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5篇
林业   2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50篇
  147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抗氧化剂对生物柴油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添抗氧化剂改变生物柴油的酸值与过氧化值,提高生物柴油的氧化安定性。该研究选择迷迭香(K1)和茶多酚(K2)2种抗氧化剂添加到生物柴油与柴油形成的调合油(B20)中,在186F柴油机上进行排放特性试验。考察了标定转速3000 r/min,10%、25%、50%、75%和100%负荷工况时,抗氧化剂对HC、CO、碳烟和NOx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与柴油相比,燃用B20调合油HC、CO排放和烟度值大幅降低,NOx排放增加;与B20调合油相比,燃用添加抗氧化剂(迷迭香和茶多酚)的K1B20和K2B20在各工况下生成的 HC、CO排放和烟度值的平均值分别升高了1.2%、10.2%、8.5%和6.4%、3.8%、4.3%,NOx排放分别比B20降低了9.5%和4.2%。添加抗氧化剂可以有效降低生物柴油的NOx排放。  相似文献   
92.
为提高镀层沉积速度,该文对电喷镀气缸的沉积速度进行多变量工艺参数优化。采用JMP软件对电喷镀进行试验研究,探讨了电压、镀液温度、两极间隙、镀液流速、两极相对运动速度对镀层沉积速度的影响,通过响应面分析和逐步逼近法分析了各影响因子与响应的关系,建立了二次回归数学模型。并利用二次曲面主轴梯度法进行了多变量函数优化,确定了镀层沉积速度的最佳工艺参数:电压15 V,镀液温度72℃,两极间隙1 mm,镀液流速1.2 m/s,两极相对运动速度170 mm/min,此工艺条件下得到的镀层沉积速度为79.13 μm/min,约是传统电沉积的130倍,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优化后镀层致密光滑,无气孔,镀层质量优等。研究结果可为高速电镀的实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
单缸柴油机一体式净化消声器设计与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通过机外净化的方式降低柴油机排放,基于单缸柴油机的工作特点,融合一体式净化消声器的设计要求,研制了一种单缸柴油机用一体式净化消声器。通过数值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设计的一体式净化消声器的催化性能、声学性能、空气动力性能以及结构性能展开研究,提高催化器转化效率和使用寿命,同时满足消声作用。整机性能试验表明:安装优化后的一体式净化消声器,整机噪声略小于原机消声器,整机八工况排放CO、HC、PM分别为0.94、0.46、0.40 g/k W·h,相比于仅采用机内净化的样机分别降低了85.4%,70.5%,28.6%,劣化试验后柴油机排放满足非道路柴油机国Ⅲ要求;一体式净化消声器采用优化结构,与原结构相比,由于排气气流均匀流经催化器,CO、HC和PM的转化效率分别提高了21.0%、25.8%和7.0%。该研究可为单缸柴油机的机外净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冷EGR温度对车用柴油机排放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得到冷却的废气再循环(EGR)技术对车用柴油机排放性能的影响,通过工况试验法研究了各工况下EGR温度对柴油机氮氧化物、碳氢化物、碳氧化物和烟度的排放量以及油耗率的影响,并由此得出柴油机各工况下的最佳EGR温度。试验表明,与热EGR相比,冷EGR能够明显降低氮氧化物和烟度的排放,同时能够降低油耗率,提高柴油机的经济性,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5.
