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2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74篇
林业   221篇
农学   125篇
基础科学   671篇
  425篇
综合类   1405篇
农作物   70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447篇
园艺   94篇
植物保护   116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213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1.
发展生态旅游是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核心,本质在于处理社会、经济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作为皖南山区重要的生物资源宝库,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开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目前保护区生态系统面临威胁,在旅游开发中,应以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为前提,通过合理开发利用生态旅游资源,实现自然保护区协调发展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12.
提莫菲维小麦与二倍体野燕麦远缘杂交后代的SRAP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SRAP技术分析了提莫菲维小麦二倍体与野燕麦远缘杂交后代的真实性及其特点.结果表明,22对SRAP引物中,20对引物在双亲间扩增出多态性条带,其多态性比率为71.76%.me4-em1、me4-em3和me3-em3 3对引物在提莫菲维与二倍体野燕麦杂交的F3株系中扩增出双亲的特异带,表明该F3株系具有双亲的遗传物质,该F3株系是提莫菲维小麦和二倍体野燕麦成功属间杂交的真实杂种后代.在该F3株系的扩增结果中部分双亲带型消失,并且提莫菲维小麦消失的带数远少于野燕麦消失的带数;同时有非父母标记新带型出现.杂种后代DNA序列的这种变化可能有利于新形成异源多倍体小麦的快速进化、遗传协调和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913.
25%甲维·毒死蜱水乳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甲维盐、毒死蜱的比例为1∶124时,对稻纵卷叶螟的LC50(18.86mg/L)最低,共毒系数(156.02)最高,增效作用最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药后7 d,25%甲维.毒死蜱水乳剂600~1200 mL/hm2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为86.40%~94.42%,表现出较强的胃毒、触杀性,与对照药剂毒死蜱乳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无显著差异;药后14 d,25%甲维.毒死蜱水乳剂600~1200 mL/hm2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为76.92%~88.00%,与对照药剂毒死蜱乳油的防效(77.17%)无显著差异,显著优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的防效(55.00%);25%甲维.毒死蜱水乳剂对稻纵卷叶螟的保叶效果以1200 mL/hm2为最好,达79.24%。25%甲维.毒死蜱水乳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的适期为卵孵盛期和低龄幼虫高峰期,推荐剂量为900~1200 mL/hm2,施用方式应选择在无露水时均匀细喷雾。  相似文献   
914.
适配体的研究进程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配体(aptamer)是指利用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SELEX)技术,从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文库中筛选获得的能够与靶分子特异结合的短单链DNA和RNA分子。筛选得到的适配体可以与DNA,RNA,蛋白质或其它靶分子结合,影响这些靶分子的性质,从而起到改变与靶分子相关的生物学功能的效果。而且研究发现,适配体在与靶分子相互作用时,不仅序列,它们所形成的三维结构也尤其重要。同时,适配体在生物医药研究方面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适配体的发展历程,以及一些典型适配体的生物学功效。提出了RNA适配体三维结构在与靶分子进行相互作用时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以期为RNA适配体的筛选提供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915.
遗传改良降低白肋烟杂交种烟碱转化率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和方法】本研究针对中国白肋烟主栽杂交种鄂烟1号烟碱转化株比例和烟碱转化率高的问题,采用转化株早期诱导鉴定和选择技术对其亲本进行了改良,配置出改良杂交种LC-1和LC-2,并探讨了其增质减害效果。【结果】经过3代定向选择后亲本材料B21的转化株比例由70.7%降低到0.0%~0.5%;B37由10.9%降低到0.0%~0.5%。两个改良鄂烟1号(2005年)的总转化株比例分别为5.0%和11.6%,分别比对照常规鄂烟1号的45.0%降低约 9倍和4倍;混合样品的烟碱转化率分别为2.14%和3.13%,比对照的10.65%分别降低4倍和2.4倍;总TSNA含量分别比常规种降低86.7% 和102.6%,其NNN 含量分别降低186.9%和155.5%。改良杂交种香味品质明显改善,表现为烟叶风格程度增加,香气质、香气量提高,杂气减少。【结论】改良杂交种生物碱组成得到优化,增质减害效果明显,具有很大的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16.
