138kg/hm2,较单播箭筈豌豆、毛苕子、谷子分别增产34.6%、1.9%、156.3%;鲜根量可达3534kg/hm2,较单播箭筈豌豆、毛苕子、谷子分别增加81.4%、67.2%、28.9%。混播区较单播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148~0.43g/kg,全氮增加-0.04~0.11g/kg,碱解氮增加2.1mg/kg,速效磷增加1mg/kg,全磷基本保持平衡,土壤容重减轻0.01~0.02g/cm3,土壤孔隙度提高0.33%~0.66%。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