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9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55篇
林业   149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37篇
  450篇
综合类   298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59篇
园艺   44篇
植物保护   6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通过对山西省河曲县荒漠化防治效益的多维灰色动态评估,实现了静态的横向比较和动态的纵向比较。预测了不同土地利用系统的发展趋势,并划分了6种发展趋势类型:即高稳定型、低稳定型、中稳定型、上升型、下降型和不稳定型。结果表明,河曲县的荒漠化防治效益以上升趋势为主。  相似文献   
92.
93.
黄土丘陵沟壑区山地果园集流高效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山地果园集流节水利用的定位试验观测和分析的结果表明 :将果园修成“回”字形集水面 ,将超渗产流蓄贮 ,既可以减少果园水土流失 ,又能满足果树旱季用水 ;采用地膜覆盖、秸秆覆盖、绿色覆盖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地面蒸发 ,调节地表温度 ,增加土壤有机质 ,达到高效利用雨水资源的目的。该技术具有简便、实用、经济效益高的特点 ,适宜在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4.
在自然降水条件下,连续14年对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坡耕地及其4种退耕类型径流、侵蚀进行观测实验。结果表明:坡耕地退耕显著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退耕类型之间径流量和侵蚀量存在显著差异,其大小次序为:农耕坡地>牧草地>乔木林地>自然草地>灌木林地。地表径流和侵蚀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减流、减沙效应主要发生于7月和8月。牧草地累积减流、减沙效应随年度增加逐步下降,乔木林地的累积减流效应逐渐下降而减沙效应则逐步增加,灌木林地累积减流、减沙效应持续提高,自然草地则为先增长后降低的过程。14年观测结果表明:累积减流、减沙效应次序为:灌木林地>自然草地>乔木林地>牧草地。牧草地和乔木林地在短期具有较好的减流、减沙效应,而灌木林地和自然草地具有较好稳定持久的水土保持功能。  相似文献   
95.
山西省兴县地处晋西北,吕梁市北端,西与陕西省隔黄河相望,全县辖7镇10乡,属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国土总面积474万亩,宜林地90万亩,坡耕地100万亩,土壤为黄绵土,森林覆盖率为20%,年均气温8℃,绝对最高气温38℃,绝对最低气温-28℃,年降水量450毫米左右,海拔多在1000-1700米之间。全县总人口27万,其中农业人口24万。截至2009年底,全县财政收入3.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82元,属国家级贫困县。  相似文献   
96.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是土壤结构的关键性指标,是土壤环境、管理实践和土地利用类型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应用Le Bissonnais法中的快速和慢速湿润测定陕北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和湿润速度对土壤团聚体水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叶杨、侧柏、油松、杏4种林地土壤>0.2mm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分数、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较农地和苹果园土壤大,而农地和苹果园土壤团聚体粒级分布的分形维数D值较大,说明林地土壤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土壤有机质与>0.2 mm,MWD,GMD和D值呈极显著相关,说明土壤有机质是影响土壤团聚体形成和稳定的主要胶结物质。团聚体稳定性在2种处理下存在明显差异,快速湿润对团聚体破坏大于慢速湿润,说明消散作用在土壤团聚体崩解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7.
该文通过黄土丘陵沟壑区耀县树林村林场的土壤调查和分析,以土种为单元进行了土壤分类。用等化指数和与积的平均百分数评价了土壤质量。结合土壤质量以及与水土保持相关的土地利用现状,提出了协调生态环境及改善和发展经济的土地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98.
 通过对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不同林分的径流场近6年的定位观测,分析林分对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由山杨、油松、虎棒子、绣线菊、黄刺梅形成的次生林及虎榛子灌木林林分暴雨时产流产沙远较其他林分少;林草型林草带状间作、草林型林草带状间作和果园有较好的水土保持功能;低质量整地的果农复合经营模式暴雨时产流产沙较其他类型多,但在细致整地后其产流产沙明显减少;刺槐纯林林分郁闷度大、林下草本和枯落物量大,则暴雨时产流产沙少。  相似文献   
99.
10年科技攻关,王东沟小流域产业结构发生了显变化,由历史以种植业为主的一元结构,发展到“七五”时以种植业,副业为主的二元结构,现已发展到种植业、果业、工副业三元结构。农业产业三元结构增加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抗逆性。在连续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粮食生产持续发展,农民收入成倍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得以同步实现。  相似文献   
100.
 通过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几条典型小流域和现有治理模式的分析评价,初步确定了该区不同侵蚀类型区水上保持综合治理的关键措施及其组合方案。各区的组合比例如下。第1副区和第2副区:水平梯田18%~25%,人工造林45%~55%,人工种草20%~25%,坝地5.5%~7.5%,水地0.5%~2.7%;第3副区:水平梯田42%~48%,人工造林32%~38%,人工种草18%~22%;第4副区和第5副区:水平梯田28%~35%,人工造林40%~46%,人工种草13%~17%,坝地小于5%,水地小于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