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4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31篇 |
专业分类
农学 | 131篇 |
基础科学 | 10篇 |
26篇 | |
综合类 | 375篇 |
农作物 | 26篇 |
畜牧兽医 | 14篇 |
园艺 | 9篇 |
植物保护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51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34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32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38篇 |
2011年 | 54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27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发挥苦荞种植优势 做大做强苦荞产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国内外苦荞的生产和利用概况,指出中国是唯一大面积种植苦荞的国家,是第一大苦荞出口国。山西省的苦荞科研、生产和加工起步较早,为全面开发苦荞产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议科研、教学、企业、市场密切配合,努力培育苦荞产业,让苦荞产品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2.
33.
晋北地区不同苦荞品种产量和品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筛选适宜晋北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专用苦荞品种和探明产量与营养品质的内在关系,以14个苦荞品种为材料,比较不同苦荞品种农艺性状、产量及主要营养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产量最高的4个苦荞品种分别为云荞2号、晋苦荞2号、西荞5号和晋苦荞6号,比平均产量分别高25.5%、23.6%、15.3%、12.2%;产量与单株粒数、千粒重、主茎节数和分枝数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产量与淀粉、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黄酮含量呈不显著负相关(r=-0.227);产量较高的云荞2号和羊坪早熟荞的品质较差,而蛋白质含量最高和黄酮含量最高的品种产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综合产量和品质结果,晋苦荞2号产量处于较高水平,蛋白质产量和黄酮产量均处于最高水平,是兼顾高产与优质的适宜在当地推广种植的品种。 相似文献
34.
35.
苦荞新品种黔苦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苦荞新品种黔苦3号(原名:黔威3号,代号:3-254)系贵州省威宁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威宁凉山苦荞为亲本,采用单株选择法选育而成。于2008年1月22日经国家小宗粮豆鉴定委员会鉴定,定名为黔苦3号,编号为国品鉴杂2008002,适宜在陕西、青海、河北、内蒙、宁夏、甘肃、云南、贵州、四川等省种植。2002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产量为140.35kg/667m2,比九江苦荞(ck1)增产18.4%,比地方品种(ck2)增产22.3%。2003~2005年试验西南春播组平均产量为163.4kg/667m2,比对照九江苦荞增产16.6%,居参试品种第1位。参试点23个,增产点19个,增产点比例82.6%,比对照增产23.3%;西北春播组平均产量为155.7kg/667m2,比对照九江苦荞增产14.5%,居参试品种第3位。参试点28个,增产点22个,增产点比例78.6%,比对照增产21.8%。2005年在甘肃平凉、四川昭觉、贵州六盘水、甘肃定西、陕西靖边5个试点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14.37kg/667m2,较统一对照九江苦荞平均增产20.0%。2007年在云南昆明、昭通两个试点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66kg/667m2,较统一对照九江苦荞平均增产33.4%;较当地对照品种增产55.2%。 相似文献
36.
苦荞的营养价值不仅在于常量营养成分组成特殊,其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组成合理,淀粉中抗性淀粉比例较高,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很高,而且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手性肌醇、芦丁、槲皮素等对人体具有保健作用的成分.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营养组成,使得苦荞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抗贫血、抗疲劳、抗氧化等多项保健功能.
…… 相似文献
37.
后熟对苦荞子粒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荞1号和黑丰1号为材料,研究了采收后后熟对苦荞子粒千粒重、单株粒重、黄酮类化合物及主要贮藏物质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随后熟时间的延长,苦荞子粒的千粒重和单株粒重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2个品种均以后熟21d最高。同时,黄酮类物质(总黄酮、芦丁、槲皮素、山奈酚)含量有类似的变化趋势,但品种间存在差异。在苦荞种子的主要贮藏物质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在后熟7d时达到最高,后期逐步下降;淀粉含量先下降后上升,且在14d时达到最低。西荞1号和黑丰1号子粒粗脂肪含量随后熟时间的延长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后熟对苦荞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8.
苗期耐低氮基因型苦荞的筛选及其评价指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缺氮是造成我国黄土高原冷凉地区农业低产的主要原因。为了筛选耐低氮苦荞基因型及适宜鉴定指标,采用苗期水培方式,测定9个不同基因型苦荞在不同氮水平下的农艺性状、生理特性及植株氮素利用等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计算各指标耐低氮指数,通过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评价各基因型苦荞综合耐低氮能力。结果表明,低氮胁迫下,苦荞地上部生长受抑制程度大于根系,株高、茎粗、叶面积、地上部干重、根系体积、根系表面积及根系平均直径均呈下降趋势,主根长和根冠比呈上升趋势;根系活力、根系硝酸还原酶(NR)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有所下降,而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及游离脯氨酸含量有所升高;叶片叶绿素含量、Fm和Fv/Fm降低,而Fo升高;植株全氮含量及氮积累量降低,而由于植株氮积累量降幅明显大于生物量降幅,导致氮利用效率显著升高。将25个单项指标转化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达87.44%),并将9个苦荞基因型划分为耐低氮型、中间型和不耐低氮型。为了预测苦荞基因型的耐低氮能力,将D值作因变量,各指标耐低氮指数作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最优回归方程,筛选出株高、茎粗、叶面积、根冠比、叶绿素含量、Fm、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氮利用效率8项对苦荞耐低氮能力有显著影响的指标,并且9个苦荞基因型的苗期耐低氮能力预测值Y与D值显著相关(R2=0.998,P0.01),表明这8个指标可用于耐低氮苦荞基因型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39.
40.
以山西灵丘苦荞壳干燥粉末为试材,利用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对苦荞壳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不同乙醇浓度、时间、液固比、功率4因素,通过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并以叔丁基对苯二酚为对照品,采用DPPH法研究不同方法苦荞壳黄酮提取物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苦荞壳总黄酮的最佳微波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57.54%、微波时间41.09s、液固比65.4∶1mL/g、微波功率264.16W,总黄酮得率实测值为1.9800%,预测值为2.004%;苦荞壳黄酮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不同方法提取液在对DPPH的清除率为50%时,苦荞壳黄酮浓度为0.96μg/mL(超声波法)、1.40μg/mL(微波法)、1.27μg/mL(索氏法),而叔丁基对苯二酚的浓度为2.40μg/mL(CK),试验表明苦荞壳黄酮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