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4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31篇 |
专业分类
农学 | 131篇 |
基础科学 | 10篇 |
26篇 | |
综合类 | 375篇 |
农作物 | 26篇 |
畜牧兽医 | 14篇 |
园艺 | 9篇 |
植物保护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51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34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32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38篇 |
2011年 | 54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27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适宜机播深度及覆土厚度提高苦荞幼苗素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索西南丘陵山区苦荞机械播种的可行性和提高机械播种质量的农艺措施,该试验研究了播深(2,4,6 cm)和覆土(不覆土为对照)对苦荞幼苗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深度对苦荞幼苗性状影响最大,4 cm播深有利于培育苦荞壮苗,播深2 cm时表现为出苗率差、基本苗和成苗率低,根系活力、茎粗小、干物质量、单株叶面积及叶绿素含量下降,而播深6 cm时地中茎过长导致出苗率下降,株高、干物质量、单株叶面积、茎粗和叶绿素含量均降低;覆土有利于提高苦荞的出苗率和根系活力,干物质量增加,地中茎适度增长,幼苗素质较不覆土高。苦荞幼苗各性状主成分分析表明,各播深处理条件下苦荞幼苗性状差异较大,覆土加剧了各处理间的分异程度。在机械播种后进行苦荞幼苗素质评价时,应选择株高、根系活力、总干物质量、根干物质量、茎粗、单株叶面积、地中茎长度适中和子叶节长度等指标,能够准确地反映苦荞幼苗素质。综合可知,采用4 cm播深和覆土最有利于提高苦荞幼苗的素质。 相似文献
42.
43.
44.
45.
辐照对苦荞种子发芽及苗期细胞膜与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不同剂量(100~500Gy)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3个苦荞品种的干种子,研究γ射线对苦荞幼苗的性状、膜透性和保护酶活性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3个苦荞品种的发芽率、苗高、根长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逐渐降低,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SOD酶活性和POD酶活性则逐渐增加,但在0~300Gy剂量辐照范围内的晋荞2号和九江苦荞的SOD酶活性呈现增加-降低-增加的趋势。γ射线对不同品种各性状产生的影响程度也不同,3个品种辐照敏感性依次为九江苦荞>西农1号>晋荞2号。 相似文献
46.
苦荞芽期黄酮合成关键酶和MYB转录因子基因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作为一种药食两用植物,富含以芦丁为主的黄酮类化合物.苦荞芽期芦丁含量较高,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选用西荞2号,采用AlCl3法测定了苦荞芽期6~10 d胚轴和子叶中的总黄酮,采用半定量RT-PCR分析其黄酮合成途径中主要关键酶基因苯丙氨酸氨裂解酶基因(Pal)、查尔酮异构酶基因(Chi)和黄酮醇合酶基因(Fls),以及MYB转录因子基因FtMyb1、FtMyb2和FtMyb3的相对表达水平,并对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以相关系数绝对值大于0.75为阈值,子叶中,总黄酮的积累与FtMyb3表达显著正相关(0.9625),与FtMyb2表达显著负相关(-0.8572); Chi与FtMyb2表达显著正相关(0.8468),与FtMyb3表达显著负相关(-0.8010):Pal、Chi和Fls表达彼此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19、0.8920和0.7584.子叶中总黄酮含量在4.58%~5.54%之间,且随芽期递增.Pal、Chi和Fls整体表达趋势相似,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Fls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前二者.FtMyb2和FtMyb3整体表达趋势相反,FtMyb2呈下降趋势,FtMyb3呈上升趋势.胚轴中,总黄酮含量与Chi显著负相关(-0.8989); Fls与Chi显著负相关(-0.7498).结果提示,苦荞芽期黄酮合成的分子机制较为复杂,但部分基因表达仍存在显著相关性联系,为进一步选择苦荞分子操作靶位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48.
49.
为解决玉溪烟后本地苦荞品种退化、产量低、适应性差等问题,2020年在玉溪引种9个苦荞品种进行烟后种植试验及评价,旨在筛选出适宜玉溪烟后种植的适应性强、丰产性和稳定性好的苦荞品种。结果表明,供试苦荞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呈正相关,主茎节数对产量有显著影响。各性状与产量相关性由大到小排序为主茎节数、单株粒数、主茎一级分枝、单株粒重、株高、千粒重。云荞1号产量最高,达2 740.14 kg/hm2,较对照增产16.10%,其次是云荞2号,达2 720.14 kg/hm2,较对照增产15.25%;黔苦6号产量排第3,达2 610.13 kg/hm2,较对照增产10.59%。丰产性和稳定性评价表明,云荞1号和黔苦6号在烟后种植的产量水平高且稳定性和适应性好,昭苦2号和格务在玉溪烟后种植具有较好适应性、丰产性和稳定性,在玉溪烟后种植推广具有较好前景。 相似文献
50.
甜荞和苦荞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甜荞和苦荞为材料 ,对荞麦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小红花甜荞染色体核型为 2 n=2 x=16=12 m 4 sm (4SAT) ;日本甜荞和山西甜荞染色体核型均为 2 n=2 x=16 =16 m(4SAT) ;威宁苦荞染色体核型为 2 n=2 x=16 =12 m(2 SAT) 4 sm。小红花、日本甜荞、山西甜荞和威宁苦荞的染色体臂比变化范围分别为 1.10~1.86、1.11~ 1.5 7、1.0 6~ 1.5 2和 1.2 0~ 2 .89。小红花和威宁苦荞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分析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