[目的]研究环维黄杨星D和羟丙基-β-环糊精的包合作用,寻找改善环维黄杨星D制剂性能的方法。[方法]采用相溶解度法研究环维黄杨星D和羟丙基-β-环糊精在水溶液中的包合作用;溶液搅拌法制备包合物;差示扫描量热法验证包合物的形成。比较了环维黄杨星D和包合物体外溶出度。[结果]在水溶液中环维黄杨星D和羟丙基-β-环糊精能够形成摩尔比为1∶1的包合物,包合反应是可以自发进行的放热过程。包合后环维黄杨星D10 min内的溶出度由14.7%提高到86.4%。[结论]环糊精包合技术显著提高了环维黄杨星D的溶解度和溶出度。  相似文献   
917.
表层风蚀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四子王旗耕地、普通草地和围封草地地表土壤颗粒的机械组成进行分析,利用分形模型,计算了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并探讨了风蚀土壤的分形维数与土壤粒度组成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关系,分析了土壤在风力侵蚀过程中的分形特征,同时讨论了利用分形维数来代替土壤粒度组成表征土壤风蚀程度的可能性。表明分形维数可为风蚀土壤结构及其质地状况的评价提供1个新的定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918.
光散射技术在土壤胶体颗粒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贾明云  朱华玲  李航 《土壤学报》2010,47(2):253-261
由于测试手段的限制,目前对土壤中粒径为0·001~1μm的"超微粒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微观效应研究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从散射角和悬液颗粒密度两个方面讨论了光散射技术在土壤胶体研究中的应用条件,探讨了土壤胶体颗粒凝聚动力学机制及形成的聚合体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对于本实验所用黄壤悬液,应用光散射准确测定的散射角范围为90°~135°,初始颗粒密度范围为1·90×10-3~0·119gL-1。(2)在自相关曲线平滑地衰减至基线且散射光强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可以用光散射技术准确测定土壤胶体颗粒凝聚过程中有效直径、最可几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变化,反映凝聚动力学规律。(3)在298K、90mmolL-1KNO3体系中用动态光散射测得黄壤胶体颗粒凝聚动力学为扩散控制团簇聚集机制,用静态光散射测得形成的聚合体分形维数为1·56±0·02。  相似文献   
919.
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结构及土壤蒸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团聚体分形维数、孔隙分形维数等指标,对比分析了秸秆在经过粉碎、氨化及与无机土壤改良剂混合3种措施处理后加入土壤对土壤团聚结构、土壤容重、孔隙度及低吸力段土壤水分蒸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碎并氨化处理过的秸秆施人土壤后,能显著改善土壤团聚结构,减小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秸秆加入土壤中会导致处理低吸力段土壤孔隙分形维数变小,孔隙分布均匀性、连通性变差.导致土壤蒸发速率过快,而无机土壤改良剂(氢氧化铁)能有效改善土壤孔隙分布.抑制土壤蒸发.当其与秸秆混合施用时,对雨水保蓄利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20.
唐山地区水资源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面蒸发量、气温和降水是估算水资源各分量的重要物理量。利用唐山地区7个站点1959-2006年的月平均气温及月降水资料,分析了唐山地区气温、降水的变化特征,用高桥浩一郎的陆面蒸发经验公式估算了蒸发量,并分析计算了相应的降蒸差及其演变特征。结果显示:(1)自1995年发生由冷到暖的突变以来,当地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线性倾向值为0.3℃/10a。(2)降水量、蒸发量和降蒸差季节分布和逐月分布一致,1月最小,7月最大。夏季降水最为丰富,秋季次之,春季和冬季最少。(3)降水量和降蒸差的年际间变幅很大(降水距平值范围为-260.3-384.9mm),且呈减少趋势,蒸发量变幅没有降水量变幅大(蒸发距平值范围为-127.4~147.1mm),且年际间相对稳定。(4)未来本地区旱涝问题依然存在,水资源短缺的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