为了寻求混入土壤中内燃机润滑油快速降解的途径,采用室内土壤试验方法模拟了不同土壤添加物对内燃机润滑油降解过程的影响。试验在一般土壤中混入5%内燃机润滑油模拟土壤污染情况,按不同处理方式组成A、B、C和D 4种试样,A试样为不加入内燃机润滑油和任何试剂及营养成分的空白试样,B试样在土壤中加入5%内燃机润滑油成为外观呈均匀状态的润滑油土壤混合物(以下简称油土),C试样在油土中加入12 g尿素和8 g过磷酸钙,D试样在油土中加入12 g尿素、8 g过磷酸钙和4 mL菌液。然后将试样在一定条件下放置,并定期测定和计算润滑油的降解量,得到土壤中润滑油降解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C试样经历36 d后内燃机润滑油的降解率达10.6%,比B试样的降解率提高35.9%;D试样经历27 d后润滑油的降解率可达13.9%,比B试样的降解率提高77.2%,比C试样的提高31.1%。总体而言,在被内燃机润滑油污染的土壤中添加一定量的尿素、过磷酸钙以及适宜的细菌,有利于加快土壤中内燃机润滑油的降解,但在一定时期内的降解率也是有限的。该文为润滑油快速降解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96.
不同工质对大型联合收割机余热回收的热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协同收集农作物联合收割机缸套循环水和烟气2种品位的余热,该文采用LR6A3L型号的内燃机进行试验,获得了在全负荷变速情况下的余热特性参数;选取2 200和1 700 r/min这2个试验工况点,采用工质R123、R245fa、R152a、R600和水建立了单种工质和2种工质分别协同收集2种品位余热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热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单种工质收集2种余热时,相同条件下,采用工质R245fa单位换热量所产生的?损最小,分别为0.122和0.129 k W;采用R152a和R1232分别收集缸套循环水和烟气2种余热,在相同条件下,吸收单位热量所产生的?损最低,分别为0.156和0.154 k W,且换热后产生的温升最高。研究结果可为联合收割机余热即时干燥粮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
为制定合理的活性控制压燃RCCI(Rreactivity Controlled Compression Ignition,RCCI)燃烧模式的控制策略,探明不同燃烧边界条件对RCCI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该研究在发动机转速和汽油能量预混比不变的条件下,用一台六缸重型柴油机进行了汽油/柴油双燃料RCCI试验,研究了不同循环能量(Cycle Energy,CE)下喷油定时(Start of Injection,SOI)和进气压力(Inlet Pressure,IP)对汽油/柴油RCCI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规律和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当CE从885增加到1 700 J时,SOI和IP对燃烧特性的影响规律不改变,但SOI和IP对缸内温度的影响程度增加,使缸内平均温度峰值分别增加约130和70 K,压力升高率峰值增加约0.054 MPa/°CA,而SOI和IP对滞燃期的影响程度不变;在排放方面,仅SOI对CO排放的影响规律发生变化,SOI和IP对HC排放的影响程度降低,使HC的排放分别减小约89和13.65 g/(kW•h),IP对NOx排放的影响程度增加,使NOx的排放增加约3 g/(kW•h),SOI对颗粒物总质量浓度的影响程度不变。研究结果可为制定合理的RCCI燃烧模式控制策略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8.
对光管冷却器和翅片管冷却器的冷却效率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结合Star-CD软件数值模拟的结果,指出了原翅片管冷却器的不合理结构参数设计,提出了翅片管冷却器结构的改进设计方案,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翅片管冷却器的冷却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9.
提出了启发式搜索应用于搜索引擎来获取特定的信息的策略。通过引入智能代理系统,自动完成搜索到的页面类型的判断,更快更准确地命中目标网页。试验结果表明,引入智能代理后的启发式搜索算法与传统的深度优先和宽度优先算法相比,获取信息的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0.
自由活塞发动机的活塞运动规律优化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四冲程、点燃式自由活塞发动机系统的输出效率,该文在分析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设定边界约束和路径约束,建立了活塞运动规律优化模型。基于系统工作过程中活塞分阶段运行的特性,采用高斯伪谱法离散状态与控制变量,将活塞运动规律优化问题离散化为非线性规划问题,并结合序列二次规划算法求解最优化问题。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分阶段的电磁力作用规律,优化活塞位移与速度曲线,可提高缸内气体对外做功能力与降低传热损失,使系统指示效率由41.0%增加到45.3%。同时由试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试验中系统发电效率由28.8%提升到31.2%,系统性能明显提升。该文对此类动力装置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