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95篇
  免费   756篇
  国内免费   1913篇
林业   498篇
农学   1511篇
基础科学   571篇
  4181篇
综合类   8910篇
农作物   1334篇
水产渔业   555篇
畜牧兽医   1894篇
园艺   676篇
植物保护   434篇
  2024年   252篇
  2023年   735篇
  2022年   1063篇
  2021年   961篇
  2020年   885篇
  2019年   836篇
  2018年   537篇
  2017年   796篇
  2016年   916篇
  2015年   802篇
  2014年   932篇
  2013年   957篇
  2012年   1153篇
  2011年   1128篇
  2010年   1092篇
  2009年   992篇
  2008年   933篇
  2007年   810篇
  2006年   675篇
  2005年   574篇
  2004年   404篇
  2003年   392篇
  2002年   298篇
  2001年   295篇
  2000年   267篇
  1999年   199篇
  1998年   192篇
  1997年   163篇
  1996年   180篇
  1995年   208篇
  1994年   168篇
  1993年   132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58篇
  1990年   127篇
  1989年   117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7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5篇
  1953年   2篇
  194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152.
冻融通过改变土壤理化和生物学特性成为影响土壤转化及N2O排放的重要因素。冻融期外源输入将进一步改变土壤素有效性,从而可能对土壤转化过程及N2O排放产生更为复杂的影响。但关于土壤冻融与输入耦合作用对草地土壤转化和N2O排放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文系统论述了冻融作用、外源输入以及两者耦合作用的特性及其影响下的草地土壤转化和N2O排放特征,指出土壤冻融格局与转化过程关系密切,春季冻融期是N2O排放的关键期,对全年N2O排放具有重要贡献。冻融频次增加、冻结强度增大以及冻结持续时间延长有利于土壤矿化速率加快。输入通过增加土壤素供应,增强微生物活性进而促进的矿化、硝化及N2O排放。冻融与外源的耦合效应具有复杂性,气候条件、冻融格局、以及外源含量和类型等的不同易导致草地土壤转化和N2O排放通量的差异性响应。研究结论有助于加深关于土壤冻融与输入对草地生态系统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53.
生物入侵破坏入侵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和稳定性、阻碍农林牧渔业生产、危害人类健康。我国已成为外来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现有402种入侵植物。菊科、豆科、禾本科构成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的主体,其中菊科入侵植物约有107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各省(区)。菊科入侵植物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如生长发育快、成熟早、种子产量高且易于传播等)而具有高度的入侵性。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38篇共211个关于菊科入侵植物对土壤素含量影响的案例。结果发现,菊科植物入侵后,85%以上的案例中土壤总、铵态、硝态素含量显著(P <0.05)增加,其中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对土壤素含量的影响最大。菊科植物入侵可通过释放化感物质、分解凋落物和改变土壤循环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来改变土壤素含量,从而对本地生态系统的养分资源造成极大影响。土壤是限制植物生长的最主要因素,通过研究菊科入侵植物对土壤素含量的影响能帮助理解土壤在入侵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完善外来植物的入侵机制。  相似文献   
154.
155.
156.
不同灌溉策略下冬小麦根系的分布与水分养分的空间有效性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刘坤  陈新平  张福锁 《土壤学报》2003,40(5):697-70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少量多次和少次多量的灌溉方式下冬小麦根系的分布与水分养分的空间有效性。结果表明 :少量多次的灌溉方式降低了冬小麦返青后表层根系的生长 ,减少了拔节后该层根系的衰退。在少次多量的灌溉方式下返青期不灌水促进了表层根系的生长 ,然而拔节后该层根系衰退较多 ,但中层 ( 3 0~ 60cm)根系生长高于少量多次的灌溉方式。不同灌溉策略下根系分布的差异并不影响冬小麦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吸收 ,由于播前土体内蓄水不足 ,三种灌溉方式下 0~ 90cm土壤可用水在收获后均消耗殆尽。灌溉促进了表层硝态的吸收和向下迁移 ,但两种灌溉方式下硝态在土体内的迁移均未超出 60cm土体 ,仍在根层之内。而不同的灌溉方式对冬小麦全生育期内土体速效磷钾的分布没有影响。扬花前两种灌溉方式下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和养分的吸收并无差异 ,扬花后少次多量的灌溉方式由于水分供应不足 ,影响了灌浆 ,降低了千粒重 ,进而影响了产量 ,同时土壤水分缺乏也减少了该时期养分的吸收。而在少量多次的灌溉方式下 ,扬花后灌水不仅可以促进冬小麦灌浆 ,提高千粒重 ,而且增加了对养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157.
