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28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25篇
  62篇
综合类   121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硬质胚乳奥帕克-2玉米籽粒品质性状组间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两个半硬质胚乳奥帕克-2玉米群体(T#-(34)QPMC#-3和陕综5号/O-2C#-0)为试材,采用胚乳硬质度0、1、2、3、4五级分类法,在硬质梯度基础上,探讨了单株赖氨酸产量、籽粒物理性状、营养品质性状的简单相关、典型相关分析,提出了赖氨酸与奥帕克-2主基因及其修饰基因调控体系的关系。结果表明:(1)籽粒物理性状中,硬质度、籽粒密度、百粒重与胚比、百粒体积呈负相关效应;(2)营养品质中,赖氨酸含量、蛋白质品质性状是其核心;(3)籽粒密度(或硬质度)可作为蛋白质品质的间接选择指标;(4)籽粒物理性状、蛋白质品质性状在赖氨酸产量构成中起决定性作用;(5)全籽粒蛋白质品质与胚乳蛋白质品质紧密相关,而与胚蛋白质品质无关,高赖氨酸高油分育种相统一;(6)重视赖氨酸含量、蛋白质品质、百粒重、籽粒密度等性状,对实现半硬质高产优质蛋白玉米育种目标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82.
介绍了机器人利用计算机视觉为向导,采用色度和强度信息对自然背景下的果实进行采摘的方法;提出了仅用颜色特征,采用贝叶斯决策分类模型对自然背景下的西红柿进行判别,并应用质心计算技术对这种分类模型进行了评价,得山对西红柿像素分类的正确性在80%以上的结论。  相似文献   
83.
长期不同施肥红壤磷素特征和流失风险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为探索长期施肥对红壤磷素吸附固持的影响,分析不同施肥土壤磷流失风险及影响因素。在南方丘陵区红壤上开展了持续25年的长期定位试验,处理包括:不施肥(CK)、施氮肥(N)、施磷肥(P)、施钾肥(K)、施氮磷钾肥(NPK1)、施2倍量氮磷钾肥(NPK2)、单施有机肥(OM)和氮磷钾配施有机肥(MNPK)。研究了不同施肥下土壤全磷、Olsen-P、Mehlich1-P、CaCl2-P含量及磷吸持指数(PSI)、磷饱和度(DPS)的变化,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对磷的吸附和解吸特征,并分析了土壤磷指标与土壤有机碳、pH、CEC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学磷肥有利于补充土壤磷素,特别是土壤全磷,并使Olesn-P和Mehlich 1-P有增加趋势,而对CaCl2-P影响不显著;施用化肥对DPS影响不显著,单施磷会降低PSI,低量氮磷钾提高了PSI,高量氮磷钾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长期施用有机肥(猪粪)土壤全磷增加,而Olsen-P、Mehlich 1-P和CaCl2-P则大幅累积, PSI显著降低, DPS显著增加。长期施用化肥处理土壤对新添加磷的吸附较强,长期施用有机肥降低了土壤对新添加磷的吸附;土壤全磷、Olsen-P、Mehlich1-P、CaCl2-P、PSI、DPS及最大吸附容量(Qm)与土壤pH、CEC、土壤总有机碳(TSOC)、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冷水提取水溶性有机碳(CWSOC)和热水提取水溶性有机碳(HWSOC)]间相关性较高;土壤磷指标和土壤有机碳、pH、CEC指标之间存在典型相关关系,第1对和第2对典型变量的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和0.951,达显著水平。研究表明,施用有机肥是调节土壤磷的供给和保持的重要措施,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和pH可能是反映红壤磷素供应和流失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84.
