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32篇
  免费   273篇
  国内免费   522篇
林业   1570篇
农学   219篇
基础科学   1680篇
  926篇
综合类   3592篇
农作物   138篇
水产渔业   81篇
畜牧兽医   492篇
园艺   117篇
植物保护   112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184篇
  2022年   218篇
  2021年   232篇
  2020年   232篇
  2019年   267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261篇
  2016年   302篇
  2015年   291篇
  2014年   541篇
  2013年   491篇
  2012年   589篇
  2011年   722篇
  2010年   597篇
  2009年   678篇
  2008年   707篇
  2007年   617篇
  2006年   471篇
  2005年   260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01.
102.
为探究解淀粉芽孢杆菌Y-S-Y12拮抗菌发酵液和生物质热解液混配对辣椒炭疽病的协同防病作用及其作用机理,对不同浓度生物质热解液、拮抗细菌Y-S-Y12菌株的发酵浓缩液及其混配溶液对辣椒炭疽病的抑菌作用进行检测,计算出毒力方程,根据EC50值将两种溶液进行混配,求得最佳配比。通过活体试验检测Y-S-Y12菌株对辣椒炭疽病果实的防治效果,测定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hydrogen peroxidase,CAT)活性,并探究各药剂对辣椒炭疽病病菌菌丝的细胞膜通透性、生理代谢和菌丝形态的影响。结果显示,Y-S-Y12菌株发酵浓缩液和生物质热解液以1∶9混配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混配的防效显著高于单剂,防效达到79.62%,进一步说明混配具有增效作用。混剂处理的辣椒炭疽病菌菌丝中的几丁质酶活性、β-1,3-葡聚糖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和单剂处理,处理后菌体的保护屏障被打破,使培养液的电导率、外渗液中蛋白质和核酸含量上升。混剂处理的辣椒叶片中SOD、POD、CAT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和单剂处理,说明辣椒植株抗病性增强。综上,Y-S-Y12菌株发酵液和生物质热解液混配对辣椒炭疽病有协同防病作用,可能是因为Y-S-Y12菌株具有破坏辣椒炭疽病菌菌丝和诱导辣椒植株抗病性作用。研究为辣椒炭疽病无公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3.
生物质炭施用对深层土壤碳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用生物质炭进行农田土壤改良已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土壤固碳与温室气体减排措施,研究深层土壤有机碳动态对于准确评估农田土壤固碳潜力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生物质炭施用对土壤有机碳动态影响已有一定的认知,尤其是对表层土壤有机碳的周转情况,但对于深层土壤有机碳影响方面的研究还相对缺乏.本文主要阐述深层土壤固碳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4.
[Objective]The energy productivity potential of Saccharum spontaneum L.germplasm resources as energy plants wa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Method]The energy productivity potential of Saccharum spontaneum L.germplasm resources collected from the wild was asse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cellulose,semicellulose,lignin and crude ash contents and caloric value.[Result]The total content of cellulose and semicellulose ranged from 41.75%to 69.13%,the lignin content ranged from 2.16%to 11.75%,the crude ash content ranged from 4.79%to 9.34%and the caloric value ranged from 16.00 to 17.69 MJ/kg among the 30 Saccharum spontaneum L.germplasms.Compared to other plants,Saccharum spontaneum L.had higher contents of cellulose and semicellulose,a higher caloric value but lower contents of lignin and crude ash.[Conclus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ducing fuel ethanol with lignocellulose,Saccharum spontaneum L.has a great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as an energy plant.  相似文献   
105.
采用碳足迹模型分析了2003—2013年邢台市能源消费碳排放足迹、碳排放足迹生态压力和碳排放足迹强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近10年来邢台市能源消费量逐年增多,在总能源消费中,化石能源消费所占比例在50%左右。在化石能源消费中,仍以煤炭消费为主,煤炭消费占化石能源消费的97%以上;人均总碳排放足迹变化呈现波动、平稳上升两个阶段,10年间增加了0.748 84 hm2/人。其中,煤炭人均碳足迹变化与人均总碳排放足迹变化一致,石油人均碳足迹总体变化不大,天然气人均碳足迹呈现平稳、波动和快速上升三个阶段;碳排放足迹的生态压力总体为增加态势,且其值大于1,10年间增加了4.998 96;碳排放足迹强度为逐年下降的走势,10年间减少了0.236 29 hm2/万元,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据此,对邢台市未来的能源利用及产业结构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对策,以期为邢台市能源利用结构优化和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6.
秸秆综合利用研究动态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秸秆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其高效利用为维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行的方案。该文综述了秸秆生物质能源、秸秆还田、秸秆饲料、秸秆基质、秸秆化学品相关的新近报道,主要侧重于秸秆生物质能源领域,概括了秸秆生产沼气、秸秆发电、秸秆生产燃料乙醇、固体燃料的应用现状。最后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7.
笔者多次赴美国考察可再生能源与环境技术,并于2007—2008年在明尼苏达大学作为访问学者合作研究一年,对美国沼气产业的发展和典型沼气工程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深入研究。现将美国沼气技术、激励政策、产业发展和趋势进行介绍和分析,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8.
本文在分析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必须考虑的相关因素的基础上,设计了既可移动又可用于固定场所加工的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技术和装备的技术方案,并就主要关键设备多物料一次粉碎机、生物质颗粒燃料平模成型机和加工机组的集成技术的设计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设备的性能好否,直接与生物质原料的压缩特性如压缩力、压缩密度、压缩量,一次粉碎的粒度,成型燃料的密度、生产率、能耗,关键部件平模的长径比等因素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9.
济南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PRA)中的半结构访谈方式对经济较发达的济南市农村地区10个村的250户农户的能源消费情况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54.8%的受访农户达到小康水平,其家庭生活用能消费是贫困户的6倍、温饱户的2倍;并且小康户液化气的消费量是温饱户的6倍。家庭用能主要是煤、电、液化气,很少用秸秆等生物质能。通过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0.
南方农村家庭能源生态模式,俗称“猪-沼-果”模式。是指以户为单元,利用山地、大田、庭院等资源,采用先进技术,建造沼气池、猪舍、厕所三结合的综合配套工程,并围绕农业产业,因地制宜开展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