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2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51篇
林业   371篇
农学   133篇
基础科学   19篇
  115篇
综合类   873篇
农作物   76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241篇
园艺   210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为探究高寒森林凋落物在不同海拔和坡向的分解动态,以西藏色季拉山的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凋落物为研究对象,在色季拉山设置3 500、3 700、3 900、4 100 m等4个梯度海拔以及西北坡(阴坡)和东南坡(阳坡)2个坡向,开展为期2年的凋落物掩埋试验,采用Olson模型明晰凋落物的降解规律,并结合木质纤维素的质量损失和土壤理化性质探究影响凋落物分解的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和坡向凋落物质量残留率均随分解时间增加而下降,分解2年后不同海拔的质量残留率为36.65%~75.99%;凋落物分解速度基本呈阴坡大于阳坡的趋势,其中海拔3 700 m阳坡处分解速度最快、半衰期和周转期最短;木质纤维素的质量损失也基本呈阴坡大于阳坡的趋势,且木质素分解程度最大,对凋落物质量损失的贡献超过50%;土壤中碳氮磷钾营养元素含量主要受坡向和凋落物分解时间的影响,在不同海拔间差异较小;海拔、坡向、分解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均对凋落物分解有显著影响(P<0.01),土壤含水率和碳氮比也是影响凋落物分解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可为高寒森林凋落物分解规律及影响因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3.
为了比较不同海拔地区马鹿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试验根据马鹿生长的海拔高度将4个品种马鹿分为两组,分别为低海拔组(天山马鹿、阿尔泰马鹿)和高海拔组(青海马鹿、甘肃马鹿),采集血液后,分别测定各组12项血液生理指标和14项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12项血液生理指标中,高海拔组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总数、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极显著高于低海拔组(P<0.01),血小板总数显著高于低海拔组(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略高于低海拔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血小板压积极显著低于低海拔组(P<0.01)。在14项血液生化指标中,高海拔组的血尿素氮浓度、钙浓度、总蛋白浓度、白蛋白浓度、白蛋白/球蛋白、碱性磷酸酶活性极显著高于低海拔组(P<0.01),肌酐浓度、谷氨酰转移酶活性、总胆红素浓度、胆固醇浓度极显著低于低海拔组(P<0.01);磷离子浓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血糖浓度、球蛋白浓度在两组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不同海拔地区马鹿的...  相似文献   
24.
采用标准化主轴估计(standardized major axis estimation,SMA)方法,对藏东南海拔2500~3400 m高山松林株高与冠幅和株高与胸径的异速生长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海拔梯度下,高山松株高、胸径、冠幅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即株高、胸径、冠幅随海拔高度的增加量先下降后上升,在280...  相似文献   
25.
土壤pH是影响草地生态系统植物生长和土壤养分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之一,现有研究发现其受到海拔、气候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之前研究多集中在这些因子对表层土壤pH变化的影响,而不同土层pH对这些因子的响应是否一致仍缺乏探讨。基于此,本研究以新疆温性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11-2013年对86个样地的不同土层(0-5、5-10、10-20、20-30、30-50、50-70和70-100 cm)土壤pH和相关理化性质(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含量、容重和土石比)进行测定,并重点分析了地表微环境(凋落物、立枯、覆沙、砾石、风蚀和水蚀程度)对不同土层pH的影响,以及海拔、气候(年均温度和年均降水量)和相关理化性质与土壤pH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随土层增加,土壤pH呈逐渐增大的变化特征,而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则呈降低的趋势。2)凋落物、砾石和风蚀对各土层pH均无显著影响(P> 0.05),立枯显著降低了0-50 cm各土层中pH (P <0.05),水蚀仅增加了0-20 cm各土层pH,覆沙则降低了70-100 cm土层中pH。3)各土层pH与海拔以及0-10 cm土层pH与年平均温度之间...  相似文献   
26.
老芒麦(Elymus sibicicus)是分布于北半球寒温带的一种比较古老的野生草种,主要分布于海拔2 400~3 800 m的地区,是西北高原多年生主要栽培草种,在人工草地的建设和改良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7.
