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72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3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10篇 |
农学 | 15篇 |
基础科学 | 396篇 |
68篇 | |
综合类 | 278篇 |
农作物 | 12篇 |
水产渔业 | 26篇 |
畜牧兽医 | 107篇 |
园艺 | 9篇 |
植物保护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36篇 |
2021年 | 45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46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50篇 |
2013年 | 53篇 |
2012年 | 56篇 |
2011年 | 51篇 |
2010年 | 59篇 |
2009年 | 46篇 |
2008年 | 46篇 |
2007年 | 51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离合器盖刚度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有限单元法分配了某离顺盖的刚度,阐述了盖变形对离合器工作性能-离合器的接合特性和分离特性的影响,并用试验限元计算进行了验证,有限元计算试验结果吻合,人而为离合器 结构形状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并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52.
根据现行规范中钢筋和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对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进行非线性全过程分析,获得梁正截面弯矩~曲率曲线(M~),运用平均曲率概念由曲率计算挠度,推导出了刚度计算公式,最后结合算例进行了刚度计算并与规范值、文献值进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值能够较好反映刚度变化规律,可供粘钢加固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3.
54.
改善弯道急流流态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泄水工程布置时,因受地形条件限制,急流弯道往往难以避免。水流进入弯道后将做曲线运动,在离心惯性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水流流态变得异常复杂。因此弯道急流的改善问题是实际工程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针对马家岩水库放空洞末端弯道水流情况,结合水工模型试验,提出了在弯道底部设置导流坎和在边壁设置导向翼的两种工程措施,并进行了试验分析比较。两者对减小弯道水面横比降、改善水流流态均有较好效果。特别是改善了弯道出口断面的水舌厚度和流速横向分布的均匀性,保证了末端挑流消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5.
基于接触分形理论的结合面切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球体与平面接触时的切向接触刚度以及粗糙平面接触的分形理论为基础 ,基于 3个假设 ,即粗糙表面的微观形貌各向同性 ,粗糙表面上各微凸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各微凸体所受的力与其接触面积的大小成正比 ,从理论上提出了具有尺度独立性的结合面切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 ,并进行了定性的实验验证 ,说明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6.
57.
柴油机的气缸盖、缸套、活塞,活塞环、气门、喷油器等零件以及燃烧室,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表面会黏着一层积炭.积炭是由于柴油及渗入气缸中的机油燃烧不完全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的混合物,它具有密实、疏松、柔软等形态,颜色从黑至灰白,形成部位的温度约为200℃.由于积炭的导热性较差,零件表面大量积炭,将导致零件局部过热,使其刚度、强度下降,严重时还会造成喷油器偶件烧结、气门烧蚀、活塞环卡死和拉缸等严重事故. 相似文献
58.
60.
减小水面横比降的新型弯道——反超高渠底弯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际工程布置时,因受地形条件等限制,急流弯道往往难以避免,其水流流态异常复杂.因此弯道急流的改善问题是实际工程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针对如何降低弯道急流水面横比降,改善水流流态等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凸岸渠底升高、凹岸渠底降低的"反超高"渠底型弯道,简称"反超高渠底弯道".给出了这种弯道的水力设计方法,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反超高渠底弯道"对改善弯道水流表面横比降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