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18篇
基础科学   7篇
  44篇
综合类   534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44篇
园艺   51篇
植物保护   18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试验表明:40%毒死蜱乳油防治稻飞虱效果较好,且对作物安全。推荐使用剂量为750~1 500mL/hm2,生产上在稻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使用。  相似文献   
992.
盐胁迫下甲维盐·毒死蜱对菜田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实验室盆栽方法,运用正交试验探究盐与复配农药甲维盐·毒死蜱的复合污染对菜地土壤中酶活性与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和甲维盐·毒死蜱分别作用下土壤中的脲酶、蔗糖酶、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随着盐分水平和甲维盐·毒死蜱浓度的升高呈显著下降趋势;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亦随土壤盐分和甲维盐·毒死蜱浓度的增加而减少.随着时间的延长,农药在土壤中不断被降解而减少,对微生物的毒害性也就随着减弱,并最终恢复到与对照组相一致的水平.但是在与高盐复合胁迫时,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始终处于被抑制状态,由此可以说明盐胁迫是抑制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993.
毒死蜱20CS防治小麦地下害虫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毒死蜱20CS对防治小麦地下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0d对小麦地下害虫的防效可达78.27%以上;药后20d防效可达80.28%以上,用量1950g.a.i/ha对小麦安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为了明确毒死蜱和氯虫苯甲酰胺对稻纵卷叶螟的亚致死效应,【方法】我们采用离体叶片浸渍法,2龄稻纵卷叶螟幼虫在亚致死浓度(LC_(10)和LC_(25))浸渍下的水稻叶片上处理72 h,然后观察稻纵卷叶螟的生长发育状况,并测定了其体内主要解毒酶活性。【结果】毒死蜱亚致死浓度LC_(10)和LC_(25)处理组幼虫历期较对照显著延长;蛹历期显著短于对照,雌雄成虫寿命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氯虫苯甲酰胺亚致死浓度LC_(10)和LC_(25)处理组,幼虫历期和蛹历期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LC_(10)处理组雌成虫寿命缩短。毒死蜱LC_(10)和LC_(25)处理组,稻纵卷叶螟体内的酯酶和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氯虫苯甲酰胺LC_(10)和LC_(25)处理后其体内的酯酶活性显著增加;LC_(25)处理组的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毒死蜱和氯虫苯甲酰胺亚致死浓度处理使稻纵卷叶螟部分生长期发育放缓,但诱导体内部分解毒酶活性上升。稻纵卷叶螟处于这两种杀虫剂亚致死浓度的选择压下,将有利于抗药性的积累与发展。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筛选毒死蜱降解菌,了解其特性。[方法]从常年施用毒死蜱农药的水稻田土壤中筛选出1株能以毒死蜱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降解菌。[结果]降解菌DC1对浓度100 mg/L毒死蜱15 d的降解率可达到83.3%。通过16S r DNA序列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将该毒死蜱降解菌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系统发育表明,该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分支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的亲缘关系最近。[结论]降解菌DC1来源于土壤,适应性强,对解决土壤中毒死蜱残留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灭多威和毒死蜱是桑园主要杀虫剂品种,研究2种杀虫剂在桑叶中的残留消解动态以及对家蚕的毒性,为确定临界残留量和安全间隔期提供参考依据。将20%灭多威乳油和40%毒死蜱乳油分别稀释成1500倍药液后喷洒桑树,采用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法检测桑叶中灭多威、毒死蜱的残留消解动态,同时测定对家蚕的残毒期。结果表明:桑叶中灭多威和毒死蜱的残留量随间隔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符合农药残留消解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灭多威的消解动态方程为C=23.1354·e~(-0.5336t),半衰期t_(0.5)=1.2987 d;毒死蜱的消解动态方程为C=18.5759·e~(-1.6110t),半衰期t_(0.5)=0.4302 d;喷洒20%灭多威乳油1500倍药液9 d后桑叶中残留量为0.73 mg·kg~(-1),喷洒40%毒死蜱乳油1500倍药液21 d后桑叶中残留量为0.50 mg·kg~(-1),可视为对家蚕生物毒性的临界残留量。  相似文献   
997.
