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54篇
  免费   221篇
  国内免费   245篇
林业   772篇
农学   289篇
基础科学   185篇
  698篇
综合类   2445篇
农作物   220篇
水产渔业   197篇
畜牧兽医   2349篇
园艺   215篇
植物保护   250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208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251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99篇
  2016年   242篇
  2015年   300篇
  2014年   426篇
  2013年   394篇
  2012年   508篇
  2011年   519篇
  2010年   373篇
  2009年   428篇
  2008年   469篇
  2007年   372篇
  2006年   321篇
  2005年   315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6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植被变化对人工林地蓄水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混交林改为桉树人工林后土壤层和凋落物层水量调蓄功能的变化规律,采用室内试验与野外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尾巨桉林和马尾松×杉木混交林0—30 cm土壤层和凋落物层的蓄水功能。结果表明,3年生尾巨桉林0—15和15—30 cm土层土壤容重分别比马尾松×杉木混交林的低8.8%和4.6%,尾巨桉林土壤饱和持水率显著大于混交林;混交林改为尾巨桉林后,0—30 cm土壤层最大蓄水量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但土壤水分蒸发速率加快,非降雨天气下尾巨桉林土壤蓄水量显著低于混交林;改为尾巨桉林后林地凋落物现存量和潜在蓄水量显著减少,但随着林龄增加,尾巨桉林地凋落物现存量和潜在蓄水量逐渐回升,凋落物最大持水率逐渐降低;降雨条件下人工林凋落物层比土壤层易于达到其理论最大蓄水量。  相似文献   
142.
基于模糊物元模型的区域水环境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综合分析区域水环境特点的基础上选取了7项研究指标,运用模糊物元模型与熵权法计算了烟台市牟平区2005—2009年各年水环境承载力与标准样本之间的贴近度,揭示了区域水环境承载力的现状及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烟台市牟平区2005—2009年水环境承载力与标准样本之间的贴近度分别为0.675 9,0.684 2,0.666 7,0.675 3和0.696 1,研究区域2006和2009年的水环境承载力达到等级Ⅲ水平,其余几年均在等级Ⅲ水平以下,说明研究区水环境承载力较差。并基于水环境承载力现状对区域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3.
冀北山地油松和落叶松林下枯落物的水文效应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对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内油松、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水文效应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油松、落叶松枯落物厚度分别为6.1和4.0cm,枯落物蓄积量为33.93和43.16t/hm2;浸泡24h后测定油松枯落物的含水量为268.10g,落叶松枯落物含水量为157.54g,二者的有效拦蓄量分别为30.07和57.56t/hm2。油松、落叶松林下枯落物持水量、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存在对数曲线关系,而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存在幂函数关系;枯落物浸水0~4h内吸水速率最大,4~8h内逐渐变缓,10h后其持水量基本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44.
耕地生态安全关系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以河北省肥乡县为例,考虑影响耕地生态安全的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结合熵权法和物元理论,建立基于熵权物元模型的肥乡县县域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对肥乡县2001~2010年的耕地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肥乡县2001~2010年耕地生态安全状况可分为3个阶段:2001~2003年,肥乡县耕地生态安全水平处于安全状态;2004~2007年,肥乡县耕地生态安全状况逐年下降,由2004年的较安全水平降至2007年的不安全水平;2008~2010年,肥乡县耕地生态安全水平有所提高,由2008年的临界安全水平提高至2010年的较安全水平。建立的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能够准确合理地描述评价对象的生态安全等级,表明熵权物元模型在耕地生态安全评价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5.
为制备HPLC-MS/MS农药残留分析中使用的新发现除草活性成分的同位素内标物,本研究以全氘代甲醇为起始原料,通过亲核取代、氧化、缩合、还原等6步反应制备了5种活性成分的甲氧基的全氘代物,分别是4-[2-氯-6-(4,6-二(2H3)甲氧基-2-嘧啶氧基)苄氨基]苯甲酸异丙酯、4-[2-氯-6-(4,6-二(2H3)甲氧基-2-嘧啶氧基)苄胺基]苯甲酸正丙酯、N-[2-氯-6-(4,6-二(2H3)甲氧基-2-嘧啶氧基)苄氨基]-5-溴吡啶、N-[2-氯-6-(4,6-二(2H3)甲氧基-2-嘧啶氧基)苄基]-4-溴苯胺和N-[2-氯-6-(4,6-二(2H3)甲氧基-2-嘧啶氧基)苄基]-2,5-二氯苯胺。氘取代物结构通过NMR、MS、FTIR和UV确证。HPLC外标法分析表明,5种氘取代物的化学纯度均大于98%。这些甲氧基氘取代物完全满足质谱分析对内标物的要求,可作为HPLC-MS/MS分析的同位素内标物。  相似文献   
146.
