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90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11篇
  40篇
综合类   222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77篇
园艺   67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8 毫秒
461.
不同海拔下玉米生物学干重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紧凑型玉米郑单958、半紧凑型玉米东单60和平展型玉米长玉13为试验材料,分别在重庆海拔220、530、1 300 m地区种植,测定玉米叶片、茎秆、叶鞘以及果穗干重的动态积累,研究不同株型玉米在不同海拔高度地区生物学干重的形成规律,并结合产量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3种株型玉米的叶片干重均表现为高海拔地区持续上升至峰值,而在中海拔和低海拔地区均先上升后下降,各时期变化总趋势为中海拔地区>低海拔地区>高海拔地区;玉米茎秆和叶鞘干重的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郑单958干重受海拔的影响较小,东单60干重达最大值的时期各不相同,长玉13在散粉期或灌浆期达最大值;果穗干重随生育时期推移呈直线上升至最大值,且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子粒产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但平展型玉米以中海拔地区最高。因此,应重视玉米育种和生产上海拔高度对玉米生物学干重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62.
研究SE21s、SE152、SE126和明光34s等4个籼型水稻核不育系(材料)在同一纬度(北纬26°24′)800、120m两种海拔高度下的不育稳定性及其育性转换表现.结果表明,SE21s在长日条件下不育起点温度低,日照长度和温度对SE21s的育性转换起协同调控作用,二者存在一定的正向互补效应.SE152、SE126的有性转换主要受温度影响,SE152不育起点温度低,SE126不育起点温度较高.明光34s具有较强的光敏性,长日条件下核不育性对低温不敏感,短日较高温度下花粉育性可由不育转为可育.SE21s、SE152、明光34s在2种海拔高度下均具有一段稳定不育期,适合在华东、华南稻区制种.  相似文献   
463.
不同海拔裂叶沙参和泡沙参气孔形态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近缘广布种泡沙参作为对照,在不同海拔高度,对濒危植物裂叶沙参的气孔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裂叶沙参和泡沙参气孔复体类型均为不规则型,但2种沙参气孔器的形态特征具有明显差异。泡沙参叶片气孔保卫细胞角质层较厚。气孔口较小;裂叶沙参和泡沙参的气孔密度与气孔大小成反比。但泡沙参的气孔随海拔升高而减小。气孔密度随海拔升高而增大。是抗旱适应的一种表现;因裂叶沙参气孔导度和气孔密度等气孔生理特性低于泡沙参。  相似文献   
464.
不同种源白桦木材密度和生长轮宽度径向变异模式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对5个种源以及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种植密度的白桦木材生长轮密度和生长轮宽度径向变异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各种源木材生长轮密度和生长轮宽度径向变异真本相同。种源间生长轮密度的平均值差异显著,吉林露水河地区。木材生长轮密度最大。其次为内蒙古金河、生长轮度大小排序为新宾、凉水、露水河,帽儿山金河。(2)木材生长轮密度在海拔高度460-650m范围内呈正相关。生长轮宽度呈负相关;(3)木材生长轮密在  相似文献   
465.
祁连山北坡云杉林和草甸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确定祁连山典型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分解对水热因素变化的响应趋势,在人工气候箱内以正交试验好气培养土壤,应用差异性检验和一阶动态方程方法分析了祁连山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林和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其与温度、湿度、土层和海拔的关系。结果显示:温度对土壤有机碳矿化量、矿化速率及其比例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土壤湿度;这些变量在35℃下最高(P<0.01),土壤含水量为10%时最低,不同海拔间差异不显著;土壤有机碳矿化量在0~15cm比15~35cm土层高,但矿化比例差异不显著;土壤有机碳矿化势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土壤含水量为10%时较低,矿化速率系数在35℃下最高(P<0.05);从05℃升到15℃,Q10为1.5~7.5,15℃升到25℃,为1~2,25℃升到35℃,为1.5~3.5。结果说明温度从5℃升高到35℃,土壤含水量在20%~40%,祁连山中部山地森林和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将可能增加3~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466.
气象要素的空间变化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很大,在气象观测站点有限的情况下,建立数学模型,运行用插值法研究气象要素的分布成为目前科学界广为应用的方法。空间化的气象资源广泛用于生态系统模拟和农业系统模拟与农业区划中,但常规的经纬度插值模型对地形复杂、气象站点稀少的地区,气象要素空间分布模拟的精度不高。鉴于此,基于Arc GIS平台,利用1∶25万DEM数据,综合考虑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对气温的影响,建立数学模型,采用克立格法、距离平方反比法、梯度距离权重反比法和样条函数法对内蒙古敖汉旗的温度气象要素进行空间内插,通过估值评估检验,选择最优插值法,得出敖汉旗各地点的温度数据。  相似文献   
467.
对湖南壶瓶山江坪地区不同海拔高度的昆虫群落优势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指出优势度指数在海拔900 m处最低,随海拔升高而略有上升;多样性指数在海拔900~1 500 m处比较高且稳定;而均匀度指数在海拔600~1 500 m地带略高且稳定。江坪多样性值较高的指数处于海拔900~1 500 m地带,其次是高海拔的1 800 m左右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该地区昆虫群落的优势度、多样性、均匀度三个指标均不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而具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468.
不同海拔高度下梵净山土壤碳、氮、磷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明梵净山地区海拔高度与土壤性质间的关系,在不同海拔高度采集不同深度土层土样,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含量。结果表明:在不同采样深度下,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以及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均逐渐下降。在不同海拔高度下,受气候、生物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0—20cm层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含量与海拔高度显著相关,有机质含量随海拔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在海拔1 450m达到最大值,碱解氮含量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加;20—40cm层土壤各项指标与海拔高度相关度不紧密;40—60cm层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含量、碳磷比、氮磷比与海拔高度显著相关,均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69.
关于植物δ~(13)C值对海拔变化的响应特征及其机理的研究存在不同的认识,且很难找到一种出现在各个海拔高度的植物来减少种间出现的碳同位素分馏的差异。苔藓植物由于其结构相对简单,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较为敏感,且随海拔梯度分布范围较广,因此,是一类良好的指示植物。通过对太白山南北坡不同海拔高度石生苔藓碳同位素组成(δ~(13)C)以及各环境因子和石生苔藓碳同位素随海拔关系的分析,结果显示:太白山南北坡石生苔藓δ~(13)C与海拔呈显著线性相关(南坡R2=0.45,P0.01;北坡R2=0.31,P0.01)。海拔每升高1 000 m,南北坡石生苔藓δ~(13)C值分别增加2.0‰和1.1‰。同时,大气CO_2浓度及其碳同位素组成、大气压、降水量、生物量等各因子对石生苔藓碳同位素组成记录的海拔效应影响较小,温度很可能是导致太白山石生苔藓δ~(13)C海拔效应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70.
中稻品种区域试验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试验地点 区试田安排在清凉镇芹洋村,试验田为排灌方便,土壤肥力中等的同一丘田,面积933.8m^2(1.4亩),海拔高度为450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