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3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42篇 |
专业分类
农学 | 71篇 |
基础科学 | 6篇 |
25篇 | |
综合类 | 375篇 |
农作物 | 12篇 |
畜牧兽医 | 12篇 |
植物保护 | 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37篇 |
2015年 | 36篇 |
2014年 | 42篇 |
2013年 | 46篇 |
2012年 | 28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3篇 |
195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半干旱区旱地不同覆盖方式对糜子耗水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半干旱区旱地不同覆盖方式对糜子耗水特征和产量的影响,测定了全膜覆土穴播(PMS)、全膜覆盖穴播(PM)和露地穴播(CK)3种不同处理的糜子发育动态、0—200cm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糜子地上生物量动态、产量和耗水量。2a的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后糜子营养生长期缩短,生殖生长时期延长,但全生育期缩短;PMS处理的糜子的生育期较CK缩短12~13d,较PM延长10~11d。地膜覆盖使糜子拔节前0—20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增加,随糜子生育进程的推进,3种处理的耗水量依次为:PM>PMS>CK。在抽穗前,PM的地上生物量最大,其次为PMS,CK最小;在收获期,PMS的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PM。PM和PMS的产量较CK分别在2009和2010年提高了83.53%和64.56%,115.51%和84.47%;与PM处理相比,PMS的糜子产量在2009年和2010年提高了17.42%,18.18%,但两个处理的土壤耗水量在2a均无显著差异。因此,通过覆盖降低棵间蒸发是提高旱地糜子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主要途径。通过覆盖方式的选择来调控糜子的发育进程和耗水过程,对提高糜子产量和WUE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2.
钾肥施用量对糜子产量农艺性状及倒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糜子栽培中钾肥的最佳施用量,以糜子品种赤黍1号为试材,设钾肥施用量0(不施, CK)、60、120、180、240和300 kg/hm2计6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调查了不同施钾量对糜子产量、农艺性状和倒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赤黍1号上施用钾肥,有利于提高籽粒产量,其中施钾量为120 kg/hm2时产量最高;对株高、穗长和节数影响不显著,对茎粗和分蘖数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对单丛穗粒重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能够有效降低倒伏率和倒伏角度,施钾量为120 kg/hm2时倒伏率和倒伏角度均最小。施钾量为120 kg/hm2时能够同时提高赤黍1号的籽粒产量和抗倒能力,赤黍1号栽培中理想的施钾量为120 kg/hm2。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以6份不同地理来源的糜子资源为试验材料,基于前期转录组测序获得的1 000对SSR引物,选出200对进行多态性检测,以期构建一批可以准确评估糜子种质遗传差异的分子标记。【方法】用Primer Premier5.0软件设计引物,改良CTAB法提取DNA,PCR扩增DNA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筛选引物多态性;用PowerMarker3.25和PopGen 1.32计算遗传多样性参数。【结果】200对引物中97对呈单态性,80对呈多态性。单碱基序列重复引物有20对,10对具多态性,其重复基元是A(50%)和T(50%)。二碱基序列重复引物有36对,15对具多态性,其碱基重复类型有7种(AG最多,TC、GC和GA次之,CA、TA和AC最少)。三碱基序列重复引物有144对,55对具多态性,其碱基重复类型有24种(GGC、GCG和GCC最多,GAA、GCT和CGC等次之,ACC、AGG、CAG、CGT、AAG、AAC、TCG、CGA、ATT、CAA和CCA最少)。就引物分辨率(Rp)值而言,1—3碱基序列重复引物分别为0.67—4.67(平均2.07)、1.33—4.33(平均2.73)和0...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和时间浸种对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种子萌发特性和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提高其出苗率和产量提高科学指导。[方法]对糜子种子进行不同温度(15、20、25、30、35℃)及不同浸种时间(6、12、24 h)处理,在田间条件下观测其生育期并测定其产量。[结果]内糜5号、内糜6号和伊选黄糜3个品种在30℃下处理24 h后发芽率和产量较高,在25℃下处理24 h后出苗率最高。[结论]该研究可为糜子的安全性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110.
根据糜子胚乳直链淀粉合成调控基因Waxy(GBSSI)上已知功能位点的核苷酸差异设计功能分子标记,并对山西省270份糜子资源进行基因型检测和基因分型。通过对粳糯性状的鉴定,将表型与基因型结合对分子标记进行验证。对46份不同基因型糜子资源进行直链淀粉含量测定,分析该基因的遗传效应,评估其育种利用价值。GBSSI基因在糜子中以2种形式(L和S)存在,针对S型基因15 bp的InDel位点设计了一个功能标记(RYW214),该标记能有效区分126 bp、141 bp和杂合(126/141 bp) 3种带型,粳糯性鉴定显示该标记结果与表型鉴定结果吻合度高,达93.30%,Pearson相关性指数r为0.745。针对L型基因上的一个单核苷酸插入位点和一个SNP位点,设计了2个CAPS标记(RYW215、RYW216),该标记可对L基因准确分型。270份资源中,共有11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S-15/LF最多,有84份(31.10%),其次是S0/S-15/LF (22.96%),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