龙门山断裂带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累积量及其持水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野外实地调查与室内控制浸提相结合的方法,对龙门山断裂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针叶林4种森林类型的凋落物储量、持水量、吸水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森林类型凋落物总储量大小顺序为:常绿针叶林(8.26t/hm2)落叶阔叶林(6.80t/hm2)针阔混交林(5.52t/hm2)常绿阔叶林(4.61t/hm2),且未分解层累积量所占比例均小于半分解层。不同森林类型不同分解程度凋落物的持水量和持水率与浸泡时间均呈对数关系,其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关系。研究区4种森林类型半分解层凋落物的持水能力均强于分解层,而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持水能力较强,其次是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最低。研究表明,在该区森林植被恢复和重建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半分解层凋落物对水土保持的作用,且宜优选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模式进行森林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47.
晋西黄土丘陵区不同人工林枯落物持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为了定量评价森林枯落物的水文功能,通过野外观测和浸水法实验,调查了晋西黄土丘陵区不同人工林枯落物的蓄积量,分析了枯落物的持水能力与过程,并对枯落物持水量、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蓄积量为6.81~56.64t/hm2,由大到小表现为:落叶松×白桦>落叶松>侧柏>油松×刺槐>油松>白桦>柠条>刺槐不同森林类型的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为10.08~100.78t/hm2,最大持水率变化范围为146.54%~203.74%,最大拦蓄量为9.41~88.65t/hm2,有效拦蓄量为7.90~73.53t/hm2枯落物浸水实验结果表明,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存在对数曲线关系,而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反函数关系,在浸泡最初的0.5h持水量迅速增加,随后增幅减小,在12h以后枯落物吸水基本达到了最大值,持水量趋于动态平衡。表明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林下枯落物是8种林地中持水性最优的,刺槐纯林枯落物持水特性最差。  相似文献   
148.
黄土区退耕草地凋落物-土壤界面水分过程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不同退耕年限草地下垫面层凋落物对土壤蒸发过程和表层土壤保水特征的影响,通过室内模拟试验,以黄土高原地区不同退耕年限草地凋落物质量为因子,依据野外退耕还草5a,15a,30a的草地凋落物覆盖特征,设3个凋落物处理水平,以裸地为对照,比较分析了不同草地枯落物特征对地表土壤界面的水分过程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凋落物处理能够有效地延缓径流的产生,并能显著增加表层土壤持水量;凋落物持水量与凋落物质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在降雨后24h内,凋落物层抑制土壤蒸发作用比较明显;随着凋落物含量的增加,72h后表层土壤含水量显著提高。在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耕地退耕后凋落物的增加显著改善了地表土壤的持水能力,提高了表层土壤水分含量。  相似文献   
149.
研究了老虎岭库区4种典型林型(马尾松林、马尾松-红锥林、马尾松-红锥-椆木林、红锥-大叶栎林)的林下凋落物特征及持水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林型对凋落物特征均存在显著的影响,各林型凋落物现存量在2.83~6.40t/hm2之间,以马尾松-红锥林最大,马尾松林最小;各林型最大持水率、最大拦蓄率和有效拦蓄率分别在197.86%~302.43%、169.25%~281.36%、139.28%~236.00%之间,其中红锥-大叶栎林各指标均明显大于其他3种林型;各林型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分别在5.64~12.70、4.78~11.27、3.93~9.67 t/hm2之间,均表现为针阔混交林针叶纯林;凋落物碳含量在433.45~479.66 g/kg之间,各林型差异不显著;氮含量、磷含量、钾含量分别在8.24~15.23、0.32~0.46、0.98~1.66 g/kg之间,均表现为混交林针叶纯林。林型差异对凋落物持水性能的影响大于对凋落物养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0.
杉木凋落物及其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的杉木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单独添加生物炭、单独添加凋落物以及混合添加凋落物和生物炭处理,进行一年的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不同添加物处理对土壤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S)相比,单独添加凋落物与混合添加凋落物和生物炭均使土壤磷脂脂肪酸(PLFA)总量、真菌丰度以及真菌/细菌比值显著增加;单独添加生物炭与混合添加凋落物和生物炭均使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比值显著增加。混合添加凋落物和生物炭处理的放线菌丰度显著高于单独添加凋落物处理的。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添加物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典范对应分析表明,不同添加物处理通过改变土壤p H、全碳、全氮、C/N、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可溶性有机氮(DON)等性质,进而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