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15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304篇
林业   919篇
农学   688篇
基础科学   263篇
  225篇
综合类   2803篇
农作物   1024篇
水产渔业   121篇
畜牧兽医   2069篇
园艺   277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242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246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261篇
  2014年   375篇
  2013年   341篇
  2012年   472篇
  2011年   470篇
  2010年   517篇
  2009年   519篇
  2008年   580篇
  2007年   464篇
  2006年   449篇
  2005年   355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250篇
  2002年   209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16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浅谈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主要侵害雏鸭(雏鹅)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性病变是发生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关节炎。近年来,随着养鸭业的迅猛发展,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易发难治,目前已经成为制约养鸭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本病已在世界许多集约化养鸭的国家发生,给养鸭业造成了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132.
本研究旨在探讨谷物膳食纤维(DF)对高胆固醇饮食小鼠的脂质代谢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C57BL/6J小鼠30只,并根据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CO组,n=8)、基础饲粮+5 g/kg DF(CO+DF组,n=8)、高脂高胆固醇饲粮(HF组,n=7)及高脂高胆固醇饲粮+5 g/kg DF(HF+DF组,n=7)。试验期8周,测定各组小鼠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生化指标、粪便总胆固醇(TC)、短链脂肪酸(SCFA)、相关肝脏胆固醇和胆汁酸(BA)蛋白表达及肠道菌群。结果表明:1)CO+DF组的最终体重显著低于CO组(P<0.05),与HF组相比,CO组和HF+DF组的4周和最终体重均显著降低(P<0.05),肝脏和脂肪的重量显著减少(P<0.05)。且与HF组相比,DF+HF组摄食效率显著降低(P<0.05)。2)CO+DF组血清TC、甘油三酯(TG)含量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以及肝脏TC和TG含量显著低于CO组(P<0.05),CO组和HF+DF组显著低于HF组(P<0.05),粪便TC含量仅在HF+DF组显著低于HF组(P<0.05)。3)DF对肝脏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REBP-2)、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肝脏X受体α(LXRα)、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Ⅰ(LC3-Ⅰ)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蛋白表达没有显著影响(P>0.05)。CO+DF组肝脏胆固醇7-羟化酶(Cyp7a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低于CO组(P<0.05),但HF组和HF+DF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4)HF+DF组的粪便总SCFA和丙酸盐含量显著高于HF组(P<0.05)。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CO+DF组和HF+DF组的粪便丁酸盐含量显著增加(P<0.05)。5)在门水平上,DF组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减少,HF+DF组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高于HF组。梭状芽孢杆菌属ⅪⅤa(ClostridiumⅪⅤ)相对丰度在CO+DF组和HF+DF组显著增加(P<0.05)。此外,与其他组相比,仅HF+DF组中阿克曼菌属(Akkermansia)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见,每千克饲粮添加5 g DF可降低饲喂含脂45%饲粮小鼠的体重和肝脏脂肪含量,降低血清TC、TG含量及AST和ALT活性以及肝脏TC和TG含量,降低胆固醇合成相关蛋白Cyp7a1的表达水平,提高总SCFA含量及肠道有益菌群和优势菌群相对丰度。  相似文献   
133.
温光和种植制度对棉花早熟性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研究了气候和种植制度对棉花早熟性和主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早熟性和纤维长细强指标受温光影响最大,熟制次之,栽培技术第三。进一步分析,气温中日最低温度对纤维品质影响最大。温光、熟制和栽培技术有互作效应,三者互作对细度影响最大,强度次之,长度影响最小;采用促早栽培,提高霜前花率有利于改进整体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134.
为减小香蕉茎秆纤维提取机刀片工作时的最大应力,增大其安全系数,利用SolidWorks软件对刀片进行三维建模,运用软件的Simulation插件分析刀片的应力、应变云图,并对刀片相关尺寸进行优化设计。优化结果显示,刀片的最大应力由68.58MPa下降到49.33MPa,下降约28%;刀片的最小安全系数由3.21上升到4.47,增加了约1.4倍;刀片的质量由0.702kg下降到0.698kg,达到了优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5.
碳水化合物是早期断奶仔猪的主要能量来源,对仔猪的生长和发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该文结合仔猪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生理消化特点,对早期断奶仔猪的碳水化合物营养需求、消化吸收机理及几种主要仔猪碳水化合物类型和用量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为合理调配早期断奶仔猪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成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6.
膳食纤维在断奶仔猪饲料中的功能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断奶仔猪日粮中,纤维性原料的功能特性可能比其化学组成更为重要。本文综述了膳食纤维对仔猪断奶期间消化道的功能性影响,当仔猪肠道健康程度较差时,添加中等水平的不溶性纤维(较粗颗粒),对改善断奶后前2周仔猪的肠道健康可能有正面影响,这可能与膳食纤维促进胃肠道(GIT)的成熟和肠道有益菌群的生长,以及阻止病原菌在胃肠道黏膜上粘附有关。另一方面,由于断奶后前2周,仔猪尤其是早期断奶、卫生较差农场的仔猪消化能力弱,应避免在日粮中使用可溶性和快速发酵的纤维。猪只适应了固体饲料以后,可逐步加入可溶性和可发酵纤维,以促进未消化养分的健康发酵,并促进短链脂肪酸在结肠粘膜更好吸收。当卫生条件差时,应限制断奶仔猪日粮中的可发酵纤维和粗蛋白水平,以避免肠道菌群失调而增加腹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7.
为研究不同纤维原料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取72头体重相近、健康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Ⅱ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1%YWS(可溶性膳食纤维为主原料)、1%饲用竹粉(不可溶性膳食纤维为主原料),试验期为14 d。结果发现: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1.43%、12.99%,料肉比分别降低16.77%、10.56%,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增重经济效益分别比对照组提高6.21、3.87元/头。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断奶仔猪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67.2%(P> 0.05)、87.6%(P <0.05);血清尿素氮分别比对照组降低25.24%、17.31%,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上述结果表明,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1%YWS或饲用竹粉可能通过促进脂类和蛋白质代谢对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发挥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8.
利用苹果加工下脚料生产膳食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研究利用苹果加工后的下脚料生产膳食纤维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产品质量标准及综合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139.
湖北棉区棉花品种改良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商品率高、涉及行业多、产业链条长,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湖北省地处长江中下游棉区,常年棉花种植面积在 500万亩左右,棉花生育期间的光照、热量充足,棉花纤维品质较优,是国家的优质棉基地.半个世纪以来,湖北棉花品种改良取得了辉煌成就,培育了 40多个优良棉花品种,为湖北棉花生产做出了杰出贡献.但面对当前棉花市场的新情况,湖北棉花品种仍然存在纤维品质单一、产量徘徊不前等不足.因此对湖北棉区棉花品种改良方向和对策进行探讨,对提高湖北棉花生产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0.
1981~1988年对征集的215份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进行了形态、农艺性状、原麻产量、纤维品质鉴定及抗逆性、花叶病发病情况的田间调查。根据鉴定结果,归并为170个品种。提出一些优良种质为科研、生产利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