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196篇 |
免费 | 803篇 |
国内免费 | 61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425篇 |
农学 | 781篇 |
基础科学 | 6800篇 |
1233篇 | |
综合类 | 8425篇 |
农作物 | 1003篇 |
水产渔业 | 590篇 |
畜牧兽医 | 3995篇 |
园艺 | 3215篇 |
植物保护 | 1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9篇 |
2023年 | 426篇 |
2022年 | 738篇 |
2021年 | 1141篇 |
2020年 | 908篇 |
2019年 | 1227篇 |
2018年 | 366篇 |
2017年 | 1319篇 |
2016年 | 1447篇 |
2015年 | 1064篇 |
2014年 | 1628篇 |
2013年 | 1735篇 |
2012年 | 1614篇 |
2011年 | 1677篇 |
2010年 | 1581篇 |
2009年 | 1459篇 |
2008年 | 1333篇 |
2007年 | 1294篇 |
2006年 | 1177篇 |
2005年 | 1123篇 |
2004年 | 1038篇 |
2003年 | 1007篇 |
2002年 | 718篇 |
2001年 | 548篇 |
2000年 | 459篇 |
1999年 | 366篇 |
1998年 | 368篇 |
1997年 | 365篇 |
1996年 | 325篇 |
1995年 | 306篇 |
1994年 | 299篇 |
1993年 | 314篇 |
1992年 | 258篇 |
1991年 | 203篇 |
1990年 | 223篇 |
1989年 | 191篇 |
1988年 | 36篇 |
1987年 | 33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5篇 |
1975年 | 5篇 |
1974年 | 2篇 |
1957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从海南洋浦近海岸分离到1株产脂肪酶的酵母菌株,经鉴定为季也蒙毕赤酵母(Pichia guillier-mondii),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发酵条件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橄榄油、初始pH值和K2HPO4浓度对脂肪酶生产具有显著的影响;利用响应面法对3个因子进行了优化,获得了最佳发酵条件为橄榄油31.57 g/L,硫酸铵10.00 g/L,NaCl 30.00 g/L,K2HPO4 1.16 g/L,初始pH值7.30,28℃培养72 h,脂肪酶活力达到18.20 U/mL。 相似文献
902.
应用均匀设计法安排动物试验,以仔猪日增重、饲料采食量和腹泻指数作为指标优化4株乳酸杆菌在饲料添加剂中的比例。乳酸杆菌在日粮中的6个水平分别为: 2. 0×104, 4. 0×104, 6. 0×104, 8. 0×104, 1. 0×105, 1. 2×105,按6水平4因素均匀设计表安排动物试验,每个处理仔猪饲喂基础日粮加不同组合的乳酸杆菌制剂。复合乳酸杆菌制剂以0. 1%的比例添加到日粮中,测定仔猪日增重、饲料采食量、饲料转化率、腹泻得分和腹泻次数。结果表明, 4株乳酸杆菌对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和腹泻有明显的互作效应。格氏乳酸杆菌在8. 3×104 CFU/g对防治腹泻的效果最好,嗜酸乳酸杆菌预防腹泻的效果随着浓度增高而逐渐增强。综合考虑不同菌种的作用以及仔猪断奶后不同阶段生长性能和断奶后腹泻的情况, 4株乳酸杆菌在断奶仔猪日粮中的合理比例为每g:格氏乳酸杆菌, 4. 0×104CFU;罗伊氏乳酸杆菌, 6. 0×104 CFU;嗜酸乳酸杆菌, 1. 0×105 CFU;发酵乳酸杆菌, 4. 0×104 CFU。 相似文献
903.
采用正交和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法,研究Mg2+、dNTP、Taq DNA聚合酶、引物、模板DNA、退火温度及循环次数对ISSR-PCR扩增效果的影响,建立并优化战骨ISSR-PCR反应体系和程序,即25μl的体系中合Mg2+ 2.0 mmol/L,dNTP 0.2 mmol/L,TaqDNA聚合酶1.0U,引物0.8μmol/L,模板DNA 50 ng,10×Buffer 2.5μl.退火温度、循环次数分别为52℃、45次.结论:结合正交和单因素试验可快速建立ISSR-PCR反应体系.该体系稳定、可靠,可用于战骨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904.
基于番茄皮渣籽、皮物理形态和在介质水中悬浮特性的差异,设计了一种具有多个旋转式进料分配器的番茄籽皮分离机。简述了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对核心工作部件结构进行了理论分析,对关键性能参数进行了设计计算。分离试验表明:该机性能稳定,分离效果好,能够满足番茄皮渣深加工对籽、皮分离的生产需要,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05.
讨论了基于网络和VR技术的协同设计在机电产品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构造了这项技术的体系结构,指出了这一研究领域中关于MAS和应用集成技术等几个关键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906.
新型分离清选装置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实际应用中分离清选机械的不足,研制了一种新型分离清选装置。工作时,利用独特的钢丝回转筛结构,保持了有效的筛分效率。通过试验,考察了生产率、净度、夹带率等清选效果指标,获得了合理的钢丝回转筛结构和工作参数。 相似文献
907.
908.
五种微肥配施对紫花苜蓿干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配合比例的微肥对苜蓿草产量的影响,试验以Zn、Mn、Cu、B、Mo五种微肥作为试验因子,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微肥对苜蓿干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苜蓿干草产量有显著影响的因子是锰肥和钼肥,有显著影响的交互项为锌肥与铜肥、锰肥与钼肥;而且在本试验条件下,施用较大量的锌、铜肥或施用较少的锌、铜肥苜蓿易获得高产,施用较少量的锰肥和钼肥,苜蓿可获得高产。通过模拟寻优得到微肥配施最佳方案为:Zn为10 kg/hm2,Mn为2 kg/hm2,Cu为2.5 kg/hm2,B为0.5 kg/hm2,Mo为75 g/hm2。建立了有关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909.
采用系统动力学仿真系统,建立了长武县土地资源-人口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系统仿真模型,依据仿真结果,提出了长武县本世纪示到2020年土地生态设计方案及其相应的实施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910.
采用五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影响冈杂棉8号F1产量形成的密度、施纯氮量(N)、施纯磷量(P2O5)、施纯钾量(K2O)和喷DPC量等栽培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纯氯量和喷DPC量是影响冈杂棉8号F1产量的主要栽培因素,其经济效益不仅受主要栽培因素对产量效应作用的影响,而且受栽培因素的价格因素的影响.因此,冈杂棉8号F1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以每公顷密度2.7万-3.0万株、施纯氮量337.5-412.5 kg·hm-2、施纯磷量90.0-120.0 kg·hm-2 、施纯钾量225.0~300.0 kg·hm-2、喷DPC量不超过45 g·hm-2为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