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0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293篇
林业   314篇
农学   117篇
基础科学   653篇
  429篇
综合类   1749篇
农作物   80篇
水产渔业   56篇
畜牧兽医   566篇
园艺   165篇
植物保护   79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191篇
  2022年   202篇
  2021年   191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235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基于离散余弦变换和区域生长的白粉虱图像分割算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图像分割是病虫害自动识别的难点之一,目前大多基于颜色、纹理等信息采用阈值法或聚类法进行分割,简单,易实现,但分割精度较低。该文针对田间开放环境中,不能用颜色、纹理特征有效分割病虫害图像的问题,引入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DCT),提出用清晰度对病虫害图像进行分割,以提高分割精度。DCT的低频信号表示图像轮廓,高频信号表示图像细节,对于病虫害图像,焦点通常聚集在目标区域,该文提出截断DCT高频信号,再与原图做差的方法以区分清晰部分和模糊部分,然后结合病虫图像局部聚合度较高的特性,利用区域生长方法提取完整目标。采用该算法对白粉虱图像进行分割测试,并与阈值法和GMM方法比较:分割结果中,目标的一致性和边缘的清晰度明显好于阈值法和GMM方法,平均正确分类率为98.49%,分别较R,B,Y空间中阈值法和Y空间中GMM方法分类正确率高2.96%、3.28%、3.24%和9.65%,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基于DCT和区域生长的分割算法鲁棒性高,能够有效地将病虫害区域从自然环境中采集的叶片中分离,可用于分割白粉虱图像。  相似文献   
982.
定西市安定区植被覆盖遥感调查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被覆盖度是研究地表植被状况的重要指标。以定西市安定区为研究区域,以混合像元分解模型为基础,探讨了遥感估算植被覆盖度的方法和一般工作流程,其结果经检验与定西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的地面实测数据基本相符。该方法不需要进行大范围的野外考察,节约成本,经济方便,适于植被覆盖度的动态监测研究。  相似文献   
983.
为了解种植密度及氮、磷、钾肥用量对苗用型大白菜产量的影响。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大田试验建立了苗用型大白菜产量与种植密度及氮、磷、钾肥用量因子的数学模型,并对各单一因素及两两因素的耦合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其他因子为中间水平时,苗用型大白菜产量分别随种植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各试验因素对苗用型大白菜产量影响的大小排序为:施氮量(X_2)种植密(X_1)施磷量(X_3)施钾量(X_4)。交互效应表现为,种植密度与施氮量、种植密度与施磷量呈正交互作用,且种植密度与施氮量的交互效应大于种植密度与施磷量的交互效应。种植密度或氮、磷、钾肥用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苗用型大白菜产量的增加,中等种植密度配施中量氮、磷、钾肥,有利于苗用型大白菜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984.
研究旨在结合RS与GIS,对采煤扰动下长河流域植被的动态演变趋势及相关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为长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提供一定参考。基于1987—2015 年多期TM影像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长河流域植被覆盖度,运用最大值合成法、稳定性分析法等对长河流域近30 年来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30 年长河流域植被稳定性由东西往中部梯度递增,总体稳定性较高,矿区植被稳定性较差;(2)长河流域植被在近30 年里存在普遍退化的趋势,59.9%的区域植被趋于退化,2007 年后研究区植被情况略有好转,植被退化面积较之前减少了1.9%;(3)长河流域植被整体上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形成了4 个主要的集聚特征。近30 年中,高-高值集聚的区域内的植被呈明显的动态增加,低-低值集聚区的植被增加不明显。研究发现,长河流域植被在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上有明显的差异性,为完善小流域植被动态监测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5.
为分析大豆立式粉碎机刀具数目对粉碎机粉碎效果影响,对立式粉碎机、黑农70大豆进行实体测量,建立粉碎机UG模型导入EDEM软件中,并建立黑农70大豆模型进行分析。以1.1~2.0s时间段内黑农70大豆颗粒所受的剪切力与损失能量评价指标,分析不同粉碎机刀具数量对粉碎效果的影响,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研究不同大豆数目、不同刀具数量对粉碎机粉碎效果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在大豆颗数为200、400、600时,均出现随着刀具数量的增加,黑农70大豆颗粒所受的剪切力与损失能量均明显增加。刀具数量相同时,随着大豆数量的增加,黑农70大豆颗粒所受的剪切力与损失能量均明显增加,其中大豆颗粒所受最大剪切力为169.692N,损失最大能量为10.863J。该结果为其他粉碎机刀具的研究与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86.
