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6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54篇
林业   75篇
农学   264篇
基础科学   55篇
  149篇
综合类   1833篇
农作物   182篇
水产渔业   61篇
畜牧兽医   1119篇
园艺   135篇
植物保护   703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316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284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237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使用ZORBAX SB-C18色谱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45 nm波长下对试样中的氯吡啶酯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氯吡啶酯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99;标准偏差分别为0.05;变异系数分别为1.5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7。  相似文献   
72.
草地贪夜蛾起源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于美洲大陆,具有适生区域广、迁飞速度快、繁殖能力强、防控难度大的特点.2019年6月25日,内乡县东川村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接着在桃溪镇黑山村、大路村、彭沟村,赵店乡莲花村,马山口镇郑湾村,湍东镇罗岗村玉米地都有草地贪夜蛾发生.自2019年发现草地贪夜蛾在内乡县发生为害后,...  相似文献   
73.
喹诺酮类药物由于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毒副作用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畜牧、水产等养殖业中。近年来,养殖人员对科学知识的缺乏以及经济利益的趋势,滥用喹诺酮类药物的现象普遍存在。动物源食品中喹诺酮类药物残留进入人体后,会抑制部分敏感菌群,使人体内微生物群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损害人体健康。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畜产品安全越发重视,畜产品检测已成为农业检测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重点简述动物源食品中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危害及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4.
为促进河西堡化工园区的高质量建设和当地经济发展,通过野外调查、水化学样品采集测试、统计分析、Piper图、Gibbs模型、氯碱指数、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等方法,分析了园区地下水化学特征与高水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园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SO4·Cl-Na和SO4·Cl-Ca·Mg型水,劣质组分主要为TDS、F-、SO■、Cl-。地下水中F-含量为0.23~5.23mg·L-1,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格局。高地下水占比达76.5%,主要分布于pH为7.56~8.25的弱碱性地下水中,水化学类型为SO4·Cl-Na型。高地下水的成因主要受控于含矿物的风化溶解与阳离子交换作用,次要控制因素为吸附解吸作用、蒸发浓缩作用及含钙矿物的沉淀,人类活动对高地下水的形成影响较小,研究成果对园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和饮水安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5.
火龙果溃疡病是世界性真菌病害之一,严重危害火龙果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离体枝条试验和大田试验评价了25% 吡唑醚菌酯·毒磷悬浮剂对火龙果溃疡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5% 吡唑醚菌酯·毒磷悬浮剂对火龙果溃疡病菌的毒力最高(EC50值为1.628 mg/L),其毒力略高于单剂25% 吡唑醚菌酯悬浮剂(...  相似文献   
76.
为明确40%咪铜·环唑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的防治效果,本研究于2020年8月在湖州市安吉县天子湖镇南店村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药一次后,每667 m2用40%咪铜·环唑50 m L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防效分别为60.52%和75.46%;施药两次后,每667 m2用40%咪铜·环唑50 m L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防效分别为99.19%和95.35%。研究结果为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防治、延缓水稻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奠定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77.
为探讨化学改良剂对苏打盐碱土稻田生态系统中迁移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硫酸铝、脱硫石膏和有机复合改良剂作用下的土壤各形态含量变化,以及土壤向水体和地上部植株的迁移情况。结果表明,化学改良剂影响苏打盐碱土—水—作物系统中的迁移及生物有效性。种稻后各改良剂处理的土壤水溶态变化范围为8.33~20.90 mg/kg,与对照相比,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硫酸铝处理下降得最多,降低60.15%;可交换态和有机束缚态呈增加趋势,其中有机复合改良剂处理增加得最多,分别为79.54%和86.37%;种稻前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变化较复杂,其中硫酸铝处理无显著变化,对照处理和有机复合改良剂处理分别增加19.05%和42.03%,而脱硫石膏处理下降22.79%;残余态和总含量呈下降趋势,其中有机复合改良剂处理的残余态降低得最多,为35.50%,硫酸铝处理的总降低得最少,为10.47%,其余处理降幅为12.50%~12.55%。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土壤中向水中累积释放总量为对照>有机复合改良剂>脱硫石膏>硫酸铝,与对照相比,其他3个处理分别降低3.25%,5.13%和5.1...  相似文献   
78.
土壤是食物和地下水中的主要来源,研究土壤的化学组成和分布特征对了解地病病源和保障食品安全及地下水水质有指导意义。以焦作市某排工厂周围典型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碱熔法和连续分级提取方法研究了人为污染环境下土壤剖面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典型土壤剖面中全含量远高于全国土壤平均值(440 mg kg-1),土壤轻(偏中)度污染,且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各赋存形态按含量大小呈残余态>有机束缚态>水溶态>可交换态>铁锰结合态规律,研究区土壤水溶态、水溶态与总的比值(1.62%)均偏高,对浅层地下水具有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79.
研究了铝、及其交互作用对白茶和智仁早茶根际土壤酶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在单独施铝处理中,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受到抑制,其它土壤酶活性均随铝浓度的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当Al浓度高达400mg/kg时,对酶呈现出抑制作用,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单独处理下,磷酸酶、尿酸酶活性变化不大,随着浓度的升高,除多酚氧化酶活性受抑制外,其余的酶活性也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当F浓度高达120 mg/kg时,对酶产生抑制作用,总体上的影响不如铝显著;铝、复合处理条件下,铝与之间联合作用对脲酶、蛋白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尿酸酶和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产生了显著或极显著的交互效应,其作用方式因铝、处理浓度组合、酶及茶树品种的不同而不同。研究还发现,铝、对茶树根际土壤酶的交互效应与铝浓度的比值有密切关系,且不同的酶活性达最高时的铝比值基本相同,表明在茶树体内代谢中铝、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根际土壤酶活性在两个茶树品种间存在较大的基因型差异,尤其以酸性磷酸酶和抗坏血酸氧化酶最为显著,总体上白茶根际土壤酶对铝、及其交互作用较智仁早茶更敏感,两茶树品种之间土壤酶活性的差异与茶树根际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0.
针对托克托县区域浅层地下水普遍富含元素,造成了区域性地方水因性疾病的状况,探讨了长期饮用高水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结合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从该区域所处的地理、气候水文和环境地质条件等方面出发,分析了区域地下水高成因,空间分布和聚迁规律等,并提出了解决居民安全饮水问题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