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1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256篇
林业   94篇
农学   96篇
基础科学   33篇
  208篇
综合类   1583篇
农作物   79篇
水产渔业   570篇
畜牧兽医   1578篇
园艺   54篇
植物保护   31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221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298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206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6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玉米赤霉烯酮是污染奶牛青贮饲料和精料补充料的主要毒素之一,影响奶牛瘤胃、生殖和产奶等功能。本文综述了玉米赤霉烯酮在畜禽机体内的代谢及对奶牛的毒性作用和脱毒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2.
90%敌敌畏乳油是一种新开发的高含量制剂,本文以77.5%敌敌畏乳油为对照,比较两种敌敌畏乳油对养蚕生产的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90%敌敌畏乳油对家蚕3龄起蚕的急性食下毒性(LC50)为17.6212 mg/L,与77.5%敌敌畏乳油的16.1004 mg/L均达到高毒级;用90%敌敌畏乳油500倍、1000倍和150...  相似文献   
113.
异恶草酮对三叶浮萍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三叶浮萍为对象,研究了异恶草酮对其生长及体内色素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异恶草酮对浮萍生长抑制的24 hIC50为8.86 mg/L4、8 h IC50为5.21 mg/L7、2 h IC50为1.92 mg/L、96 h IC50为1.66 mg/L,对浮萍体内叶色素的影响作用呈良好的浓度(剂量)-效应关系,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浮萍体内的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含量明显减少,且叶绿素a/b值也随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14.
2003-2004年我国小麦叶锈菌致病类型苗期鉴定及毒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小麦叶锈菌的毒性基因谱,对2003-2004采自我国的117株小麦叶锈菌菌株进行了致病性鉴定及毒性基因分析。结果表明:2003-2004年,117株小麦叶锈菌被划分为104个致病类型,其中优势类型为PHSS、PHTT和FHSS,其出现频率分别为4.27%、3.42%和2.56%。毒性基因V2 a、V9、V24、V3 a、V19、V38、V39、V40、V41、V42、V43和V46的毒性频率<30%,其对应的抗性基因为有效抗病基因,特别是V38的毒性频率为0,其对应的抗性基因有很好的抗叶锈性。V1、V3 ka、V30、V18、V14 ab、V15、V20、V21、V23、V28、V29、V32、V33+34、V36、V44和V45的毒性频率都在30%~60%之间,表明其对应的抗叶锈基因尚有一定的利用价值;V2 c、V3、V16、V26、V11、V17、VB、V10、V14 a、V2 b、V3 bg、V14 b、V25、V33、V34和VT3的毒性频率都>60%,表明其对应的抗叶锈基因在2003-2004年生产上单独使用几乎没有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5.
为了解云南不同海拔栽培附子与道地产区出产附子的品质差异,以云南西北地区9个不同海拔栽培的附子为试材,以四川江油附子为对比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附子样品中的3种毒性检测指标物(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和3种药效检测指标物(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苯甲酰乌头原碱)进行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云南9个高海拔试验田种植的附子毒性检测指标物含量明显低于四川江油对比样、药效检测指标物含量明显高于四川江油对比样;且在海拔为2169 m的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永春乡拖枝村等地,附子的毒性检测指标物含量较低,接近药典规定的毒性指标,药效检测指标物含量远高于药典规定的药效指标。此发现,可为利用海拔优势推广种植高效低毒附子的栽培研究提供参考,为当地布局优势产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6.
双酚A(BPA)是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对动物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该文从BPA暴露对啮齿动物生殖器官的损伤和神经行为毒性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和展望,为进一步研究BPA这种新型污染物的生殖毒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7.