稻谷加工过程中4种常用杀虫剂残留的消解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控制水稻籽粒中农药的残留量,提高稻米食用的安全性,研究了稻谷中三唑磷、毒死蜱、丁硫克百威和氯虫苯甲酰胺4种杀虫剂从农田到餐桌的残留消解规律,阐明了水稻生长后期4种农药的施药期、用药量、采收间隔期与籽粒中农药残留分布的关系,并结合食用加工过程,分析了稻米入口前农药的残留消解情况,评估了稻米食用的安全性。田间试验参照农药登记残留试验准则进行,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4种农药在稻谷不同加工过种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脱壳和碾米2种稻谷加工过程对4种农药的去除具有促进作用,其加工因子 (PF) 均小于0.5;稻米食用加工过程中淘洗2次结合高压蒸煮可有效降低4种农药在稻米中的残留量,PF<0.2,可进一步提高农药摄入的安全性。农药种类、施药剂量与采收间隔期和稻米的安全性密切相关。氯虫苯甲酰胺和丁硫克百威主要分布在稻壳和谷糠中,两者占总含量的85%以上,因此即使蜡熟期施药1次,采收间隔期21 d,2种农药也均未检出;而毒死蜱和三唑磷在收获后的籽粒中仍有检出,残留量范围分别为0.032~0.043 mg/kg和0.053~0.073 mg/kg。精米中三唑磷含量分配比随采收间隔期延长先降低后增加,其累积具有显著的滞后性,使得三唑磷残留量高于中国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 (MRL) 0.05 mg/kg,应适当延长采收间隔期以降低其最终残留量。即使在乳熟期施药,所有剂量处理收获后的大米经淘洗2次结合高压蒸煮后,4种农药的残留水平均低于MRL值。因此,适当的食用加工方式能够有效降低稻米中农药的残留量,提高稻米食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8.
探明氯氰菊酯和毒死蜱在荔枝果肉及果皮中的消解动态及残留状况,对其安全性进行风险评估。采用气相色谱对荔枝田间试验样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在荔枝果肉和果皮中添加氯氰菊酯和毒死蜱0.01~1.00 mg/kg,平均回收率为87.1%~101.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5.2%。2种农药在果肉和果皮中的定量限(LOQ)均为0.010 mg/kg。氯氰菊酯和毒死蜱在果肉和果皮中的原始沉积量与施药剂量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其残留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氯氰菊酯在果肉和果皮中的半衰期(T0.5)分别为6.2 d和7.9 d,消解99%所需要的时间(T0.99)为41.3 d和52.6 d;毒死蜱在果肉和果皮中的半衰期(T0.5)为2.6d和10.4 d,消解99%所需要的时间(T0.99)为17.1d和69.0 d。不同施药量和施药次数,末次施药21d后,荔枝果肉中毒死蜱未检出,氯氰菊酯30d后未检出,45d后果皮上的氯氰菊酯和毒死蜱残留量均未超过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无论儿童还是老年人,荔枝果肉中氯氰菊酯和毒死蜱的膳食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综合最终残留量和膳食风险评估,建议安全采收期为施药后45 d。  相似文献   
999.
盖仑本     
郭伟 《湖南农业》2006,(5):22-22
盖仑本为40%毒死蜱乳油。是由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采用现代技术、国外配方和优质原药,加入进口助剂生产的硫逐磷酸酯类杀虫剂,具有高渗、速杀、持效、耐雨水冲刷、环保等特点,药效稳定,效果持久,用药1次可维持20天的持续效果,是水稻专用杀虫剂,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防治稻飞虱推荐用药。另外,本品易与土壤有机物结合,对地下害虫及土壤地表耙行的夜蛾类害虫,如小地老虎、  相似文献   
1000.
为探究除草剂草甘膦和杀虫剂毒死蜱对三沙湾滩涂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利用五点采样法于2021年3月采集福建省霞浦县东吾洋沿岸滩涂土壤,通过模拟自然环境在室内进行农药添加试验,两种农药分别设置3个浓度,即草甘膦5、25、125 mg·kg-1,毒死蜱6、30、150 mg·kg-1,染毒时间分别取3 d和10 d,以未添加农药的滩涂土壤为对照。使用Illumina MiSeq PE300二代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各处理及对照滩涂土壤细菌16S rRNA基因的V3~V4区进行测序,分析不同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结构和功能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草甘膦和毒死蜱显著降低了三沙湾滩涂土壤细菌α多样性(P<0.05)。门水平上,滩涂土壤中优势菌群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ε-变形菌门(Epsilonbacteraeota),其丰度占比分别为32.69%、20.38%、12.46%和9.14%,农药处理后其优势菌群主要由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Ba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