将(亚洲棉×草棉)F1进行染色体加倍,再与(陆地棉×海岛棉)F1进行杂交,产生亚洲棉、草棉、陆地棉和海岛棉四元杂种.对四元杂种F1进行15年的嫁接保存,对其花粉活力进行几年连续测定,并进行自交和回交.结果表明,四元杂种可育花粉率和弱生活力花粉率在逐年增加,不育花粉率逐年减少,其中弱生活力花粉增加到占10%以上,并能获得回交和自交种子.染色体组分析结果表明,四元杂种PMC减数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构型为2n=52=4.92Ⅰ 14.62Ⅱ 2.29Ⅲ 1.56Ⅳ 0.71Ⅴ 0.19Ⅵ,而15年前该四元杂种的染色体构型为2n=52=8.4Ⅰ 8.1Ⅱ 5.7Ⅲ 1.9Ⅳ 0.6Ⅴ.长期活体保存使四元杂种PMC减数分裂中期的每个细胞单价体数减少3.5个,二价体数增加6.5个,且多价体数也有明显减少.说明活体保存有利于协调染色体组之间的关系,使其染色体构型趋于协调和平衡,育性逐渐改善和恢复.  相似文献   
987.
胡建风  唐义  王道琴  李贵玉  赵丽萍  李华 《种子》2007,26(12):114-117
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进行试验研究,建立了杂交玉米品种黔兴201的主要栽培因子——种植密度、氮、磷、钾施用量与其产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通过效应分析,得出各因子对产量影响的顺序为种植密度>N>K2O>P2O5。初步筛选出该品种单产超过800kg/667m2的主要农艺措施:种植密度4732~5355株/667m2、纯氮用量21.55~25.55kg/667m2、P2O5用量20.15~31.85kg/667m2、K2O用量23.60~32.70kg/667m2。  相似文献   
988.
潜热通量(LE)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水量平衡和能量收支.[目的]提高不同植被类型对应的地表潜热通量的反演精度对于探究生态水文过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动态植被模型——LPJ-GUESS模型,引入表征植被占比的参数fv对PT-hybrid潜热通量算法加以改进,从而提高陆面蒸散发的反演能力.[结果]根据全球4...  相似文献   
989.
为优化皂荚皂苷酸解制备皂苷元的工艺,以皂荚皂苷粗品为原料,考察酸浓度、酸解时间、酸解温度、料液比和酸种类对皂荚皂苷酸解转化成皂荚皂苷元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酸解工艺为盐酸浓度4 mol/L、酸解时间4 h、酸解温度80℃、料液比1:30(m:v),采用优化后的酸解条件能够得到含量在65%左右的皂荚皂苷元产品。再通过有机溶剂萃取法和重结晶法对酸水解后的皂苷元进行纯化,确定最佳的萃取剂为三氯乙烯,料液比为1:20(m:v),萃取时间在90 min内变化不大,萃取1次,采用60%乙醇重结晶,得到的总皂苷元纯度可达76.31%。  相似文献   
990.
针对与油菜薹机械化收获中的切割、夹持输送、打捆等关键环节密切相关的油菜薹茎秆离散元仿真模型缺乏准确粘结参数的问题,以“油蔬两用”双低型油菜收获期油菜薹机械化夹持段茎秆为研究对象,利用EDEM仿真软件提出三轴空间坐标法构建油菜薹夹持中段茎秆双层粘结离散元仿真模型。采用Design-Expert软件依次设计了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完成油菜薹夹持中段茎秆仿真粘结参数标定。利用标定的参数优化解构建剪切和径向压缩模型进行相应仿真试验,通过与物理试验对比分析,对模型参数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内芯-内芯的法向/切向接触刚度、表皮-内芯法向/切向接触刚度,以及表皮-表皮法向接触刚度对茎秆力学性能影响显著,分别为1.94×107、9.56×108、6.28×109 N/m;所有力学模型的仿真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不大于3%,且茎秆受力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明标定优化后的参数具有可行性和准确性。所构建的油菜薹茎秆双层粘结离散元模型能表征其内部结构的力学特性差异,可为油菜薹茎秆相关系统的数值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