为明确云南省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Pst)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群体遗传结构,通过3种不同地理亚群体划分方式,即以县域(Group C)、区域(Group R)和海拔(Group E)对云南省537个Pst单孢系进行不同层次的群体划分,并利用12对SSR引物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云南省Pst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在Group C的亚群体之间差异最大,且来自滇中及滇东北地区的Pst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Group R和Group E的亚群体基因流及遗传分化结果表明,云南省Pst菌源交流频繁、遗传分化较小。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滇东北与滇中Pst群体类似,滇东南与滇西Pst群体类似。Pst遗传组分呈现出由东向西、由北向南和自低海拔向高海拔变化的趋势,与云南省自东南向西北逐渐攀升的地形及地势吻合。Mantel检验结果表明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不存在相关性,在8个县域亚群体、2个区域亚群体检测到有性生殖。表明来自滇中和滇东北地区的Pst群体具有更高的遗传多样性,地理隔离可能是滇西地区遗传多样性较低的成因,遗传分化发生在...  相似文献   
28.
为揭示藏北高原高寒退化草地毒草的空间分布特征,以该区典型的毒草—瑞香狼毒和镰形棘豆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8月采用样方调查法对其沿海拔和坡向的生物量和群落特征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两种毒草的分布受到了海拔,坡向单独作用及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P<0.05)。在坡向上,瑞香狼毒和镰形棘豆主要分布于南坡与西坡,其平均生物量在南坡、西坡、北坡分别为25.5,15.6和0.06 g/m~2和2.7,2.2和0.03 g/m~2;在海拔梯度上,瑞香狼毒的高度在南坡低海拔梯度最高,为22.6 cm,生物量和相对盖度在北坡高海拔梯度最高,分别为37.4 g/m~2和72.6%,镰形棘豆的生物量、密度和相对盖度均是南坡的山底梯度最高,分别为5.8 g/m~2,0.3株/m~2和17.9%。相关分析表明,瑞香狼毒的生物量以及镰形棘豆的生物量、高度、密度、相对盖度与土壤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瑞香狼毒的生物量和相对盖度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29.
《中国兽医学报》2016,(8):1371-1375
颈动脉体(carotid body,CB)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缺氧感知器官,当血液PaO2降低时,迅速引起呼吸加深、加快等反应。为探讨牦牛不同低氧程度下CB的适应特征,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和体视学方法测量了海拔4 600,3 800和2 800m牦牛颈动脉体Ⅰ型细胞线粒体、电子致密核心囊泡体(electron dense-cored vesicles,EDCV)的体密度(Vv,单位体积Ⅰ型细胞浆中线粒体、EDCV的体积百分比)、面密度(Sv,单位体积Ⅰ型细胞浆中线粒体、EDCV外膜的表面积)、面数密度(NA,单位面积中线粒体、EDCV数目)、比表面(δ,线粒体、EDCV表面积与其自身体积之比)。结果表明,牦牛颈动脉体Ⅰ型细胞浆内线粒体的Vv值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增加趋势,但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Sv、NA、δ值随着海拔从2 800m升到3 800m先减小,从3 800m到4 600m而增加,3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牦牛颈动脉体Ⅰ型细胞浆内EDCV的Vv、Sv值随海拔升高呈上升趋势,但3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δ值随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3组间差异也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0.
以麦积国家森林公园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沿海拔梯度测定分析各层片物种组成和结构特征,并计算物种重要值及多样性指数。研究表明,区域植被有34科56属67种,随着海拔升高乔木层和草本层物种成分增加,灌木层下降,乔木层树木胸径、树高增大,但个体数减少,表现出明显的松类向栎类过渡特征;灌木层出一定单优倾向,平均地径、株高和总盖度均有所下滑;草本层物种组成和个体数量均增加,纵向横向生长旺盛,尤其是株丛高度明显增大,与较低海拔表现出极显著差异。整体上,各层片仅灌木层存在逆向波动,群落的稳定性能够较好的保持并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