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75篇 |
免费 | 91篇 |
国内免费 | 34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52篇 |
农学 | 108篇 |
基础科学 | 920篇 |
690篇 | |
综合类 | 1349篇 |
农作物 | 55篇 |
水产渔业 | 141篇 |
畜牧兽医 | 341篇 |
园艺 | 179篇 |
植物保护 | 1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7篇 |
2023年 | 98篇 |
2022年 | 148篇 |
2021年 | 186篇 |
2020年 | 109篇 |
2019年 | 144篇 |
2018年 | 77篇 |
2017年 | 121篇 |
2016年 | 158篇 |
2015年 | 166篇 |
2014年 | 217篇 |
2013年 | 225篇 |
2012年 | 229篇 |
2011年 | 256篇 |
2010年 | 221篇 |
2009年 | 233篇 |
2008年 | 237篇 |
2007年 | 211篇 |
2006年 | 174篇 |
2005年 | 155篇 |
2004年 | 150篇 |
2003年 | 90篇 |
2002年 | 97篇 |
2001年 | 100篇 |
2000年 | 72篇 |
1999年 | 67篇 |
1998年 | 61篇 |
1997年 | 50篇 |
1996年 | 39篇 |
1995年 | 40篇 |
1994年 | 55篇 |
1993年 | 28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29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75年 | 3篇 |
1958年 | 2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非洲猪瘟在我国流行已有两年多的时间,尽管很多科研团队都在致力于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但尚未有治疗措施和有效的疫苗来控制该病。因此现阶段“生物安全”是控制非洲猪瘟最为有效,也是唯一的方法。文章总结出目前规模化猪场常见的感染风险有“人员流动、物品流动、车辆流动、水源流动、猪群流动”(即“五流”),并提出严格控制“五流”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即“五流”生物安全防控),以减少外界病原与猪只的接触,稀释病原浓度,降低病原载量,最大程度地降低规模化养猪场感染疾病的风险。为当前规模化猪场建立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民航事业的高速发展,民航飞行学院肩负大量培养飞行员的重任,学院的训练飞行量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在学院目前机场空域及航线资源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如何保障飞行训练的安全,是管制指挥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遂宁机场飞行流量的分析,得出实际管制指挥中流量控制方法,希望对保障飞行安全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3.
泵站正向进水前池底坎整流机理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正向进水前池存在的不良流态,基于N-S方程和Realizable k-ε紊流模型,采用SIMPLE算法,数值模拟了正向进水前池中无任何措施和增设底坎整流措施的流态.CFD计算结果表明:原方案的前池两侧出现了大面积的回流区,泵站两侧机组进水条件差,水流偏斜较为明显;加底坎,且当底坎离进水池较远时,整流效果并不明显,前池内仍有大面积的回流产生,偏流依然严重;当底坎离进水池较近时,坎后旋涡直接影响到进水池的流态;通过CFD优化,底坎设在离进水池入口(7~10)D处,能明显改善前池的流态,水流能较均匀地流入各台机组;随着底坎坎高的增大,底层回流区会逐渐变小,较大回流区发生的位置也由坎后变为坎前,坎高的取值约为0.3H'时,前池内流态较好;底坎的顶宽尺寸对前池流态的影响较小.CFD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研究成果对正向扩散前池流态改善有借鉴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4.
45.
46.
47.
温室内采用的供试作物为青椒,在土壤水分相同的条件下(土壤含水率下限为60%~70%,以占田间持水率的百分比计)通过试验对比分析了日光温室小管出流和沟灌2种灌溉方式对土壤温度、土壤水分、青椒叶绿素含量及长势、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层深度为5、15、25、35 cm时,小管出流的土壤温度较沟灌依次高0.24、0.23、0.17、0.30℃。在灌水前后的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及含水率均大于沟灌,小管出流灌溉方式下青椒的叶绿素含量较沟灌高6.8%,产量较沟灌增产34%,水分生产率比沟灌提高了0.9倍。 相似文献
48.
利用3 种栽种植物的美人蕉(Canna indica Linn)湿地(M)、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Linn.) Spreng]湿地(L)、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 (Piper) Stapf]湿地(S)和未栽种植物的对照湿地(CK), 研究高、中、低出水口及不同植物对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水净化效果的影响。垂直流人工湿地进水来自常熟农业生态试验站生活污水厌氧池, 以间歇式进水方式运行, 进水水力负荷为0.15 m3·m-2·d-1。结果表明: 不同出水口位置对NH4+-N(铵态氮)、NO3--N(硝态氮)、COD(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出水口位置的降低NH4+-N 的去除率显著增加, 最大去除率达到98.3%。出水口位置升高NO3--N 与COD 的去除率则显著增加, 高出水口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7.4%和64.5%。与中、低出水口处理相比, 高出水口的TN(总氮)去除率提高22.5%~27.6%。而对TP(总磷)的去除率恰恰相反, 高出水口处理TP 去除率比中、低出水口低20.6%~28.9%。3 种有植物湿地—美人蕉湿地、狼尾草湿地、苏丹草湿地对NO3--N、TN、TP、COD去除率显著高于未栽种植物的对照湿地, 分别提高74.4%~98.6%、11.3%~17.8%、8.60%~16.3%与14.1%~19.0%。3 种植物湿地之间对NO3--N、TN、TP、COD 去除效果没有显著差异。对NH4+-N 的去除效果, 美人蕉湿地显著低于其他3 种湿地。以上结果表明, 通过对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出水口位置控制和栽种湿地植物,可以有效地改变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49.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模式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冬小麦生长期正处于华北平原降水较少的干旱季节,实现高产依赖于灌溉,是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的主导因素之一。随着国家地下水限采政策的实施,在地下水超采区如何稳定冬小麦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是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综述以往研究并结合典型地点田间试验结果,从冬小麦种植可减少休闲期土壤蒸发损失、具有的深根系系统可充分利用土壤储水、可利用微咸水替代淡水灌溉、通过限水灌溉发展优质麦生产、冬春形成覆盖层美化和防沙尘效应等方面论述了华北平原种植冬小麦的优势,提出华北平原冬小麦生产需要转变传统高耗水高产量理念,充分发挥冬小麦抗旱、耐盐能力强的特点,在不实施大规模压缩冬小麦种植面积条件下,通过冬小麦限水灌溉和微咸水利用满足对地下水压采需求,充分发挥华北平原冬小麦种植冬春防风沙、美化环境的生态功能,同时满足区域口粮安全的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