【目的】研究Cr(Ⅵ)还原菌Exiguobacterium sp.EH5(简称菌株E)对Cr(Ⅵ)胁迫下四季青小白菜幼苗的植物毒性及植物有效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水培盆栽试验,向等体积、含有不同Cr(Ⅵ)质量浓度(0、1、2、3、4、5 mg/L)的水培营养液中按体积比1%添加菌悬液(菌悬液OD_(600nm)≈4),考察菌株E对Cr(Ⅵ)胁迫下小白菜幼苗的生长量、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及铬含量的影响。【结果】(1)Cr(Ⅵ)质量浓度越高,Cr(Ⅵ)毒性抑制小白菜幼苗生长及其蛋白质、叶绿素合成的效果越显著。加入菌株E后,在相同最高Cr(Ⅵ)质量浓度(5 mg/L)对比下,小白菜幼苗茎长、根长、鲜重、叶绿素总量及蛋白质含量比不加菌E对照分别增加98.10%、5.32%、90.49%、10.07%、11.11%。(2)随着Cr(Ⅵ)胁迫质量浓度升高,小白菜幼苗叶片中MDA含量增加,SOD活性随着Cr(Ⅵ)质量浓度升高呈先增后降趋势。加入菌株E后,在相同质量浓度1~5 mg/L下,小白菜幼苗叶片中MDA含量比不加菌对照分别降低19.60%、17.05%、58.85%、28.19%、11.66%。在Cr(Ⅵ)胁迫质量浓度≤4 mg/L时,加菌株E的SOD活性比不加菌对照有所降低,随着Cr(Ⅵ)质量浓度升高(4 mg/L),加菌株E的SOD活性比不加菌对照提高11.51%。(3)Cr(Ⅵ)胁迫质量浓度越高,小白菜幼苗体内(根、茎叶)Cr含量越高。加入菌株E后,小白菜幼苗根、茎叶部分的Cr含量比不加菌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添加菌株E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Cr(Ⅵ)对小白菜幼苗的生长毒性以及Cr(Ⅵ)诱导的氧化胁迫,并降低小白菜幼苗对Cr(Ⅵ)的可利用度。  相似文献   
118.
熊蜂 (Bombus spp.) 和蜜蜂 (Apis mellifera L.) 是自然界中的重要传粉昆虫,近年来因为农药的大规模不合理使用造成了世界多个地区熊蜂和蜜蜂种群的持续下降。为了更好地评估农药对熊蜂和蜜蜂的毒性,本研究收集了61个共有的农药蜂毒数据,采用12种分子指纹联合8种机器学习算法,分别建立了农药对熊蜂和蜜蜂急性接触毒性LD50值的分类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农药对熊蜂和蜜蜂的急性接触毒性分类模型预测准确率分别达86.7%和80.0%。随机森林 (Random Forest)、神经网络 (Neural Network) 和支持向量机 (SVM) 3种算法联合Fingerprinter、Klekota-Roth Count和Extend 3种分子指纹在本研究中的预测能力较好。此外,分别采用构建的熊蜂毒性预测模型和蜜蜂毒性预测模型开展交叉毒性预测,准确率分别为72.9%和66.7%,表明熊蜂毒性模型预测蜜蜂毒性的准确性高于蜜蜂毒性模型预测熊蜂毒性的准确性。本研究可为设计低蜂毒化合物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为开展不同昆虫靶标的毒性交叉预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9.
针对2017年9月12日发现于长江安庆段的1头野外死亡长江江豚样本(AQJT20170912),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其脑、心脏、肝脏、肺、肾、胃、肠、睾丸、肌肉、皮肤10种组织器官中钾(K)、钙(Ca)、钠(Na)、镁(Mg)、钴(Co)、铁(Fe)、铜(Cu)、锌(Zn)、铅(Pb)、镉(Cd)、汞(Hg)、砷(As)共12种元素的含量,以期探究各元素在其组织器官中的累积特征。结果显示,该样本Fe、Cu、Zn、Pb、Cd、Hg在不同组织器官中表现出差异性累积特征,这与水生哺乳动物组织器官元素累积特征相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元素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特有的生理功能。对比分析发现,鲸类动物组织器官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累积特征有一定规律,并不因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呈显著差别,总体表现为NaKCaFeMgZnCuCo。此外,AQJT20170912各个组织器官中毒性元素Pb、As的含量均较高,这应与其栖息环境的元素背景有关,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20.
为研究氯虫苯甲酰胺和四氯虫酰胺两种新型双酰胺类农药对家蚕与鲤鱼的毒性,特开展此次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双酰胺类农药对二龄家蚕毒性均属于中毒,在应用桑园害虫防治中该农药毒性残留相对其他农药较低;对鲤鱼的急性毒性均属于低毒,同其他农药相比毒性更低,能有效减轻农田周边水中农药残留的污染。 四氯虫酰胺相比氯虫苯甲酰胺对家蚕的毒性更强且对鲤鱼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