为揭示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中有机沿程转化规律及其微生物特性,优化滤池的设计与运行,以有机废水为处理对象,在水力负荷0.329~0.50 5m3/(m2?h)、气水比4-5:1、沿程DO 3.0~5.85 mg/L、不加任何有机碳源的情况下,研究元素沿程转化规律。结果表明:曝气生物滤池内有机氨化与硝化同步进行,90%以上的溶解性有机(DON)转化为NO3-N;滤池沿程各段对于TKN的降解进程(TKN→NH3-N)与NH3-N的硝化进程(NH3-N→NO2--N→NO3--N)一致;微生物总量沿水流方向呈逐渐递减趋势;生物耗氧速率(OUR)沿程逐渐减小,OUR数量级为101 mg/(g?h)。该研究可为硝化滤池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以及滤池运行参数的优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8.
氮肥后移对土壤氮素供应和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肥后移对土壤素供应和冬小麦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N 300 kg/hm2,基肥和拔节肥各占1/2)比较,肥后移处理(N210kg/hm2,基肥、拔节肥和孕穗肥各占1/3)在不降低小麦产量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肥利用率,且全生育期素表观损失极低。过量施用肥(N 300 kg/hm2)明显提高了60 cm以下土层硝态含量,增加了其向地下水淋溶迁移的风险。肥后移可提高小麦成熟期0-20cm土层硝态积累量,降低其在20-100cm土层的积累。基于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素吸收量而进行肥后移是可行的,肥后移可节省肥30%,是较为理想的施方式。  相似文献   
159.
佛山市湿地松林地表径流中可溶解性氮和磷的流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佛山的湿地松林地表径流及可溶解性和磷流失的特点.结果表明,湿地松林的年径流量为16.7 mm,集中在夏季.林分的地表径流量和降雨量的关系按照二项式方程变化.地表径流中浓度与径流量之间存在着对数关系.湿地松林的地表径流中可溶解性输出量为221g/(hm2·a),春季和夏季为流失高峰期,占可溶解性年流失量的80%以上.湿地松林地表径流中可溶解性磷流失量为7.0g/(hm2·a),2008年5月和6月为湿地松林的地表径流中可溶解性磷流失高峰,占该年流失量的59%.  相似文献   
160.
滴灌和施用秸秆降低日光温室番茄地氮素淋溶损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一年两季设施番茄为对象,利用渗漏池收集渗漏液,研究了设施菜地不同灌溉模式(滴灌、漫灌)和施用有机物料(单施鸡粪M、鸡粪配施玉米秸秆M+C、鸡粪配施小麦秸秆M+W)对土壤矿质态、可溶性有机淋溶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素的淋溶损失主要发生于秋冬季,滴灌和漫灌模式下,该季可溶性总淋失量占全年淋失量的56.8%和71.1%。漫灌模式下,冬春季和秋冬季可溶性总淋失量分别为114.3和281.1kg/hm~2,占单季投入量的12.5%和29.3%。与漫灌相比,滴灌使全年番茄产量和素吸收量分别显著提高15.6%和21.4%,素利用率(素吸收量/素投入量)显著提高47.5%,同时使全年矿质态(铵态+硝态)和可溶性有机淋失量分别降低68.6和47.4 kg/hm~2,降幅分别为33.1%和39.6%。与单施鸡粪相比,鸡粪配施秸秆(玉米或小麦)对番茄产量无影响,但显著降低灌溉水渗漏量和素淋溶损失量,使全年灌溉水渗漏损失量平均降低24.3%,全年矿质态和可溶性有机淋失量分别平均降低26.6%和33.7%。综上,可溶性有机素淋溶损失中不可忽视,滴灌模式通过降低渗漏液中的浓度,配施秸秆通过减少灌溉水的渗漏损失,进而降低可溶性的淋溶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