基于典范对应分析的干旱区春季盐渍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常规统计学和典范对应分析方法,对干旱区盐渍土土壤全盐量(TS)、盐分离子组成、碱化度(ESP)、pH、电导率(EC)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土壤为重度至轻度盐化,不同层次土壤中,Na+与Cl-、Ca2+与Mg2+保持较好的关联性。TS的空间分布,在0~50 cm全剖面上主要受控于Cl-、HCO3-和Na+离子;分层与全剖面的情况略有不同,Cl-、Na+在各个土层仍为主要控制离子。ESP在全剖面上其空间分布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小,0~10 cm土层主要受Na+与Cl-离子的制约;10~30 cm土层内主要受HCO3-离子的制约;30~50 cm土层未表现控制因子。pH在全剖面上受盐分离子的影响较小,分布较为均匀,表层受离子影响很小,在10~30 cm、30~50 cm土层内受HCO3-离子的影响微弱。EC在全剖面上的空间分布受控于Ca2+、Mg2+离子,30~50 cm土层主要受K+离子的控制,其他土层与全剖面相同。  相似文献   
85.
杭州市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木易  岳文泽  杜娟 《土壤》2012,44(2):326-331
基于遥感影像应用景观生态学及相关定量分析方法,剖析了杭州市区1991—2005年来的快速城市化阶段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并引入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方法进行驱动力机制分析。研究表明:①杭州市近15年来土地利用景观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农业景观与水体景观大量减少,并成为建设景观增加的主要来源,其中农业景观占建设景观来源的43.85%;②景观水平格局特征表现为斑块总数的增加、景观多样性的上升、景观破碎化程度呈现上升趋势、斑块优势在下降,说明大斑块对整个景观的控制作用随土地利用变化呈减弱趋势;③CCA排序结果清晰展现了杭州市8个区的景观格局指数与驱动因子的相互关系及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86.
为明确沂蒙山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改善区域人地关系,运用约束性排序分析方法,对沂蒙山区26个县(市、区)的土地利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约束条件下的格局变化进行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1997—2007年10年来,沂蒙山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异现象,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是沂蒙山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罗庄区、日照市辖区和枣庄市中区等县(市、区)以建设用地的快速增加为主要特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其土地利用变化驱动作用明显;沂源县、五莲县和莒南县等县(市、区)以耕地的萎缩和林地的扩展为主要特征,农产业的开发对于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具有较强的驱动作用;蒙阴县、宁阳县等县(市、区)以未利用土地、草地的减少和水域的增加为主要特征,人口的增加驱动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87.
通过对前置上切削旋转开沟机具运动学、动力学的分析和计算,以及对前置上切削旋转开沟功耗的分析,解决了小功率管理机挖深沟的问题;通过试验和生产考核,证明了该套机具可行性与先进性。  相似文献   
88.
液压系统中的密封失效原因及国产液压密封水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惠娟 《排灌机械》2005,23(6):42-45,49
密封失效是引起液压系统故障的重要原因。从现代液压控制技术对密封的要求着手。分析了密封失效的原因,总结了密封失效的评定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密封结构设计中的常见失效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国产液压系统密封的应用水平及其案例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89.
小麦冠层结构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典范相关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选用20个小麦品种(系),采用典范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小麦冠层结构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产量与其构成因素和植株特性呈显著相关,穗粒数和穗数对产量和单株产量的贡献均较大,干物重和株高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叶长与产量呈显著相关,倒三叶长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对单株产量的影响3片叶相近;茎壁厚、节间长与单株产量呈显著相关。产量构成因素与各冠层结构特性均存在显著的典范相关。茎壁厚和节间长与茎粗均相关显著;在叶片特性中,除叶宽与披垂度相关不显著外,其余各组性状间均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90.
为了探讨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的可能途径,对水稻产量与其生物产量、收获指数和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和通径系数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与有效穗数、穗实粒数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株高与穗长、穗粒数、生物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0.36、0.40;株高是构成生物产量的基础,该试验中株高与产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生物产量与产量呈正相关,说明生物产量的积累是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在通径分析中,直接通径系数的变化规律为穗实粒数>千粒重>有效穗>穗粒数>生物产量>结实率>株高>收获指数,认为:在通常保证一定有效穗、提高穗实粒数和穗总粒数、主攻大穗并适当兼顾粒重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植株高度以增加生物产量,可达到提高水稻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